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戴锦华聊《芭比》

GQ Talk GQ报道 2023-08-21

本期GQ Talk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老师,聊了两部电影。
播客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与她聊了聊暑期大热的电影《芭比》。戴老师认为,这是一部“后女性主义”时代的作品,它将父权制作为批判对象,同时也压缩了诸多议题。当芭比说出,“你们在芭比世界中获得的权力,就与我们在男权世界中获得的权力差不多”这样的幽默对白时,同时也搁置了权力的结构形式。作为资本的产物,商业电影能否越过相关的逻辑?母女关系逐渐替代父子关系,成为好莱坞电影反复讲述的议题,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如何看待过去十年以女性为主要讲述对象的热潮?我们还提到了中国暑期另一部大热的电影《消失的她》,戴老师提出,“消失的女人”成为了近年来诸多文本的母题,可以作为观察我们时代的一个角度。
第二部分,应FIRST青年影展之邀,我们为“FIRST FRAME第一帧”放映的电影《锡尔斯玛利亚》做了映后谈。电影有精致的套层结构,欲望与权力,爱的伤害性与死亡如何被讲述?时隔多年再次观影,戴老师有什么新的感受?
第三部分,戴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上半年对自己造成震撼的人工智能,和一次巴厘岛之行。

 


嘉宾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主播

靳锦,GQ报道编辑


SHOWNOTES


第一部分 聊《芭比》

06:32 “影片的表达是如此地温和,尽管我在网络上看到说男性破防了,觉得不会吧”

09:03《芭比》作为后女性主义时代的作品,压缩了诸多议题

13:51 芭比不仅代表了一个完美的身体,还展示了一种女性的力量与可能性

18:29 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化,这使得我们忽略掉了《芭比》这部电影的美国性

21:06 大银幕上,从父子到父女再到母女关系的背后

24:36《芭比》成为好莱坞一片颓势中的超级大制作,真是“重振雌风”

25:42 资本代言人拥有绝对权威,不在乎自身被认为是父权还是母权

27:48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批判者的批判也可以转化为商品

30:14《芭比》中,父权制像一个空洞化的喜剧梗

40:16 消失的女人,成为了近年来诸多文本的母题

42:47《消失的她》:“难道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让男人后悔吗?”

45:11 以女性为主导的性别议题占据上升地位,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危机性的一种呈现


第二部分 聊《锡尔斯玛利亚》

52:36 “这次观影前我一直期待着自己会对女主角有更强烈的共鸣,但是很遗憾没有,我不再害怕年轻的姑娘们”

60:03 阿萨亚斯是一个非常有节制的导演,但有时仍流露出令人不适的自恋

60:22 “影片中'我不在乎年龄'的抚慰太过直接,我不需要这种安慰”

62:23 一个发生在纽约街头的心理学调查报告

63:25 用女性的形象去做一种结构性的镜像表述时,表述的其实不是性别。

66:26 “男导演的笔下只有女性形象,并没有我心目中真正的女性电影”

68:06 关于本次“FIRST FRAME第一帧”单元最佳影片《这个女人》


第三部分:聊自己

69:28 给自己造成震撼的新知: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创意类冠军是一部由人工智能合成的作品

73:01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可能拥有真实的记忆?

74:44 疫情结束后,第一次不敢展望自己未来的生活

78:05 一次巴厘岛之行






听完戴锦华的故事
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