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制大队长推荐:办案用这本书,能避免99%的法律错误

基层警务 基层业务 2022-10-31
我是一个在基层做了10多年法制审核工作的老警察,在这么多年的刑事案件审核工作中,深深感到一线办案的艰辛:

警情就是警报,我们基层警务人员,平时工作都是时间紧任务重,遇到的案情也是五花八门,情况复杂。然而,近年来,随着刑事法律的扩张,从法律条文,到各种解释、司法文件、纪要、判例、解读,都在快速膨胀。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想找齐法律规定已经是耗时耗力,再花时间去理解背后的复杂适用规则,就更是难上加难。担心办错案,担心有什么漏洞踩了坑,担心法律适用得不正确,是大家遇到的普遍问题

常常感慨,如果能有经验丰富的高手,系统梳理这些法律文件,按照法条顺序分门别类整理好,供大家直接查阅,就好了。

如果还能更进一步,直接把这些文件和案例对应的法律问题提炼出来,省去大家全文阅读、比对、理解和判断的时间,遇到一个具体案件,能不能立案、够不够罪、够什么罪,按图索骥,一查就能搞明白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就更好了

作为一个老法制,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加强自己的法律专业学习,积累自己对国家法律的掌握和理解,努力为一线办案的队友们提供法制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阅读和使用过数百本刑法专业图书,深深感受到一本针对刑事办案的好书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多大好处。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发现何帆老师编著的这本《刑法注释书》时,不禁感慨:这不就是我们公安一直想要的神助攻吗!务实,精炼,权威,还全面。我们办案中会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应该怎么认定,需要注意什么,都提示得清清楚楚,不绕弯子,也不长篇大论,直接拿来就能办案。


以刑法第175条骗取贷款罪为例,这个罪是刑法修正案六增设的,条文上有一项是“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构成犯罪,但这个“情节严重”该如何认定,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作出说明,在实践中就很困惑。

而这本《刑法注释书》里收录了公安部经侦局2009年的一个批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第三条,对“情节严重”的认定给出了认定原则和情况列举,这就非常明确地给我们提供了办案指导。

这个文件在很多书上都找不到,有的工具书上收入了最高检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意见,但只涉及对数额的认定标准,并没有涉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但这本书对文件的选择非常全面细致,对我们公安办案有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


同样,在上面这个文件的第二条里,对商业银行的损失认定标准也做出了说明,明确了不能以不良贷款的数额作为经济损失的数额来作为立案标准,这就为避免公安机关插手单纯的不良贷款引起的借贷纠纷提供了依据。像这种涉及专业领域和专业术语的部分,这样直接准确的解释,能有效帮助公安人员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避免办错案或者浪费办案资源。

能不能立案,够不够犯罪,能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能不能上侦查手段,所有这些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本书里收录的法律依据都解释得清清楚楚。遇到问题,随时翻开一查,就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了。可以说,这本书正是每个实务人员都渴望的,那本权威操作指南


上手就能查,查到就能用,这样的好书能为我们基层警务人员解决难题、节省时间,值得大力推广。难怪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用过之后都把它称为“公安办案红宝书”,人手一册,广为流传。

下面就带大家详细看一看,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内容详实,覆盖全面。

一本书,不仅全面囊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指导性文件、座谈会纪要、权威解读等干货,同时,还收集整理了两高的指导性案例、《刑事审判参考》的案例要旨。甚至,实务中会用到的行政机关文件,公安部及其相关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答复意见,也同样收录其中。

可以说,我们办案中能用到的有效办案依据,系数全收。

以刑法第67条,关于「自首与坦白」的部分为例:

点击放大 ↓ 左右滑动试读
- 点击放大 左右滑动 -

怎么样,法条、案例、释义、实务要点,一应俱全,编排清晰。是不是有一种,办案时常见的疑问都能找到答案,成竹在胸、豁然开朗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严格按照相同的体例来编排的,查询起来非常方便:


其次,内容权威准确,用起来放心。

办案查找法律依据,出处权威,内容准确可信,非常重要。

然而,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办案单位,查资料还在用百度,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百度上的信息冗杂,有些可能早已过时,出处也不够权威,准确程度堪忧。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错误。

而这本《刑法注释书》里收录的内容,全部来自权威部门颁布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文件,编者是刑事圈大名鼎鼎的何帆老师,从百度百科来看,他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刑法学博士,曾在武汉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工作,2006年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并曾先后在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可以说,对刑法规定和实务办案都有实实在在的深入理解。


何帆 司法工作者,1978年生,湖北襄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曾从事经济犯罪侦查和刑事审判工作。著有《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刑事没收研究: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等,另有法政题材译著若干。


在序言中,他提到,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他对所有收集来的法律文件进行了精心提炼、比对归纳,将过时、失效、以及与最新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冲突的内容,全部进行了删除。

这本书第一版出版后,许多法官、检察官都在长期使用,前不久,最高检的官方微博也点赞推荐了这本书,因此,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最后,为了方便大家在外办案时随时查询,这本书还与法律科技公司合作,开创性地开发了配套的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就能查


小程序中支持关键词检索,可以查看案例详情,可以复制粘贴,配合纸质书一同使用,方便又靠谱。

我向身边的同事推荐之后,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自发推荐,感慨它的好用:


目前,这本书刚刚出了第二版,已经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最新的刑诉法司法解释全面更新,非常值得作为刑事一线办案常用书入手,大家购买的时候记得认准「第二版」字样。

“法律图书”有全网最全最新的公安业务书,有十万基层民警的支持和认可。咨询和购买请长按二维码加好友。加好友请备注“买书”。邮费8元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