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12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国家的进步没有捷径:两千年思想交锋的启示!

先知书店 杨小凯的思想世界 2018-12-12


· 国家的进步没有捷径 ·

两千年思想交锋的启示

文  先知书店


制度决定盛衰。


观念的土壤,决定着制度变革的方向。


回望中国历史,每一次经济大萧条、社会大动荡、国运大衰败,都缘于错误观念导致的制度选择。那么,这些错误的观念,为什么总是赢呢?


▎“文景之治”与“武帝难题”


无为而治造就的富庶


汉朝初年,历任皇帝都遵奉“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经济因此活跃而繁荣。官仓里的粮食多到变质,府库中的铜钱多到串钱的绳子都朽烂。史称“文景之治”。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也记载了汉初时商业繁荣、民众富裕的盛况。


然而到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常年的征战使得国库耗尽、人口减半。为解决财政困难,武帝将手伸向了民间,宣布盐铁由国家专卖、粮食统购统销。于是,政府收入大增,百姓却日益困苦。但是,武帝在世时,根本无人敢质疑他,更别说改正了。


· 01 ·

盐铁大辩论



汉武帝去世6年后,终于有人开始批评国营化政策。汉朝议事大殿上爆发了一场帝国经济政策的大辩论:盐铁行业要不要继续国营垄断?正方辩手是武帝时期的财政大臣桑弘羊,反方辩手则是一群儒生。《盐铁论》记录了这场影响至深的大辩论。



▎桑弘羊之问


连环画《桑弘羊舌战群儒》(1976)


儒生们强烈抨击国营垄断:强买强卖、与民争利,滋生特权和腐败,导致百业萧条、民生困苦,必须立即废除垄断、开放民间自由竞争!


而桑弘羊质问到:


1.帝国运转需要巨额的财政开支,光靠农业税根本不够,如果不执行国营垄断制度,请问钱从哪里来?


2. 一旦遇到战争、灾荒等急需用钱,国库却空空如也,怎么办?


3. 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财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压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势力膨胀起兵造反,怎么办


儒生们哑口无言。



▎大一统的悖论


为什么国家能力太强,反而会削弱国家?


桑弘羊的三个反问不仅难倒了历代的知识精英,也让错误的观念和制度变得冠冕堂皇。吊诡的是,中国自此陷入了两千年的怪圈:明明有着全世界最强大的“有为政府”和国营经济,却始终无法摆脱农业国的身份;每逢饥荒和战乱,中央政权总是捉襟见肘,并且,所有王朝都无一例外地走向崩溃。



▎“强中央,弱地方”:积贫积弱的北宋


大宋癌症:冗官冗员冗费


盐铁辩论一千年后,宋太祖赵匡胤极力削弱地方和民间、做大中央政权,宋朝由此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官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军队开支浩大,屡战屡败。为扭转这一困局,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桑弘羊式的举措——全面扩张国营垄断。



▎王安石变法:一千年前的国家干预


只要国家干预经济,无论用人是否得当,都必然产生寻租(点击图片可参阅《杨小凯作品集》)


王安石变法,短期内充盈了国库,却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以青苗法为例:青黄不接时国家贷款给百姓,丰收时百姓归还本息。结果是国家变成高利贷者,官员借机大搞腐败、强迫农民借贷,导致经济凋敝,民生凄惨。


· 02 ·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大辩论



司马光是国营政策最激烈的反对者,与王安石在朝堂上多次爆发论战。他在《资治通鉴中》激烈批评了“政府统购统销”的政策(均输法):天地间能赚钱的行业是有限的,不是百姓赚钱,就是官家赚钱,桑弘羊能让国库充盈,不是取之于民又是取自何处呢?


▎“桑弘羊们”为什么总是赢?


历代聚敛名臣


究竟是要“国家垄断经营”,还是要“藏富于民、自由竞争”?数千年的历史教训已足够深刻。然而可悲的是,两千多年来,皇帝的敛财能手——桑弘羊们总是无一例外地胜出。


“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在《百年经济史笔记》中记载:


1860年代,大清国鼓励兴办实业,却不允许民间独立经营。于是出现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企业。其中,只有少数官督商办的企业盈利。但是随后,官家开始掠夺民间资本。轮船招商局的三位民间股东,被李鸿章以“净身出户”的方式全部逐出。之后,洋务企业陷入停滞。


1927年,国民政府开始统制经济改革。此前,市场的自治力量主导着中国:民营企业家已具备自治能力,他们组建了商会和法庭,与外国人一同管理租界。北伐后,国民党重新确立集权大一统,民族口号的兴起也为驱逐外资提供了完美的借口。1927年后,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经济模式越发走向苏联的计划体制。这为国民党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在盐铁大辩论两千多年后,桑弘羊的说辞又有了新版本。


▎“后发优势”的幻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1990年代,林毅夫提出“后发优势”理论:后进国家即便不模仿先进的政治制度,也可以依靠技术模仿,依靠“有为政府”和国企主导的产业政策实现快速增长、后来居上。


中国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后,经济增长越发迅猛,这使人们对“后发优势”更加深信不疑。林毅夫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的“制度创新”,是区别于欧美国家的一条新路,于是将其总结为“中国模式”,并积极对外推广。


▎不合时宜的杨小凯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


在当时的一片叫好声中,杨小凯率先提出质疑:如果“后发优势”和“有为政府”真的可靠,为什么洋务运动没能挽救大清国?如果依靠先进科技和“产业政策”就可以后来居上,为什么与北美同时独立的拉美,至今仍然深陷腐败与混乱?


随后,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交锋。


· 03 ·

林毅夫与杨小凯之争


林毅夫认为:做大国企、产业扶持是经济增长的不二良方。

但杨小凯坚持:技术模仿带来的增长是饮鸩止渴,它会形成国家机会主义的路径依赖——膨胀的国企必然依托特权与民争利,最终蚕食社会肌体,导致全面的大溃败。这绝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国家的进步没有捷径!

2000年,杨小凯在墨尔本家中工作

林毅夫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好,政治制度无关紧要。

而杨小凯坚持:不改革政治制度,经济越增长,社会反而越危险。英国、日本都是在建立宪政法治,经济才持续健康地发展。苏联、晚清、民国都是后发劣势的典型;这两种不同的国家命运说明,要想追赶先进,必须老老实实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制度!一个考试未及格的学生,是没有资格谈“制度创新”的

▎大道青天,壮志未酬


杨小凯在庐山(1979)


18岁时,杨小凯因一篇《中国向何处去》,被判刑10年。在狱中多次死里逃生,并自学成才。


出狱后,他的经历更加坎坷……在刘道玉、于光远、邹至庄等人的帮助下,辗转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最终成为世界级经济学家。


▎他改变了华人经济学界


杨小凯与诺奖得主布坎南(2002)


杨小凯的学术贡献,使西方重新评估华人经济学者的分量。2002年,詹姆斯·布坎南说:“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莫纳什大学,就是杨小凯所做的超边际分析!”


令人痛惜的是,杨小凯却在两年后因肺癌逝世,年仅56岁——此前布坎南连续两次为他提名诺奖。更不幸的是,在他逝世14年后,他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


▎悲壮的先知


杨小凯的办公室


在杨小凯的生前身后,其思想都在海外引发持续轰动,在国内却备受冷遇。茅yu轼曾多次力荐他回国讲学,因种种原因屡遭阻挠。他的著作极其丰富,却极难在国内出版。即便听过他的人,也很难窥见他思想体系的全貌。



▎因真理,进窄门:

如何跳出两千年的宿命?



在千年之变的历史大关口,在焦虑和恐慌蔓延的当下,我们如何读懂自身的命运?


经济市场没有公平竞争,质次价高的企业就会鸠占鹊巢;思想市场没有自由竞争,错误的观念就会流毒人间——唯有倚靠强大的思想资源,方可跳出两千年的诅咒!


杨小凯生前开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的案头书;杨小凯关于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讨论。



▎薪尽火传:杨小凯学术文库



世间自有盗火之人,世间亦有燃灯之人。


恰逢杨小凯诞辰70周年之际,在他的学生和出版方的共同努力下,耗时十年,集萃了杨小凯一生思想精华的《杨小凯学术文库》终于被编译集结、首度出版。先知书店有幸获得独家发售权,由于数量稀少,想收藏的朋友万勿错过。


订阅杨小凯的思想世界

阅读更多经典好文


·自由市场造就繁荣,乌托邦主义带来毁灭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究竟靠什么?

·20世纪大萧条的教训:经济危机时,谬误大行其道

·“后发优势”的幻觉已开始破灭

·真理的囚徒:哈耶克与杨小凯

·因真理,进窄门:民营经济的另一种可能|先知书店

·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世纪追问

·大道青天,壮志未酬:纪念杨小凯 | 党国英

·先知杨小凯 | 苏小和

·“虚君+保护私产”:英国崛起的密码 | 杨小凯

·西班牙衰落的启示 | 杨小凯

·“坏资本主义”和“好资本主义”  |  杨小凯

·“他从未真正相信中国奇迹”:“不合时宜”的杨小凯

·杨小凯:经济学家要有起码的学者良心

·“私产越不受保护,社会越危险”:两位华人学者的隐忧

·第一个看懂电商的不是马云,而是杨小凯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优惠页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