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统战台军弟兄

廖信忠 廖信忠 2023-07-06

很久没聊台湾社会了,前几天倒是有件挺趣的事能展开说说。

在台湾“莒光日教学”里,有一段步兵作战训练的画面,旁白是“持续提升训练质量”字句,形容训练的成效,结果播出后,一下就炸锅了。

“莒光日”是什么?就是“国军弟兄”每周一日的瞌睡日,啊不!就是全体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振奋士气相关节目的日子,本来应该保证思想的纯正性,按照标准台湾常用语,应该用“品质”一词,结果用了大陆惯用的“质量”,许多人崩溃,国军都被文化统战了!

民进党立委们狂怒无能,“立委”赖品妤宣称,这是动摇台湾的“集体认同”,“立委”王定宇则称,这会对台精神战力有相当的影响。不过他们刚说完就惨遭打脸。有媒体翻出赖品妤、王定宇等人在社交媒体多次使用“质量”一词,啊原来自己用就是口语化,别人用就是被“文化统战”啦!

别说“质量”一词在台湾很普遍,举凡像“小资”、“走心”、“给力”、“甩锅”、“颜值”、“高富帅”等大陆常用语.....已经成为台湾生活口语的一部份,甚至年轻人不用这些词,好像就不知道怎么说话一样。

然而有些大陆常用词,在台湾会有些本土化微调,比如像”北漂”一词,众所皆知漂在北京;然而在台湾,成为漂在台北,反正都是北。

“北漂”这词多少带着点沧桑的意味,前些年我回台湾第一次听到有人在用这词,我花容失色,蛤?台湾最南端垦丁到台北也就350公里,台湾年轻人竟然好意思用“北漂”那么伟大壮烈的词眼。


拍得有点烂

如果说“北漂”这个词在大陆流行了十几年后,台湾才流行起来,那么,这几年大陆网络流行语,或表情包在台湾流行起来的速度,从以月计,到星期,现在到了以天计。

2020年中台湾发生的“#像极了爱情”之乱,让人印象深刻,人人都忍不住要唸上两首诗,最后配上一句“像极了爱情”,连民进党各种政治人物,及多个政府部门文宣,都要硬凑一句“像极了爱情”。

总之就是,既反中,又跟风,像极了爱情。

“像极了爱情”的台湾流行时间差大约晚了一年,那么,四月“更适合XXX体质”的同步率,几乎已经是100%了。

大陆与台湾流行语逐渐同步的原因,大概从早些年的陆剧引进,到后来的社交软件流行。

就连蔡英文曾自曝,包括《延禧攻略》《甄嬛传》《如懿传》等大陆电视剧,都在她的“睡前观看名单”上。

今年春节期间台湾的大事,是电视台《后宫甄嬛传》24小时马拉松轮播。自1月30日小年夜开始直播不间断,2月1日3500人同时在线看皇上驾崩,2月3日凌晨2点半也还有3000人不睡觉,一起看华妃撞墙。就连第二轮滴血认亲也吸引近6千人复习;「皇额娘她推了熹娘娘」,在近8千人同上看胧月大魔王后,终于在昨5号晚10时创下1万人在线拜见各宫小主。


凌晨2点半3000人不睡觉,一起看华妃撞墙

经认证,春节期间播《后宫甄嬛传》等陆剧是让长辈们闭嘴的好工具。

2018年《延禧攻略》在台热播,那时要回锅选新北市长的苏贞昌受访时,将对手侯友宜比作剧中人物尔晴,阴阳怪气地说“要看完70集才看出来,这真的是不得了的角色”。

估计苏贞昌陆剧看得多,抖音也没少刷。在2019年他回锅上任行政院长后,风风火火不断强调官员要「接地气」,于是下面官员也一个个喊要“接地气”,起初台湾人还不懂“接地气”是啥意思,一查,原来又是大陆流行语,台派崩溃,连行政院长都被文化统战了。

对于“中国用语”全面入侵台湾,网上有许多饱含着“台湾价值”的热血青年,那可是痛心疾首。早些年,网上谁用了这些对岸用语,比如“走心”、“视频”他们就突然现身,立马出征,誓言净化台湾的网络空间。这些比较极端的网民,言必称“中国用语”为“支语”。

而看不惯的网友則讽刺这帮愤青为“支语警察”:一帮明明用中文却看到中国用语就崩溃的人。后来经过再创作,除了支语警察,还有一系列支语角色表情包,象是支语警犬、支语童军、支语大队长、支语网民等。

这两年每隔一阵子就有台湾禁用抖音国际版Titok的传闻,不过初步也只限于政府学校等公部门禁用,一般使用者没什么影响。然而部份绿营人士基于意识型态,认为必须全面禁用Titok,以防“阿共的统战阴谋”。

其实我觉得无可厚非啦!反正大陆也禁用Titok,如果台湾也跟着禁用Titok,恰不刚好证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

在《声生不息─宝岛季》第一集里做的调查,两岸90后年轻人对彼此印象最深的歌曲有哪些,台湾熟悉的大陆歌曲前五名分别是:1.孤勇者 2.我的滑板鞋2016 3.飞鸟与蝉 4.嘉宾 5.想去海边

大陆90后印象最深的台湾歌曲,分别是:1.简单爱 2.知足 3.隐形的翅膀 4.Forever Young 5.Last dance

当然我对这个榜单真实性表示存疑,似乎有点符合节目需要,但它也反映了一个侧面:大陆年轻人印象深刻的台湾流行歌曲,大多有一定年头了,榜单里年代最久的是伍佰1996年的《Last dance》。

然而台湾年轻人印象最深刻的大陆流行歌曲,大多是这两三年,经由Titok传播到台湾,而流行起来的网络神曲。

四月我在台南路上听到小朋友在唱《黑桃K》,头皮简直为之发麻。熟悉的配方,同样的味道,质疑《黑桃K》不适合幼童唱跳的声音隔了几个月同样在台湾出现。

六月时职棒的啦啦队也已跟着在那边挖呀挖呀挖。

喜欢呵呵

不止流行用词基本已经同步,一些网上流行的亚文化,也逐渐潜移默化着台湾年轻人,比如“社会摇”在台湾被称为“抖音舞

然而比起影视作品、对岸用语,或抖音Titok,更早被上升到政治层面的软件竟然是“小红书”,已不只一次被上升到“文化统战”、“文化滲透”的高度。

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台湾国中(初中)女生爱用小红书。

早几年台湾年轻人认为小红书就是中文版的instagram,到现在,instagram被认为更像是社交软件。正所谓老阿姨才用ig,年轻人都用小红书。

小红书的一大靶子就是它让台湾中学生都爱上简体字,中二孩子觉得用简体字是件特别潮的事

有趣的是,经常有台湾的中学生小红书用户哇哇哇跑来问我,为什么他们努力写的笔记被判违规或下架了,明明就没不良内容啊!我一看,呵呵!果然是年轻的台湾孩子,当然想象不到问题出在哪里。

台湾批斗小红书的声浪,大概一年多会来这么一次,上一回是去年2022年3月,民进党立委林楚茵点名小红书、抖音等“中国app”操作“认知作战”。小红书深受台湾年轻人喜欢,再这么下去,台湾价值都忘光了,未来恐怕要出现一批“天然统”。

不过当林老师秀出他的自拍照,有人眼尖地很,啊你怎么在看爱奇艺?你前两年不是还在喷爱奇艺是未经许可的陆资事业,结果自己也在用。

后来又有人搜出,原来林老师也有titok账号。当然她也是推给临时工,说那是以前实习生帮她搞的。

对“中国文化入侵”的焦虑,或多或少反映出两岸经济实力,以及随之软实力此消彼长的失落感。

从上世纪七十年一直到2000年前后,台湾曾经有非常强大的文化输出。当年伴随着经济实力而建立强大完整的娱乐产业,影视工业,幅射整个华人世界。当年的从业者,在良性竞争之下,无不野心勃勃地想要开疆辟土,开拓更大的市场,砸钱搞出更好的作品。

那是台湾文化圈、影视娱乐圈,积极开创,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年代,各种天王天后辈出,即使当年的遗珠,都足以碾压现在的网络神曲。

除了流行音乐,台湾影视剧也往华语圈各地输出,香港电影也要在台湾重配普通话再进入大陆,像许多人对周星驰的印象,最早都来自台湾配音演员石班瑜。台湾的综艺节目通过各种卫视频道进入大陆,早期有《超级星期天》、《非常男女》等。后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几乎是大陆70后到90后的青春记忆。


一夕间全大江南北都会“我靠”

如果现在有人说大陆用语入侵台湾,那么按这个逻辑,上世纪那几十年,台湾流行语也在污染整个华语界。

很多人将台湾娱乐产业在2000年以后快速衰退,归因于“没钱”。

大型综艺成本太高,发现谈话性综艺成本低收视率也不错,于是综艺节目的格局越来越小。

比如自制电视剧一集可能要两三百万(台币),进口韩剧一集只需要五十万,电视台肯定优先考虑引进国外剧集。

早期大陆播动画都直接买配音台版,近年台湾多买大陆配音

年轻一代创作者,碰到高规格制作的机会愈来愈少,没有产业链的锻煉,整个影视产业链都在萎缩,后继无力。

更大的原因,在于在台湾这相对安逸的社会环境下,新一代台湾年轻人“不在乎”:不在乎更大的市场,不在乎更大的野心,不在乎影响更多人....

而台湾执政当局因为意识型态,因为选票考量,有意避免与大陆作过多文化交流,也不希望下一代台湾年轻人与大陆有过多来往,以致于年轻人对中国大陆的认知缺失,觉得没必要了解大陆。

无所谓华语圈,无所谓进军大陆市场,最好是就在台湾安稳踏实,把眼前能掌握到的事做好就行,就这样也挺好,谁在乎别人想些啥。那心态有点像现在的躺平,而放在2005年当时,就叫“小确幸”。

台湾一向以日本为师,结果文化产业也步上日本后尘,说得好听是越做越精致,往坏处说是格局越做越小,结果做到最后,也越做越没信心了。

台湾这华语圈曾经的影视产制中心,在2016最后一档具指标性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结束时,就已经宣告了没有力量再做有效的文化输出。

我与一些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官员聊过天,他们对现在大陆强势文化输出,其实也是忧心忡忡,问我意见,我心里也就呵呵。

但其实说到底,他们也都知道根本原因在哪,却也无力改变。

領導人自我割裂做为文化母体的中国,抛弃中文化这取之不竭的大IP宝库,不在乎去影响大陆,觉得没有必要进军大陆,就等于自我放弃文化战线。你不去影响别人,别人理所当然就会来影响你了。

同文同种,文化自然也是互相交流影响。其实就是年轻人喜欢光鲜亮丽,酷炫的流行文化,哪里的流行文化强势,就往哪里靠拢。

但这几年从大陆流行到台湾的也不一定都是什么好东西啦!有些东西还是别来了。

比如想你的这股歪风,吹了一年终于给吹到台南了




最近很多读者说找不到我,以为我不更新了,但原因就在于微信公众号再次改版推送方式又変了。所以恳请大家,如果想要及时看到我推文不遗漏,就请将我的号加入星标,否则每回我努力写的文都会消失在浩瀚推文中

欢迎打赏,帮忙转发、按赞按看过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以下关注


现在有以下平台,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