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避免)全家连坐?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11-09

各位晚上好~

今天搬运两篇东西,谈一谈“全家连坐”(也就是咽喉炎23的家庭传播)。


——第一篇是JAMA上的最新paper:

标题翻译成人话:

《基于智能温度计的参与式监测项目揭示了儿童在咽喉炎23家庭传播当中的作用》



这篇文章中铳钞老师已经在微博那边搬运过了,

咱这边就偷个懒,当一当二手搬运工吧~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大流行期间超过70%的家庭传播始于儿童。

该研究通过一项能够连接手机的智能温度计,

纳入了从2019年10月到2022年10月约32万户家庭(86万人)的体温数据,

并使用发热次数来预测咽喉炎23新增病例。

结果发现,在有儿童的家庭中,发生了3.9万次传播,

其中,40.8% 是儿童传播给儿童,29.6% 是儿童传播给成人。

——具体怎么传的,‍请品鉴(需要点开大图):

↑ 上图当中,大童的定义是9岁-17岁,小童则是0-8岁。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一旦开学,儿童对家庭传播的贡献变大,而放假的时候贡献变小。


——其他信息则请品鉴:


总之,这项研究说明控制学校传播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托班、幼儿园、小学等幼童传播的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家庭传播。




以上,感谢中铳钞老师的搬运。

儿童独占家庭传播原发病例的七成,这可真够焦虑的~

毕竟,按照最开始的一厢情愿,小祖宗们应该有神功护体,是不会传播病毒的


——比如说,请品鉴:


可是现在突然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小祖宗们不仅会传播咽喉炎23,
而且还是主力传播媒介……
所以应该怎么办才好?

那么就请品鉴今天的第二篇吧~

——当当当当:
今天的第二篇,其实只是一条短短的推文而已~
来自得州Austin的某私立小学(学费很便宜的那种)。

简单来说,这是一则喜报:

之前在公众号提到过一嘴的防疫爱好者私立小学Abrome School,连续第四个学年成功保持校内零感染记录

他们家的具体措施,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
都是一些老生常谈。
之前也已经搬运过了,

——请再品鉴:

翻译成人话:

德州Abrome小学依靠一套实践可行的多层NPI体系,现了三年校内清零,具体包括:

  • 第一层,口罩:室内全员口罩(除了喝水),室外场景一旦涉及“三密”也全员口罩走起,吃饭改为室外;

  • 第二层, 社交疏离:不串班,校外中招的话需要自行隔离,提供线上教学支持;

  • 第三层,空气质量:开窗、换气扇常开、CO2监测、空气净化器(或CR Box),实现室内每小时换气12次(!)

  • 第四层,检测:学生每天上学前需填报症状和密接情况,每天进行LAMP混检。如果出现症状,或发生密接,又或者LAMP阳性,则追加进行PCR检测(注,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核酸检测);

  • 第五层,接种:不解释了;

  • 第六层,风险评估:根据所在社区的每日新增确诊数和检测阳性率实时评估校内感染风险。


以上就是在共存的大环境里面,
德州一小撮低龄小宗长期保持免疫洼地钉子户状态的成功经验
各位觉得怎么样?
延伸阅读:《免疫钉子户养成记,学校篇》

之前咱们还以为,小祖宗们在学校里当钉子户,主要是他们自己受益,
现在看来,这其实也是避免全家连坐的好办法~

——最后,来自国内相似例子:


延伸阅读:《为行动力MAX的全世界漂老师点赞》

相关带货链接:




欢 迎关 注

公众号大号(停机保号ing):

公众号小小号(待机ing):

知乎 & 微博同名:

小红书号:9692063824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