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人、裤子与马:裤装中的男性气概演变

于舒 GQ报道 2024-04-26

服装史学家贺兰德曾在其著作中提到,“男人的身体魅力始于腿部”,裤装的发展历史也证实了这种观点。回看历史,服饰风尚的流行常常是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的渗透,但在裤子这里,叙事则反转过来。历史上,男性下装的风尚更替背后,我们常常能看到社会的变迁,也能从中看到对它投来的凝视的目光——来自男性、或者女性,或者权贵,这种目光使得现代裤装逐渐走向定型。那么,男人的身体魅力为什么总是跟腿部有关?我们试图探究这条线索的历史。





裤子、男人与马


近日,男裤专家九牧王邀请了五位人气男星成为品牌代言人,他们的个性、形象,正彰显了这个在男裤领域耕耘了35年的品牌的精神内核,自成立以来,它一直为时下的高品质、高净值男士,打造将时尚与实穿性巧妙融贯的穿着感受。

范丞丞、李昀锐、魏大勋、张云龙、朱亚文(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首字母排序)

不知从何时开始,对能够凸显颀长双腿的男性下装的偏好,成为一种现代约定俗成的审美。有趣的是,这种偏好持续的时间在历史中并不长。要细数这种变化的起源,要从男人与马开始讲起。

如果穿越照进现实,你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的城市中心,看到罗马市民裹在宽阔的长袍中,想要靠近仔细瞧瞧,但贵族大概率会对你避而远之,甚至有人会将你抓起来——因为你穿了裤子。

两千多年前,穿裤子,一度被认为是野蛮人的象征,罗马贵族认为,只有未开化的部落——比如远离“文明中心”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才会身着长裤。现代进化生物学教授和人类学研究者,彼得·图尔钦认为,裤子的出现与马的推广息息相关。

在古代,游牧民族的骑兵实力远远高于大陆步兵。马背动荡,骑手的两腿与马不断摩擦,大腿常常磨出血泡,重要部位也会受到折磨。因此,罗马帝国附近的游牧民族大多着马裤或长裤,有了长裤作为缓冲和保护,骑行作战的时长与舒适感都会有质的提升。为了提升战斗能力,罗马帝国也逐渐开始效仿这种穿着。帝国覆灭后,“野蛮人”掌权,裤装也作为骑兵力量的符号之一,在欧洲范围流行起来。

无独有偶,裤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十分类似。考古学家曾在吐鲁番洋海古墓中发现了3300年前的羊毛裤,这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有裆裤子。随之出坑的,还有一条鞭子、一个木制马嚼子、一把战斧与一张弓。专家分析,对典型的游牧民族而言,裤子很可能是在马背上生活战斗的刚需。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认为,西域匈奴骁勇善战,胜在灵活。匈奴穿短衣、窄袖、裤装,便于行动;而生活在农耕文化里的中原人,穿长裳、宽袖,衣着厚重,不便作战。因此,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西域的裤装引入中原,在军士中广泛应用。

在封建社会,服装即权力。在极强的等级制度下,上层阶级牢牢掌握了服装的话语权,将自己与平民身份区分开来。在中原,穿裤子的最初是军士武夫,之后,逐渐扩大到了平民阶层,毕竟,普罗大众生活被大量的劳动覆盖,穿裤子方便干活。这套装扮被称为上衣下裤,又称“短褐”,意味着如此穿着的人都亲自劳动,是下等人。西方也是同理,哪怕同样都是裹腿布,如果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下等人,往往只能在腿上包裹一整块布;而王室贵族的裹腿布,则是用布条在腿上反复折叠缠绕。这样的效果,方能显示自己的尊贵身份。

在战争与征服的时代,力量,尤其是马背上的雄赳赳的领袖形象,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的男子气概的象征。在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的研究中,他提到,要把男人与马放在一起,构建一个“马背上的男人”的图景暗示。在这个图景里,男人戴夸张的帽子、紧身的马裤,运筹帷幄——他一定是个伟大的国王、一个优秀的骑士或至少是个勇敢的战士。裤装成为一种对民众的号召和暗示,意味着利落的战斗和获胜的几率。

逐渐地,裤装就从不入流野蛮人的习俗,转为贵族服饰。相传,拿破仑就深爱紧身裤,在拿破仑留下的大多数画像中,他都穿着极为紧绷的白色针织裤,下肢肌肉形状勾勒无疑。有野史称,拿破仑由于常年穿紧身裤,加重了痔疮的病情,滑铁卢战役时,痔疮发作无法正常指挥战役,这才导致他败给对手格鲁希。

到今天,如今再度回想起一个成功男人的形象,大概率是一张单人写真,两腿叉开,皮鞋锃亮,笔直的西裤褶皱正对摄像机,好像只有这种实际上带有领地意识暗示的,才算是具有标准男子气概的形象。接下来,男裤设计的变迁,则会愈加折射出男性气质的沉浮动荡。



腿与多元审美

多年来,男性对女性腿的迷恋是高度性化的,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男腿”/“女腿”,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扑面而来:女性标签下,可以窥见社会对女性的各色凝视,各种各样的腿部占据屏幕;而男性标签下,则一律是凸起的肌肉腿,我们对男性的腿部的审美,似乎十分单一。检索大量资料后,我逐渐理解了这样的差异,在历史中,对男性的审美凝视,常常来自于更有力量的男性。

在中世纪的欧洲,丝袜、裹腿、紧身裤等衣物受到贵族男性的追捧,这是一种特别突出男性腿部线条美感的造型。当时的贵族,似乎对浑圆粗壮的小腿有着极高的热情——这是健康的体现,小腿粗壮,意味着运动能力更强。

男性力量的相互竞争,也体现在性征的相互对比上。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基督教神学控制力的消退,人们逐渐重视现世生活,紧身裤所隐含的性意味越发明显,甚至出现了遮阴袋,一种在裆部用于遮挡生殖器官的兜。男人们通过向遮阴袋中填充羊毛、亚麻和丝绸,凸显生殖器的造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一展雄风。

到巴洛克时期,男装的“雄孔雀效应”的时期到来了,巴洛克的男性比女性更加精致,领子、袖口和裤脚遍布大量的蕾丝花边和缎带装饰,下半身多数为裙裤,全身多处为丝绸织物,宽大顺滑,极尽华丽。如此注重穿搭,却不能完全说是为了女性能多看自己两眼,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容纳了大量无所事事的王公贵族,服装成为他们表现权力的炫耀品。在这个时代,贵族间的沙龙活动,大多都是男人之间相互借鉴与攀比彼此的服饰,精致的外表是人们的社交货币,这跟今天我们谈生意,不得不背一个LV的包差不多。

有趣的是,随着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男人的裤子也如一把社会的尺度,也逐渐地化繁为简。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极端民主派革命者自称为“sans-culottes”,意思是无套裤汉,与王国贵族的紧身裤,形成了鲜明对比。共和主义者们头戴雅各宾帽,身穿不紧身、不束口的长裤,这套源于平民阶层的服装,也就成了现代西裤的前身。这一时期,宽松的长裤象征着对封建王权的反抗,服饰的阶层意味也逐渐被消解。

《歌手西蒙·切纳德(1758-1832)的肖像》-路易·莱奥波德·博伊绘

到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急迫地需要一种更加方便活动的便装,于是,袋型常服套装开始流行。这种套装里的西裤垂坠,必须高于足面,褶皱须要笔直,才能符合人们对男性干练、权威的职业印象。但这种服饰的款式、花纹也因此变得较为单一、刻板。

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全球开始广泛出现反文化浪潮,男人们终于受够了做板正的西装精英了。社会中关于妇女权益保护、反对主流、反对战争的呼声高涨,好莱坞早期深入人心的壮美男性身材,也被一群留着长头发、身形瘦削的年轻人冲击了。大卫·鲍伊穿着女装,化着浓妆,眨着异色双瞳在舞台上歌唱的形象,成为经典一幕。桀骜不驯的破洞牛仔裤也开始流行。男性气质似乎前所未有地被真正拓宽了,男人穿上丝绸女裤,这种穿搭不为异性,也不为附媚权贵。

大卫·鲍伊(David Bowie)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新的潮流来袭,韩国男团画眼线、做医美、身材纤瘦,各种各样的花美男占据了流行媒介。斯瓦密等人在论文《腿与体长比作为人体美的标准》指出,女性腿长与身高的比例(LBR)比男性高。如果腿长与身高的比例越高,女性就越被视作更具备女性气质,对异性更有吸引力。然而,“长腿欧巴”的出现,暗含着一种可能性:女性逐渐开始将自己受到的凝视转而投射给异性。这意味着,在这之后,男性的裤装也同样需要修身、显腿长。虽然,这种审美风潮显然更多由市场与消费主义主导,很难说个人在其中有多少的自主性,但至少,男性又多了一种选择。



走向现代的男裤

不过,回到今天的生活中,你还是会发现,由于职场中的男性总是需要让自己看起来精干肃穆,这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男性在着装上的自由表达。一次,在公司茶水间里,同事随口说起Simon今天穿的裤子挺好看,显腿长,我大惊,我一直以为,他每天都在穿同一条裤子。

如果不是做了这次调研,我很难注意到,男裤向来存在一个问题:单一的男性气质想象导致的男裤款式单一。回想我的父亲,他每次买裤子都只会在同一款式上反复复购,对他而言,他只需要一条能够见客户的西裤、一条在家穿的休闲短裤就够了,他很少走进服装店。在我成年后,我开始给他买时髦的男装,随后我发现,他并不是对穿搭毫无兴致,只是在他所受到的教育里,男性爱打扮是极其缺乏男性气概的表现。

如今,男性气质的日渐多元,也带来了对裤子的不同的复杂需求,九牧王洞察到了这些秘而不宣的想法,也钻研出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商务户外1号、轻松裤、自由牛仔、小黑裤、高定西裤,这五款裤型,对应着五种当代男士生活。以商务户外1号为例,近年来,九牧王注意到,户外运动,成为了中产商务男士群体间新兴的社交、生活方式。在后疫情时代,户外运动正在从硬核小众向全民化发展,许多高品质商务人士也有了在商务场景与户外场景之间密切切换的需求,但如果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准备不同的服装,未免显得过于繁琐,于是,九牧王精准洞察这一市场空白,推出商务户外1号。


在面料上,它做到了超轻、超弹、超透汽,能够防皱、防晒、防小雨。升级后的面料克重仅为149克,采用了大于水蒸气分子的微孔设计,能保持干爽,在织造工艺上,采用了经纬线梭织法,达到面料的稳定性和弹性的平衡,蹲、跑不紧绷,同时拥有UPF50+防晒功能,在烈日下依然保持清凉。这款裤子也获得了包括2023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等全球六项设计奖项。

如今,九牧王在男裤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24年保持第一。创始人林聪颖最初选择创办男裤工厂,是因为觉得“男士裤子门槛最低,变来变去也就是少一个口袋、多一个口袋的事,风险小。”不过后来他才发现,男人的裤子上要下的全是看不见的苦功夫。近年来,九牧王参与了《西裤》等3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积攒了1200万人体数据,获得了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事实上,他手下的那条男裤的变化路径,也正像是一篇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代晋江男性的奋斗录。

1960年出生于福建晋江的林聪颖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公众场合,他常梳着一个大背头、身穿自家品牌的笔挺西裤,眉头紧蹙。晋江人十户九商,上世纪80年,一批批充满活力的民企,在改革开放露出的机会窗口下,如雨后春笋般先后钻出,林聪颖后来回忆那段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踩下缝纫机的每一刻,都是人民币的声音。”彼时,林聪颖还在粮食局上班,24岁那年,在家人的反对中,他辞去了粮食局的铁饭碗,经过多方筹措,用3万元开了一家粮食店,但因经验不足,他最后不仅亏了本钱,还欠下4.7万的债务,到次年正月初一,林家的债主堵了门。

为了挣钱还债,在这个春节,林聪颖带着父亲给的200块压岁钱离开了家,去江西九江推销拉链。4年里,林聪颖辗转多地,好不容易攒下了一点钱,在青岛开了一家服装零售店。随着服装零售店生意逐渐火,林聪颖又萌生了回家乡晋江镇里开服装厂的想法。做服装零售生意好好的,为什么又不做了?林聪颖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那时,镇上还从未有过一家服装企业,谁会买一个到处是泥土和粉尘地方生产的服装?


林聪颖却十分固执,他跟朋友说,想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1989年,他在租来的废旧福利院里,建立了他的第一个服装加工厂。做裤子,他没有经验,一切从头学起,便到商场里买了上百条裤子,把每一条裤子拆开学习。镇上没有熟练裁缝工人,他就请来当地老裁缝给工人做培训,剪刀和凳子全由工人自带。同年11月,他就把全国第一家门店开到青岛。

1995年,林聪颖工厂的西裤制版工艺已经日渐纯熟,他开始想要改进布料,为此他逛遍了晋江所有的纺织厂,都不满意。直到一次聚会,林聪颖偶然发现,一位朋友西裤不但超轻超薄,而且手感细腻,坠性极佳,一打听,裤子面料是中国台湾的。于是,林聪颖第二天就跑去台北,找到了这款刚刚研发出来的“重磅麻纱王”面料。要革新这款面料,厂子的生产线全都要换掉,他冒下了巨大的风险。这次他赌对了,“重磅麻纱王”系列上市后,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等地引发抢购风潮,一年半间,麻纱王系列裤子累计销售400多万条,销售额破亿,创出当时男装单品销售奇迹。

一路走来,林聪颖的经商路并不平坦。1999年,在车间常规检查工作中,他发现一批西裤针脚长短存在0.1-0.5厘米偏差,当时各门店、渠道商都急需这批货上架销售,在不菲的万元收益诱惑前,他还是选择核查该批次所有产品,把次品全部处理掉。自此,九牧王走上了品质精工之路,坚持23000针、108道工序、30位次熨烫、24项人工检验工序。

2019年,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来临,在扩大现有生产线、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与投入研发新品的两者选择下,九牧王选择了研创新品“小黑裤”。这是一款为“男颜经济” 而生的时髦小黑裤,为陷于保守文化中的男士,开辟了通往时尚的新径。它无需熨烫,不易沾灰,不易粘毛,其五大关键部位(腰、腿、臀、裆、裤脚)合体精度达3毫米,这款裤型还在国际上斩获FDA法国设计大奖。将它与九牧王的短袖T恤、休闲长袖衬衫和正装长袖衬衫搭配,能打造出不同的气质。

在不菲的销量下,大量年轻消费者因为经典小黑裤认识了九牧王,如今,九牧王要在产品创新和品类创新上更进一步,洞悉顾客的全场景需求,为顾客带来更丰富的高品质裤装,因此,在前文提到的商务户外1号裤外,九牧王还推出了抗皱、便打理的轻松裤——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男士而言,一件轻松的裤装是日常生活情绪的出口,在设计上,它升级了全新松紧腰和独有的“神奇两公分”,告别裆部腰部紧绷。在面料上,升级了更强透湿性面料,采用舒弹高分子纱线,更加透气轻盈。另一款值得提及的,是解决了传统牛仔裤的卡裆、束缚感强问题的自由牛仔裤,它有着7倍弹力舒弹材料,坐行跑跳不受限。对于有着消费升级需求的男士,九牧王也推出了与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LoraPiana进行面料合作的高定西裤——这款国货轻奢西裤使用世界顶级羊绒,解决了市面上同等面料、剪裁的西裤往往价值不菲的问题。对这款裤型,九牧王也提供了四款修身、挺括的不同颜色的正装长袖衬衫来搭配。

如今,小黑裤、轻松裤、1号裤,都卖出了几百万的销量。今年官宣的五位代言人,正是九牧王为消费者描述的五种生活方式:商务户外1号、轻松裤、高定西裤、自由牛仔、小黑裤,这些裤子为男性解决了多场景切换的实穿兼顾时尚感的需求。


“不论时代怎么变化、企业怎么发展,每次一到新品研发的时候,你都会在我们公司的研发部门里看到人员一件一件地试穿新开发的产品,做着各种站、坐、蹲的动作,然后详细告诉设计师们穿着的感受。”林聪颖表示。在他的办公室,一直挂着两幅字,一幅是“牧心者牧天下”,另一幅,是“企业诞生之日就开始与死亡争时间”。这就是一条男裤的故事,看似不起眼,故事就藏在裤缝的毫厘之间。   

参考文献:

1、《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2、彼得·图尔钦:https://peterturchin.com/cultural-evolution-of-pants/

3、《历史的针脚:我们的衣着故事》露西·阿德灵顿

4、《百年都铎王朝》鲁斯·古德曼

5、《时尚及其社会议题:服装中的阶级、性别与认同》戴安娜·克兰

6、新疆日报:《中国最早有裆裤子在新疆!!》

https://mp.weixin.qq.com/s/Q-v6PbOgH7BVMcT1_dUN_w

7、《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戴斯蒙德·莫里斯

8、Swami, V., Einon, D., and Furnham, A., The leg-to-body ratio as a human aesthetic criterion, Body Image, 3, 317 (2006).

 


撰文:于舒
图片来源:网络
头图:《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雅克-路易·大卫绘
运营编辑:Yuki


看完裤装中的男子气概演变
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