查看原文
其他

把法律自媒体做好,最核心的技术含量是什么?

付中 改变de力量 2023-08-15

把法律自媒体做好,最核心的技术含量是什么?


微信公号、抖音等法律自媒体账号已经成为律所标配。但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律师、律所主任乃至一些律所的品宣工作人员,对如何做好一个法律自媒体账号,是没概念的。

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所谓“没概念”,是指
很多法律人不知道做好法律自媒体的核心技术含量在哪儿,也就自然没有突破重点和提升方向。

在很多法律人的理解里:做微信公号、微博、头条号这些文字类自媒体,就是写文章;做抖音、视频号这些视频类自媒体,就是拍视频、剪视频。

所以,很多以前干宣传片又找不着活儿干的视频公司,转型做“自媒体代运营”了,给你拍多少条剪辑多少条,一条收你一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

其实做新媒体代运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新媒体运营核心的技术含量包括:对不同自媒体平台的理解把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基于对平台准确理解基础上的选题策划能力和内容创作能力、法律加传播的综合专业能力以及平台资源。


平台理解把握能力,是指你是否对一个自媒体平台有长期观察和分析,是否深入地理解它的内在机制并将这种理解应用于实际。

比如你对头条号的标签精准分发能力了解多少?同样是字节系自媒体,头条号和抖音的精准分发,在算法上有何差异?在个人微信号和微信群的私域矩阵之下,如今微信公号的价值和运营重点是什么?视频号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数据分析能力是各项能力中极其重要的一项能力。

对平台的理解,属于宏观把握,
落实到目标、IP和内容千差万别的具体账号上,运营者必须在正确的宏观大方向上不断试错、微调,最终实现最佳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分析解读能力至关重要。另外,“联想力”或者说发散性思维能力或者说直觉力
,也极其重要。

有点像工科生在试验室做试验。有些人只是傻愣愣地在做,看到一就是一、看到二就是二,但有些人就很有“感觉”,会灵光一闪神来一笔地想到什么。

有没有这种直觉力,是你到底是不是一个优秀法律自媒体运营人的判断标准之一。

选题策划能力和内容创作能力,一定程度上说,这是有媒体从业背景的人的优势。但也不尽然,因为它的前提是“基于对平台的准确理解”。

然后就是
法律加传播的综合专业能力。传播行业的人,能做到“传播方面专业且法律方面同样专业”的极少,因为法律的专业门槛很难跨越。倒是一些对传播有感觉的法律人,实现了这种复合能力。


最后说平台资源。你最需要了解的是哪些能,是平台运营可以赋予给你的,而哪些他们没法赋能的。


我的理解是,基于“权力”的,和基于规则(包括潜规则)的,是平台运营能够赋能给你或悄悄告知给你的。但实际的账号运营,他们帮不了你,因为这只能前面说的那若干项能力有关。


学校里不好好学习的坏孩子,总是梦想着有本写满“绝招”的书,看完就“速成”,写作文作文马上得满分,做数学卷子卷子立刻考一百。


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书。想做好,要么靠你的天分,要么靠你的超级的勤奋,要么就请专业人来做专业事。那本写满“绝招”的书,只存在于梦里。






付中,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某检察院公诉部门工作数年,在法制晚报工作十余年,历任记者、主编等职务,长期研究律师品宣传播和法律新媒体,现为法律传播机构万语一铂公司负责人。





欢迎关注

微信号|lawbeijing2018




往文回顾


这项基于算法的产品,是小成本做律师品宣最优解从零起步做律师品宣或小所品宣,在哪儿发稿最有效?是每个律师都适合开个法律自媒体号做品宣吗?
改变de力量组织13家律所与字节法律运营负责人座谈
如何在头条号创作优质法律内容?9家律所主任座谈没开公号的律所,现在开号是红利期能起流量
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精准分发能力做案源转化北京新设律所180家,新所做品牌传播必须想清楚这些抖音视频号的时代了,做传统媒体品宣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高流量的法律抖音视频,时长只有40秒? 为什么有的律师发抖音总被限流?? 

律所“擅制广播电视节目”被罚,今后视频该怎么做

为啥最近一些律所抖音直播功能被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