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家出的什么家?修行修的什么行?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2-10-13

我们聊过,韦神的师兄告诉你,庙里也是个江湖。

我并没有展开,我只是浅浅的说,柳智宇并不是修行去了,他只是逃避,通过逃避,发现并没有世外桃源,发现并没有牛背山,最后通过逃避治愈了自己的逃避。

治愈本来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治好,一种是接受治不好的现实。这都叫治愈。

你打球把胳膊摔断了,医生给你接骨,长好了这就叫治愈。

你想要长生不老,医生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最后你接受现实了,你认命了,这也叫治愈。

《昆仑神宫》正在上映,还是潘粤明。鬼吹灯整部书围绕的题眼是什么?是雮尘珠。

扎格拉玛族人为什么要寻找雮尘珠?因为他们被下了诅咒,随着年纪的老去,身上的血液会变成金色,等到完全凝固,就是死期。

为此他们寻找了数千年,为了破解这个秘密。

咱们想想看,人能不能不死?不能对吧?既然不能,怎么死不是死?

死的时候血液是金色的还是蓝色的,还是红色的,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没有区别。

所以说穿了,鬼吹灯系列的中心主旨与盗墓笔记系列的中心主旨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围绕着长生的秘密。

若不得永生,皆为蝼蚁。

那么我们到现在为止,人类也不能永生,有人会觉得这是病吗?会吗?

不会,因为我们接受了。我们接受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这也算一种治愈。

所以我那天说,柳智宇不是修行去了,他只是逃避去了。通过逃避发现是一个虚幻的泡影,通过逃避接受了无可逃避,这是他十年出家的所得。

那么是不是无可修行呢?这是那天之后很多读者问我的。

我发现很多读者对于出家,对于修行这个话题很有兴趣,我曾经多次写过哲学类的话题,无论是佛学,心学,甚至把这一切与投资,与编程都联系在一起,于是很多人看了之后, 更加饶有兴趣,那我们今天就聊修行。

修行与出家之间有什么关系?大约就像吃饭与下馆子之间的关系。

吃饭是不是一定要下馆子?不一定的,你自己也可以烧。

自己烧和下馆子不过是形式不同,内容是什么?内容是吃饭。

完全有可能你自己烧的很难吃,也有可能你去下馆子还是很难吃,这取决于你吃什么,做的水平如何,也取决于你的胃口。

反过来讲,也有可能你自己烧得很好吃,下馆子也很好吃。

你首先不要拘泥于形式,想清楚你要干嘛。

比如你要减肥,你可以自己去公园里锻炼,也可以去健身房,这不是重点,这是途径。

什么是目标?减肥是目标。什么是方法?降低体脂率是方法。什么是途径?去公园或者去健身房是途径。

很多人的脑子是一团浆糊,他弄不清目标,方法,途径。

你以为去健身房办个卡就能燃烧卡路里吗?既然去健身房办张卡不能燃烧卡路里,仅凭住进寺院里当然不能修行。

出家,与办卡,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你并不需要因为一个人剃光头就敬他三分,他头发的数量与智慧的高下不成反比。

头发长见识短是骂人的话,头发短见识长是唬人的话。 

没有任何关系。

你拿一张环球至尊钻石VIP健身卡,水平未必比得过公园里没卡的业余老头。

所以我们的目标明确了,你想要的是修行,就如同你想要的是低体脂率,不是那张卡。

如果说学生学习有目标,要参加高考,那么修行同样有目标,目标是什么?

《佛学大词典》里面写的很清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我们不去讲述高深的内容,讲述了没有用,没有人听得懂的东西就是没有用的。

我说这句话,就已经开始体现觉他了。你看,我在应用了,我已经在应用觉他功能。

什么叫自觉?

咱们讲过无数遍,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那什么叫觉他?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三个问题,他有什么,他要什么,他有可能愿意放弃什么。

把这两件事熟练应用到纯熟,到下意识就会这么去想,到下意识就有答案,到每次答案都十拿十稳,你就觉行圆满了。

孙悟空以前是只猴,他不觉行圆满,能得金身正果么?

他怎么觉行圆满的呢?你想想看。

那猴子一开始做事情凭的是什么?是本心。

他就是一只猴,生在花果山,每天与众猴嬉闹,好不快活,直到有一天怎么样了?

他发现有几只老猴子死了。

这是智慧的启蒙,否则那就是没有灵性的植物与动物。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当你意识到自然规律,当你希望打破自然规律的时候,你的灵性才诞生。

植物不会有灵性的,一棵树,生就生了,死就死了,它不会思考什么规律,所以活八百年,也成不了树妖,也成不了倩女幽魂里的姥姥。

可这只猴开始思考了,他不想死,于是才会有不远万里渡过重洋去西牛贺洲拜师。

你注意 ,这个过程只是修行的起点,不表示觉悟了。

这猴子见到菩提祖师的时候,并没有自觉。

他仅仅是产生了欲望,我要什么,他不知道我有什么,也不知道我愿意放弃什么。

他只是凭借本能去沿着欲望的道路探索。

所以菩提祖师问他,占卜你学不学?忽悠你学不学?瑜伽你学不学?炼丹你学不学?

猴子都说不学。

他这个时候还是在想我要什么,他并不会去思考我有什么,我愿意放弃什么。

他没有思考,他不会去想,人家凭什么教他七十二般变化,不会去想的。

猴子是菩提亲生的么?不是。菩提对猴子有感情么?怎么可能。

菩提见到猴子才七年,菩提已经活了不晓得多少千万年了。

菩提愿意教他,而且必须教他七十二般变化只有一种可能,这是一个局,孙悟空就是局里的某张牌。

换句话说,这猴子有什么,这猴子愿意放弃什么(他将来的经历,遭遇),虽然这猴子不知道,但是菩提祖师全知道。

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猴子要什么,也是别人灌输给他的。

这猴子要长生,这猴子要七十二般变化,是别人暗示给他的,是别人灌输给他的。

我经常说那句话,你知道的都是别人让你知道的,你想要的都是别人让你想要的,你看到的都是别人让你看到的。

同一个意思。

你只是一张牌,开局的时候,别说改变命运,哪怕是把握命运,你还嫩了点。

别人让你要什么,你就会以为自己要什么,至于你有什么,无论你愿不愿意放弃什么,做局的都会替你想清楚。

悟空就在这个阶段。

悟空一直到大闹天宫结束后,他都在这个阶段。他还不明白,你富是人家让你富,你威风是人家让你威风。

所以西游记里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他大呼,我被骗了,我被骗了。是说打赌被骗了吗?不是。人家凭实力压得他,骗什么骗。

他说自己被骗了,是回忆起过去的几百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牵线木偶,于是第一次愤怒。

愤怒很好,质疑自己白活了,才会想要修行。

五百年后,这猴明显精乖了很多。猴性磨了,开始有点人样了。他竟然也听得懂人话了,与菩萨交易了。

我有什么?有七十二般变化,天上地下有很多人脉。

我要什么?我要一个金身正果。

我愿意放弃什么?我愿意从此唯佛祖马首是瞻,去执行取经任务。

你看那猴修成人,太漫长了,前前后后近千年,他才刚开始思考三个问题。《雍正王朝》里面的李卫,看见儿时的玩伴坎儿被处死了,再经过邬先生几句点拨,秒懂。

他知道自己机灵,有办事能力,被信任,这是他有什么。

他要一个前途,他愿意从此认定四爷就是他头顶上唯一的云彩。这样才不会像坎儿一样。

他也理解了自己对四爷的用处,邬先生稍一点拨,才几年调教,就秒懂。同样的事情,猴子要一千年。

所以压在山下的五百年是猴子的修行?不,那只是他开始思考我要修行,什么是修行?跟着唐僧取经的十四年,才是他的修行。

你看那猴子在取经路上的进步是神速的。

他一旦自觉,就能开启觉他。

白骨精要什么?要吃唐僧肉。白骨精有什么?什么都没有。那白骨精只能被放弃生命,一棍子打死。

青牛精要什么?要吃唐僧肉。青牛精有什么?有个圈,证明他是个太上老君的司机。

哦,猴精遇到了青牛精,老司机遇到了老司机,这该怎么办?

很简单,向如来汇报。等部门经理和部门经理交涉清楚了,自己再去办事就从容不迫了。

绝大部分妖怪他都是这么处理的,他不再是傻乎乎只懂得抡棍子的猴了。

他开始不断地思考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愿意放弃什么;我的经理有什么,我的经理要什么,我的经理愿意放弃什么;隔壁部门的经理有什么,隔壁部门的经理要什么,隔壁部门的经理愿意放弃什么;公司有什么,公司要什么,公司愿意放弃什么.......

他会发现这些东西经常对不上,经常是彼此冲突的,怎么办?

这才是修行的过程。

你看看十四年前的猴子是怎样的?他刚被唐僧放出来的时候,是个三句话就气跑,去找老龙王喝酒的野性子。

你再看看十四年后的猴子是怎样的?老鼋托着的经书打翻了,晒经的时候,书破了,唐僧看不开,猴子跟他讲,天地本不全,何况一本书呢?

猴子有没有像柳智宇一样说庙里的人际关系好复杂?没有。

西天,天庭,神界妖界,多少复杂的事情,人家都处理过来了,甚至都会向上管理了。哪儿还需要唐僧管他,他都开始管理自己的经理了。

所以这猴,最后和领导一个级别了。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