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江北非遗手艺人过大年(上)





传承非遗技艺,赓续文化基因。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对“龙”的莫名情愫,龙文化也绵延至今。而在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非遗中,龙更是其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时值甲辰龙年,非遗又将演绎出怎样的“龙腾盛世”?



传/统/非/遗/文/化

 糖画:烟火作糖,唤醒“舌尖上的 年味”


一双巧手,一勺糖浆,十二生肖在糖画传承人樊林菠的手下“活”了起来。将糖画从乡野江湖、庙会市集带到金陵城的烟火繁华、市井长巷之中,江北新区非遗传承人樊林菠用一手非遗技艺在城市中复刻儿时的浓浓年味。

图片来源:糖画传承


2分钟、一勺糖,画出舌尖上的龙年味道

“这是爸爸小时候的东西,叫糖画。”“看到糖画,年味更浓了。”在樊林菠的糖画摊位前,居民们手牵着娃娃,满怀欣喜与期待等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出炉。以铜勺为笔,以麦芽糖浆为墨,樊林菠手稳神定,先描龙头,再画龙身,龙尾翻腾,四爪劲透,趁着糖浆的热乎劲儿,再附上一竹签,不到2分钟,一条腾跃之龙便跃然石板之上。




“80后”漫步糖画江湖,一门手艺串联祖孙回忆

民间手艺总是带着烟火味和时光积淀。“这门手艺承袭于我爷爷,他那时候做的是货郎买卖,走街串巷,专门卖糖画、糖葫芦、小面人。”樊林菠一边回忆一边介绍着。看着心里欢喜,这便是樊林菠与糖画的缘起。因为喜欢,不到十岁的樊林菠成了爷爷的“小尾巴”,看着、学着。一声声吆喝、一锅冒泡的麦芽糖串联起樊林菠的“糖画记忆”:“还记得爷爷一开始做买卖,挑的是担子,后来变成了小推车。那时候,三五分钱一个糖画,一个牙膏皮换个面人。”糖画于樊林菠而言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历久弥新的儿时光阴。



以所爱为生计,处处皆是民俗展台

从前贩卖糖人赚的是生计,如今展示技艺,传承的是一份来自乡土间的民俗文化。随着大众对民间技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樊林菠开始接到社区、企业的邀请,在南京及周边城市穿梭往来,进行糖画的展示和教学。滁州、马鞍山、苏州、上海,樊林菠在南京“朋友圈”的一处处舞台上讲述着糖画故事。

让非遗之树枝繁叶茂,需要新生代的参与。“现在的小朋友对传统民俗见得少,但是一看到就格外喜欢。”樊林菠将糖画传承作为事业,也将非遗带入校园。编制系统课程,手把手教孩子们绘制糖画,中国底蕴、糖画传承。在一把小勺之间连通,每周一节的非遗手工课堂成为孩子们纵情领略文化魅力的鲜活场域,糖画技艺的未来也闪耀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间。基因被激活,文化也有了强劲的生命力,以樊林菠为桥梁,娃娃们与民俗文化双向奔赴。


传/统/非/遗/文/化

金陵布艺:一根绣花针缝起的世界


南京民俗博物馆内,转过几个曲折回廊,驻扎着“金陵绣男”高瑞雷的一爿工作室。新年还未到,但高师傅的小店里已经摆满了“龙味”十足的各色作品。高瑞雷手中是一幅还未完成的绣龙,五色缤纷的彩线,一个红里也要分出上百种不同。店铺里既有长达2米的锦绣河山,也有灵气十足、构思巧妙的袖珍玩意儿,需要多少的心细如发,才能换来这满屋的琳琅满目。



谆谆教导,刺绣缘起

高瑞雷是浦口泰山街道人,出身刺绣世家。母亲的刺绣功夫了得,以做“补子”(明清时期在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起家。母亲不想让技艺失传,本想生个女儿将布艺传承下去,无奈却连生三个儿子,机缘巧合下,高瑞雷接下了传承刺绣的责任。母亲在教授刺绣时,不只是传授针线上的功夫,更多的是介绍刺绣背后的故事,小到花绷子、针线盒的由来,大到绣品代表什么样的寓意,见花是花开富贵,见鱼是年年有余……长期在母亲的熏陶下,高瑞雷展现出不俗的刺绣天赋,更从母亲那里学到许多做人道理。至今回想起来,母亲的话还犹在耳畔,高瑞雷说。



坐得冷板凳,走好创新路

刺绣工艺学起来容易,守下去难。不仅要有“熬”下去,能做冷板凳的决心,更需要“学古不泥古”,与时俱进的创新求变之心。学习刺绣的主要是女性,男性往往选择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种“生活规律”,也成为困住高瑞雷学习刺绣的囚笼。为此,高瑞雷在学习刺绣的路上一度被瞧不起,甚至被贴上“讨不到媳妇”的标签,尽管热爱刺绣,但迫于闲言碎语和生存压力,他不止一次放下刺绣,外出谋生。然而,在外谋生的那段日子里,高瑞雷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反倒陷入迷茫。当他感到人生失意的时候,母亲的一句话给了高瑞雷一剂定心丸。“一个人,想定一件事就闷着头来去做,最终会成为行家。”母亲说,看似简单的事情,很多人不愿做,坚持做下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高瑞雷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江北发轫,长路漫漫又灿灿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江北新区也为高瑞雷开设泰山、沿江工作室提供帮扶,非遗的传承之路在江北开了个好头。玲珑巧手坊、绣男工作室相继成立,高瑞雷还为新区的下岗女工做公益培训,在南师大附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校园内也时常可以看到他讲解刺绣的身影。但高瑞雷表示,他的这些努力,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远远不够。尽管教过的学生很多,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不多。

究其源头,是当前社会还没有建立起非遗传承的配套生存机制,传承人往往走向“始于兴趣也终于兴趣”的尴尬局面。“精神”和兴趣无法转变成吃饭的资本,那传承人也就没有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传承工作就无法深入开展。高瑞雷的另一个身份是江北新区的政协委员,他曾在提案中呼吁政府建立传承基地,将非遗课程设为校园常态化课程,让真正感兴趣的人可以靠非遗这项技艺为生。同时,他也希望媒体不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扎堆采访,要将非遗宣传变成常态化工作开展。长路漫漫又灿灿,非遗文化创新是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产业的第一步,建立和完善非遗人才就业机制是后续需要发力的重点工作,只有社会合力才能创造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非/遗/文/化

长芦龙灯:千年非遗舞出中国年味


龙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赋予了吉祥和繁荣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舞龙、划龙舟等活动都是人们表达爱国思想、寄托乡愁的特别方式。在南京江北地区,每年农历正月,人们在长芦寺举行盛大神会和灯会时,都会玩耍龙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源自唐代的民俗活动

“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早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代,长芦就有“耍龙灯”的民俗活动。长芦位于长江边的丘林山区,旧时山区经常干旱,圩区则经常水涝。干旱地区为抗旱轧制了青龙和白龙,祈求龙王多降雨水;水涝地区则为抗涝则轧制了金龙和火龙,祈求龙王少降雨水,长此以往便沿袭成了一种习俗。

长芦龙灯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出灯,十六结束。“龙灯”由九节组成(意为:老龙被斩为九节),龙头用竹条扎成架子,糊上白色清明纸,涂上各种颜色,形态逼真。正月十五日后“清寨烧龙”(又称“化龙”),一般在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进行,众人把事先准备的花筒炮、烟花和鞭炮等火花直对龙身喷去,待龙燃烧完后,众人“啊”声连天,尽兴跳跃一阵,并将龙灯残骸浇水冲去,意为“送龙归海”。

据介绍,1946年的长芦寺灯会规模空前,吸引了周边地区10万多民众前来参加,整个游行队伍中,其他的提灯不计,单龙灯就多达140余条;1959年国庆十周年,长芦龙灯应邀前往南京参加庆祝活动;1982年中央电视台录播了长芦龙灯舞;1984年长芦龙灯再次受邀到南京参加国庆35周年的盛大巡游活动;2014年,长路龙灯被列入南京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遗之乡”实力圈粉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诗仙”李白笔下的长芦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长芦是古代南北交汇的著名渡口,吸引无数文人骚客来此游历赋诗,留下了无数传说,也产生了众多民俗。

“(经)过一个田埂一收割,(经)过一个巷子一传说。”在长芦这片土地上,悠长而辉煌的文化遗产生生不息、声声入心,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便是民间对长芦文化底蕴最美的概括。目前,长芦街道共有包含长芦龙灯在内的省市级非遗项目7项、区级非遗10余项,并在2010年荣获“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的称号。

“咚咚锵……咚咚锵……”每年春节期间,“长芦龙灯”都会在小巷中穿街而过,拉开长芦街道一年文化大戏的巨幕;正月十五,热闹非凡的“方巷人走北”上演了一个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的神圣仪式。为更好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非遗文化,去年6月,长芦街道首届非遗节精彩开幕,活动联动南京市和江北新区近50项非遗集中亮相,涵盖主题展演、非遗集市、工艺体验、趣味美食等项目,为市民奉上了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并通过线上同步直播、发放消费券等方式点亮乡村“夜经济”,现场热闹非凡,实力“圈粉”。



非遗传承有新人

“起灯咯!”1月28日,芦韵新风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精彩上演,来自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和长芦中心社区的小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观看长芦龙灯等非遗项目演出。

“小时候就经常在家门口看到舞龙,现在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体验,感觉太激动了!”活动现场,非遗老艺人们一边讲解舞龙的动作要领,一边手把手教孩子们各种表演技巧,而后细心地为孩子们系好披肩、戴好头饰,装扮一新的小演员们按“翻、滚、腾、盘”的步骤把龙灯翻腾起来,欢快的脚步在广场上穿行,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孩子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此,长芦街道一直在开拓创新。近年来,街道推进非遗项目进课堂、进校园,组建了“长芦龙灯”“留左大鼓”“湾北小马灯”等多支少儿表演团队,做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每年组织开展长芦街道非遗民俗文化周活动,丰富多彩的节目在长芦精彩串演,吸引着附近居民、游客前来打卡;搭建“家门口”的非遗交流舞台,打造4000余平方米“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进一步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丰厚城市发展底蕴。






END

来源|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张玉莲 马力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陈天宇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1. 南京出台重磅新政!春节期间82个楼盘售楼处迎接买房人

2. 雄州街道开展新春走访慰问活动3. 200米的距离需绕行数公里,广西梗大街何时才能完全打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