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极分化,与中间扎堆的职业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4-03-07

那天写二手房市场比二手车市场还苦

有个满级读者问我,为什么我文中提到的那个房产中介式的优秀,和医生,教师的优秀是不一样的。

是的,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其实天底下无所谓优秀不优秀,所谓优秀,就是唯手熟尔。

任何领域都这回事,你射箭射得好,他灌油灌得好,让他射箭射不好,让你灌油同样灌不好。

巴菲特能得不行,你让他年轻70岁,和中国男足踢一场试试,他同样赢不了。

没什么原因,就是不熟嘛。

说到底,不同的行业,培养了不同领域的唯手熟尔。

我们想一想,一个老师,每天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备课,上课,答疑,批改作业,是这些对吧?

日复一日地做这些,这些对你来说,就非常熟。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作为老师,她需不需要考虑教什么?到底是教语文还是教数学,还是教人织毛衣,需要考虑么?

不需要,教材大纲定好的,让你教啥就教啥,让你啥节奏就啥节奏,你的自由发挥空间是很小的。

与此同时,她需不需要到市场上去招学生?去做市场调研,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愿意学什么课程?

同样不需要,学生到了年纪就要上学,入学体系是成熟的,不需要老师去操心。

这就是老师的工作,你去看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这样。

一个程序员,是不需要操心自己的东西卖给谁的,一个销售,需要操心自家公司的产品怎么卖,但是他不需要操心自家产品线上有哪些品类,这不是他要管的,这是产品部和研发部协商的。

作为销售,你看着他直面市场,实际上,他只要卖人家安排给他的产品,就行了。

但是我们来看一个地产经纪,他面对的问题是这样么?

其实不是的。

你看着他只是一个工作人员,一个打工仔,实际上他要承担的思考内容,和小老板并无差别。

他要选客户,谁有可能成为客户。

他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付款范围和付款方式,这个客户到底能买总价在什么范围内的房子,以及客户如果要借钱,怎么借,这些话题自己都要提供渠道,不然人家不一定通过你来中介的。

他还要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对于什么样的人有价值。

他是二手房中介,不是一手房中介,不是那种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只要卖自家产品就好了,不是的。

作为二手房中介,他要卖的东西,是很广的,各个板块的都有,各个楼盘的都有。

所以你看起来他只是一个环节,一个打工仔,实际上,他承担的思考压力与工作环境,与小老板无异。

不做到这些,他就只能每天挣50块钱带看费,每个月挣1500块底薪,只有做到了这些,他才可能成为年入百万以上的金牌中介。

这样的工作方式和开公司没区别的。

你开一家公司要思考的也是这俩问题,我们到底要做什么产品,我们到底要卖给谁。

进而我们去看投资人,是同样的道理。

投资人,本质上就是一个成熟版的商人。

你想想看,难道不是这样么?

所谓投资人,就是你做商人做得很成熟了,你谙熟商业社会的一切种种,你可以看到很多阶段性的机会,于是你不愿意再苦哈哈做商人,你开始投机倒把,钻空子了。

你钻得什么空子,不就是商业游戏的空子么?你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人,你怎么钻商业游戏的空子?

难道凭想当然么?

是不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投资人的门槛是很低的,就像房产中介一样低。

所以大部分投资人又称韭菜,底层房产中介每天挣50块钱带看费,底层投资人日均亏250块韭菜税。

就这么点事儿。

但是优秀的投资人就和金牌中介是一个道理,他是从成熟的商人群体里面孵化出来的。

俗称商业游戏,吾知之矣,于是开始钻空子了。

所以我们看到那天的例子,我让一个老师去对接一个金牌中介,当然很难合作。

不是那个金牌中介不够专业,而是作为一个老师,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

站在消费的角度,你买的东西一定是和你的收入匹配的。

比如你去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很有主见的。

这个牌子的是我要的,那个牌子的不是我要的,为什么这么清楚自己要什么?

因为你每个礼拜都去呀。

手熟了呀。

好,现在我让你用你200年的收入,去拍卖会上买个东西,你知道要关注哪些点么?

你不知道。

没啥神奇的,你不熟而已。

谁没事儿干了成天拿自己200年的收入去买东西玩儿?

没这经历,你当然不熟。

你弄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你就会怎么样?你就会吹毛求疵。

你就会觉得这个地方不完美,那个地方不完美,当然不完美,天底下就没有完美的东西。

那么这个时候,中介就没法伺候你,他可以不断地推给你产品,可以不断地带看,但是他没法替你做决定。

除非你明确你到底要什么,否则,他也没招。

因为站在他的角度,这个客户自己都没想清楚。

如果消费的角度你都说不清楚,那么站在投资的角度,你就更说不清楚了。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卖呀。

卖家永远要比买家清楚,否则卖什么?卖寂寞?

作为买家你都拎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作为卖家你岂不是更糊涂?

你如何判断别人会用更高的价格从你手里买走呢?什么样的人,才会买呢?

所以说到底,没什么神奇的,就是你平常的工作领域和这件事匹配度如何。

如果你平常的工作是买卖公司,给你一个下午足够了。可如果你平常的工作是某个商业活动里面的一个小环节,那可能你花了三个月,就是弄不清自己到底要啥。

这没啥复杂的,无非你做的事情是难度上升,还是下降。

你没有驾照,就是不会开车,我找个战斗机飞行员来,他就算没驾照,现学还学不会开个车了?

所以不同的工作,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有些工作,你所处的是整个商业闭环,有些工作你所处的仅仅是一个小环节。

你观察每家公司,会发现多数CEO都来自销售而非研发。

其实销售的门槛很低的,相比于研发而言。

但是销售更容易接触到完整的商业链路,于是他们就会形成高的很高,低的很低的局面。

高的去做CEO了,低的只能领底薪。

而居于中间的这些人,你比如医生,教师这些人,他们起点是很高的,问题是再往上,就很难了。

因为你平日里的工作环境不利于你接触整个商业闭环,在这个视角下,甚至你还不如那个摊煎饼的小店主,更能理解决策是怎么做的。

他毕竟每天要进面粉,要卖饼,一买一卖之间,就迫使他思考如何决策。

久而久之,他就手熟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能,绝大多数中介,一天只能挣50块,绝大多数散户一通操作猛如虎,年底一算平均每天净亏250。

最差的行情下也能年入百万以上的中介,一千个里面一个都没有,而指着投资发家致富,能稳定盈利的,一万个散户里面,一个都没有。

这就是两类职业。

一类是高的特别高,低的特别低,一类是起点特别高,但高点特别低。

收不到每日推送文章的原因,是你没有在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两极分化,与中间扎堆的职业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