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老师:“非常聪明的一步棋”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10-24
各位晚上好~
本来昨天预告得好好的,今天扒一扒美国大使馆某篇奇文的底裤,
可是临时有时效性要求更高的内容需要写,
所以扒底裤什么的就顺延一天吧,
今天咱们先搬运搬运曹老师的东西。



话说曹老师今天凌晨突然发推,更新了最新一批变异株的中和测定结果。

——请品鉴:

下面解读一下。

曹老师本次更新的关注重点,是当前的趋同热点:

刺突蛋白L455F+F456L组合。

已经喜提这一突变组合并获得命名的变异株包括:
  • DV.7.1(BA.2.75.3.4.1.1.1.1.1.7.1);
  • XBB.1.48;
  • XBB.1.5.70,及其子分支GK系列;
  • HK.3(XBB.1.9.2.5.1.1.3);
  • GW.5(XBB.1.19.1.5)。

——请继续品鉴:
↑ 也可以看这张图,这个是按命名时间和455/456位点突变生成的scatter tree,其中红框部分就是带了455F/456L突变组合的变异株们。

对此,曹老师的原话是
“The L455F+F456L RBD mutation combo is a very smart move by the virus”
翻译翻译啊:

“RBD结构域L455F+F456L突变组合,是病毒非常聪明的一步棋”

到底有多聪明呢?

简单来说:单独的L455F或F456L都能带给病毒免疫逃逸增益,但会导致受体亲和度损失,但两个组合起来反而可以提升受体亲和度的同时实现免疫逃逸。

可以说是相当聪明了。

——请具体品鉴:
↑ 这个是用打完三针疫苗、感染一次BA.5,再感染一次XBB.1.5或XBB.1.16的受试者血浆,分别针对以下选手的中和测定:
  • 原始株,NT50=627;
  • BA.5, NT50=1071,比原始株还要高出一大截;
  • XBB.1.16,NT50=350
  • XBB.1.5,NT50=361
  • XBB.1.5+S:F456L突变,NT50=191;
  • EG.5.1(约等于XBB.1.5+S:F456L突变,只是多了个NTD突变),NT50=184;
  • XBB.1.5+S:F456L+S:K478R,NT50=181;
  • 最后,XBB.1.5+S:L455F+S:F456L,NT50=152

解读解读以上结果呗:

首先,全场最高分,是针对BA.5的成绩,GMT高达1071,基本验证了曹老师之前的说法,两次Omicron暴露(即自然感染BA.5后再次自然感染XBB.1.5或 XBB.1.16)足以打破三次原始株暴露(即接种三针疫苗)带来的免疫印记,喜提针对Omicron的坚实中和抗体保护屏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Omicron就是个大箩筐,啥东西都能往里面装。

已对其建立起坚实中和抗体屏障的那个Omicron,确切地说,是Omicron BA.5,

跟其他好几百种Omicron没有一毛钱关系。

然后呢,针对XBB.1.5和XBB.1.16,GMT只有350左右……也就是说,辛辛苦苦感染一次XBB.1.5或XBB.1.16换来的中和抗体,针对XBB.1.5或XBB.1.16的中和活性,还不如针对原始株的高,甚至只有针对BA.5的三分之一

现在各位可以把“抗原原罪”四个大字打在公屏上了

说到这里,临时跑个题~

——请各位欣赏:
针对曹老师的研究结果,几个月前市面上突然就冒出来一大波瞎JB解读:

【反复感染新冠变异株可缓解免疫印记,从而产生对抗变异株更强的中和抗体】

哈哈,贩卖有毒定心丸翻车了吧?

抗原原罪/免疫印记效应的本质,是记忆B细胞转弯速度赶不上病原体抗原漂移的速度。

有没有抗原原罪/免疫印记,归根结底不是看具体感染哪种变异株,更不是看变异株叫啥名字,
而是看既往暴露和当前暴露的株型之间的抗原距离……

只要抗原距离够远,抗原原罪就一直存在。

原始株留下的印记被反复感染给洗掉了,自然有BA.5留下的印记顶替,
等到BA.5留下的印记被反复感染给洗掉了,XBB印记又烙上去了,
几个月后新毒株一桶浆糊,正好轮到XBB印记出来拖后腿。

所以说苦海无涯。

下面回到主题,
针对(XBB.1.5+S:L455F+S:F456L),GMT只剩下150左右,只相当于针对BA.5的七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抗原原罪效应的基础上,病毒仅仅用了两个刺突蛋白突变,就搞定了既往感染史带来的中和抗体屏障,并且还顺手喜提了ACE2受体亲和度增益。赢两次,赢麻了。

或者说,至少在中和抗体的层面,之前的感染经历,基本算是感染了个寂寞


——请接着品鉴:
↑ 以上两张图,分别是曹老师和Jessi Bloom各自在半年前成功预测455和456将成为趋同热点时的配图。

但可惜的是,当时他们都没能猜到455F和456L的上位效应。

最后,曹老师还顺便预测了今年冬天的版本答案:

L455F+F456L+K478R

另外,由于L455F+F456L+K478R组合带来的较高的受体亲和度,还有空间容纳更多的逃逸突
变。

——同时请品鉴:
↑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零星的L455F+F456L+K478R冒头了

可惜就算这样了,还有一些心理按摩大湿来提供贴心的按摩服务:“突变已经接近饱和啦!它就快要走进死胡同啦!”


联动阅读:《论,吹气球》



欢 迎关 注

公众号大号(停机保号ing):

公众号小小号(待机ing):

知乎 & 微博同名:

小红书号:9692063824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