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电子教材教科书图片汇总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1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 好资料链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知识点精讲

周业虹主讲:高中物理提分精讲视频

闫芳主讲:高中物理提分精讲视频

高中物理课程导学:典型题精讲

高中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计算题5种题型解题技巧

1

力学综合型


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


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


应试策略


1、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 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 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


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数学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数学方法是关键。


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象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数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2

带电粒子运动型


带电粒子运动型计算题大致有两类,一是粒子依次进入不同的有界场区,二是粒子进入复合场区。近年来高考重点就是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分析求解,周期、半径、轨迹、速度、临界值等.再结合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进行综合考查。

应试策略


1、正确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①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什么运动,取决于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及初始状态的速度,因此应把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速度选择器)。


② 带电粒子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等值反向,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 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且与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圆弧,也不是抛物线,由于带电粒子可能连续通过几个情况不同的复合场区,因此粒子的运动情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运动过程可能由几种不同的运动阶段组成。



2、灵活选用力学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①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运动时,应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②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往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


③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非匀变 速曲线运动时,应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3、说明:由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题,这时应以题目中的“恰好”、“最大”、“最高”、“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临界条件列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3

电磁感应型



电磁感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命题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定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力学、能量等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及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图象问题。


从计算题型看,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与直流电路、磁场、力学、能量转化相联系的综合问题,主要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考查。



应试策略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与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① 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及方向;

②求电路中的电流;

③ 分析导体的受力情况;

④ 根据平衡条件或者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列方程。



解题过程中要紧紧地抓住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出现的电能,一定是由其他形式的 能转化而来,具体问题中会涉及多种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内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时,应当牢牢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明确有哪些力做功,就可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


如摩擦力在相对位移上做功,必然有内能出现;重力做功,必然有重力势能参与转化;安培力做负功就会有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安培力做正功必有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然后利用能量守恒列出方程求解。


4

力学综合型



力学中的静力学、动力学、功和能等部分,与电学中的场和路有机结合,出现了涉及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问题,主要表现为:带电体在场中的运动或静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或静止;


交、直流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电场中带电体的运动或静止;电磁感应提供电动势的闭合电路等问题。这四类又可结合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从历届高考中,力电综合型有如下特点:


① 力、电综合命题多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动态分析,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等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解、推理、综合分析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② 力、电综合问题思路隐蔽,过程复杂,情景多变,在能力立意下,惯于推陈出新、情景重组,设问 巧妙变换,具有重复考查的特点。


应试策略


解决力电综合问题,要注重掌握好两种基本的分析思路:一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发生的综合题,可划分为几个简单的阶段,逐一分析清楚每个阶段相关物理量的关系规律,弄清前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的联系,从而建立方程求解的“分段法”。


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几种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须分解为几种简单的现象,对每一种现象利用相应的概念和规律建立方程求解的“分解法”。


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到力的瞬时作用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或加速度)时,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涉及做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对象为一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优先考虑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5

信息处理型


信息处理型试题是指试题提供一些有关信息,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运用已经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新问题。


这类题型主要涉及到知识理解、过程分析、模型转换、方法处理等。信息提供的方式主要有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


文字信息往往是文字阅读量比较大,要求考生从文字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来进行处理;图片信息包括结构图和函数关系图像等。



应试策略


这种题型的处理思路和步骤为:


① 领会问题的情境,在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构造相应的物理模型;

② 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状态、能量等信息;

③ 运用试题所给规律、方法或自己已经掌握物理规律和方法求解。


解题必备的65条重要推论

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aT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xm-xn=(m-n) aT2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v平均

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x:x:…: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t1:t2:t3:…:tn=1:(21/2-1): (31/2-21/2):…:[n1/2-(n-1)1/2]。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13、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14、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

15、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v1=(GM/R)1/2=(gR) 1/2,大小为7.9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随着卫星的高度h的增加,v减小,ω减小,a减小,T增加。

16、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7、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8、对于太空中的双星,其轨道半径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其环绕速度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

19、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以此解题就是利用功能关系解题。

20、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2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只起到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3)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功的总和等于零。

2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的机械能的转移;二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 Δs相对。

23、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而平衡,其电性及电荷量的定性分布为“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

24、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连线中点的电势等于这两点的电势的平均值。在任意方向上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

25、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小。

26、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仅改变板间的距离时,场强不变。

27、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28、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仅受洛伦兹力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粒子的速率、半径无关,仅与粒子的质量、电荷和磁感应强度有关。

29、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圆周运动:

(1)速度偏转角等于扫过的圆心角。
(2)几个出射方向:

 ①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磁场后又从该边界飞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②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对称性。
 ③刚好穿出磁场边界的条件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与边界相切。
(3)运动的时间:轨迹对应的圆心角越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就越长,与粒子速度的大小无关。[t=θT/(2π)= θm/(qB)]

30、速度选择器模型:带电粒子以速度v射入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区域时,当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反且满足v=E/B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被选择)与带电粒子的带电荷量大小、正负无关,但改变v、B、E中的任意一个量时,粒子将发生偏转。

31、回旋加速器
(1)为了使粒子在加速器中不断被加速,加速电场的周期必须等于回旋周期。
(2)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
(3)在粒子的质量、电荷量确定的情况下,粒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只与D形盒的半径和磁感应强度有关,与加速器的电压无关(电压只决定了回旋次数)。

(4)将带电粒子在两盒之间的运动首尾相连起来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每经过电场加速一次,回旋半径就增大一次,故各次半径之比为1:21/2:31/2:…:n1/2。

32、在没有外界轨道约束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三个场力(电场力、洛伦磁力、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若为匀速圆周运动则必有电场力和重力等大、反向。

33、在闭合电路中,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34、滑动变阻器分压电路中,总电阻变化情况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段电阻变化情况相同。

35、若两并联支路的电阻之和保持不变,则当两支路电阻相等时,并联总电阻最大;当两支路电阻相差最大时,并联总电阻最小。

36、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且最大值Pm=E2/(4r)。

37、导体棒围绕棒的一端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2ω/2。

38、对由n匝线圈构成的闭合电路,由于磁通量变化而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nΔΦ/R。

39、在变加速运动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常用于导体棒的动态分析。

40、安培力做多少正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安培力做多少负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在通过纯电阻电路时,又会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41、在Φ-t图象(或回路面积不变时的B-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既可以反映电动势的大小,又可以反映电源的正负极。

42、交流电的产生: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用Em=nBSω;计算某一段时间Δt内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用E平均=nΔΦ/Δt,而E平均不等于对应时间段内初、末位置的算术平均值。即E平均≠E1+E2/2,注意不要漏掉n。

43、只有正弦交流电,物理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才存在21/2倍的关系。对于其他的交流电,需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确定有效值。

44、回复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始终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45、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在一个周期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4A,半个周期内,物体的路程是2A,但在四分之一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不一定是A。

46、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47、对于干涉现象
(1)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
(2)加强区的振幅A=A1+A2,减弱区的振幅A=|A1-A2|。

48、相距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相距半波长的偶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49、同一质点,经过Δt =nT(n=0、1、2…),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经过Δt =nT+T/2(n=0、1、2…),振动状态完全相反。

50、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由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而定。

51、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α,法线也随之转动α,反射光则转过2α。

52、光由真空射向三棱镜后,光线一定向棱镜的底面偏折,折射率越大,偏折程度越大。通过三棱镜看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而且虚像向棱镜的顶角偏移,如果把棱镜放在光密介质中,情况则相反。

53、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不改变光线行进的方向及光束的性质,但会使光线发生侧移,侧移量的大小跟入射角、折射率和玻璃砖的厚度有关。

54、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与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

55、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当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处的光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当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的光互相减弱,出现暗条纹。

56、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和频率有关;而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跟介质有关。

57、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相邻的任何核子间都存着核力,核力为短程力。距离较远时,核力为零。

58、半衰期的大小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59、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入射的若是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个定态的能级差或超过电离能;入射的若是电子,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两个定态的能级差。

60、原子在某一定态下的能量值为En=E1/n2,该能量包括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电子与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电势能。

61、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在合外力恒定的情况下,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62、 FΔt=ΔP→F=ΔP/Δt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63、碰撞问题遵循三个原则:①总动量守恒;②总动能不增加;③合理性(保证碰撞的发生,又保证碰撞后不再发生碰撞)。

64、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连成一个整体)中,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损失最大。

65、爆炸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155条易错点汇总

01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02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4、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5、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6、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7、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03

28、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9、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0、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1、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2、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3、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4、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5、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6、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7、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8、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39、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0、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1、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04

42、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3、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4、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5、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9、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0、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1、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2、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3、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4、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5、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05

56、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7、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8、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59、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60、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1、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2、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3、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5、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6、牛顿第二定律 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7、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68、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69、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06

70、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1、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2、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3、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4、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5、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6、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7、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8、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79、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80、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81、只要存在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8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该点所在的轨迹的切线,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注意区别。


83、合运动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不一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07

84、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8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际上就是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86、运动的分解并不是把运动分开,物体先参与一个运动,然后再参与另一运动,而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从两个方向上分析物体的运动,分运动间具有等时性,不存在先后关系。


87、竖直上抛运动整体法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列方程时可以先假设一个正方向,再用正、负号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负,容易弄错,要特别注意。

88、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故其v-t图象的斜率不变,应为一条直线。


89、要注意题目描述中的隐蔽性,如“物体到达离抛出点5m处”,不一定是由抛出点上升5m,有可能在下降阶段到达该处,也有可能在抛出点下方5m处。


90、平抛运动公式中的时间t是从抛出点开始计时的,否则公式不成立。


91、求平抛运动物体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时要注意应该用矢量相减的方法。用平抛竖落仪研究平抛运动时结果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与同时平抛的小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此实验不能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92、并不是水平速度越大斜抛物体的射程就越远,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抛射角度两因素共同决定。


93、斜抛运动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不等于零,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94、斜抛运动轨迹具有对称性,但弹道曲线不具有对称性。


95、在半径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由角速度大小判断线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线速度大小判断角速度大小。

96、地球上的各点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故各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97、同一轮子上各质点的角速度关系:由于同一轮子上的各质点与转轴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因此各质点角速度相同。各质点具有相同的ω、T和n。

08

98、在齿轮传动或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摩擦传动中接触面不打滑)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皮带上各点及轮边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99、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物体的合外力,但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100、当向心力有静摩擦力提供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运动状态决定的。


101、绳只能产生拉力,杆对球既可以产生拉力又可以产生压力,所以求作用力时,应先利用临界条件判断杆对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设力朝某一方向,然后根据所求结果进行判断。

102、公式F=mv2/r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因此,牛顿定律及由牛顿定律导出的一些规律(如超重、失重等)在本章仍适用。


103、物体做离心运动是向心力不足造成的,并不是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104、物体在完全失去向心力作用时,应沿当时物体所在处的切线方向运动,而不是沿半径方向运动。


105、要弄清需要的向心力F需和提供的向心力F供的关系,当F供<F需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F供≡F需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供>F需时,物体做近(向)心运动。

106、任意两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但不是任意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都能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


107、开普勒第三定律只对绕同一天体运转的星体适用,中心天体不同的不能用该定律,如各行星间可用该定律,火星和月球间不能用该定律。


108、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离开了地球表面,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时,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109、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质点之间引力的计算,如果是均匀的球体,也用两球心之间距离来计算。

110、掌握日常知识中地球的公转周期、月球的周期及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在估算天体质量时,应作为隐含的已知条件加以挖掘应用。


111、进入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宇宙飞船,在运行时不需要开发动机,因为宇宙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09

112、在讨论有关卫星的题目时,关键要明确向心力、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彼此影响,互相联系,只要其中一个量确定了,其它的量就不变了,只要其中一个量发生了变化,其它的量也会随之变化。


113、通常情况下,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很小,故可在近似计算中取G=F,但若要考虑自转的影响,则不能近似处理。


114、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在赤道平面内,故只能“静止”于离赤道某高空的上空。


115、推动火箭前进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大气,而是来自于火箭向后喷出的气体。

116、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产生的位移可能不同,用公式求出的功就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高中阶段计算功时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117、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时,不仅要看力和位移,还要注意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118、计算某个力的功时,要看看这个力是否始终作用在物体上,也就是说要注意力和位移的同时性。


11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等大反向,其总功却不一定为零,因为两个力做功之和不一定为零,有时两个力都做正功,有时都做负功,有时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

120、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最小值为零。


12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因为高度具有相对性。


122、势能的正、负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大小。


123、比较两物体势能大小时必须选同一零势能面。


124、物体势能大小与零势能面选取有关,但两位置的势能之差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125、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010

126、求合力的总功时要注意各个功的正负。


127、功能变化一定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128、列方程前一定要明确所研究的运动过程。


129、要严格按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达形式列方程,即等号的一边是合力的总功,另一边是动能变化。


130、动能定理反映的是通过做功物体的动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不要理解成功与动能的转化。

13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不是合外力为零,而是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外,其他力做功为零。


132、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对系统而言的,单个物体无所谓机械能守恒,正常所说的某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只是一种习惯说法。


133、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时初、末态的重力势能要选同一个零势能面。


134、虽然我们常用初、末态机械能相等列方程解题,但初、末态机械能相等与变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含义不尽相同。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一直保持不变,才叫机械能守恒,初、末态只是其中的两个时刻。


135、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当有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功时,机械能不再守恒,但系统的总能量仍守恒。

136、选纸带时,只要是正确操作打出的纸带都可用,不必非要选用前两个点间距为2㎜的。


13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不需要测质量,故用不着天平。


138、在描述对物体的要求时应该说“质量大,体积小”,即较小的大密度的重物,不能只说成“密度大”。


139、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求瞬时速度要用纸带来求,而不能由v=√2gh来求。

011

140、能量守恒定律不需要限定条件,对每个过程都适用,但用来计算时须准确求出初态的总能量和末态的总能量。


141、功率表示的是做功快慢,而不是做功多少。


142、汽车的额定功率是其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43、功率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无必然的联系,功率大效率不一定高。


144、在计算汽车匀加速运动可维持的时间时,如果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最大速度除以加速度这种做法计算,汽车可以一直保持匀加速直至达到最大速度,是错误的。


145、常规能源仍是目前用的最多的能源,总的储量有限,因此要节约能量。

146、地球上大多数能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147、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分类:能源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148、经典力学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149、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质量不仅恒定不变,且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150、“相对论时空观”指的是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有另外的时空观。

151、日常生活中我们未感受到相对论效应,并不是它不存在,只是非常微小,可以忽略。


152、黑体的电磁辐射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


153、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产生与否,关键看入射光的频率而不是强度,这是用经典理论解释不通的。


154、量子化理论中,能量是分立的、不连续的。


155、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全部公式汇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