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祖国,请听江北的深情告白




 特别策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74年披荆斩棘,74年砥砺奋进,一代又一代奋斗者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有幸见证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记录“我们的新时代”,用最真诚的感情、最朴实的话语为祖国母亲送上满满的祝福。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六二班

宋雨佳:“北京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富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时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备着!”国庆节这天,宋雨佳在纸上写下了对祖国的祝福。


宋雨佳是江北新区琅小明发滨江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在宋雨佳眼中,祖国是天安门广场嘹亮的号角和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是新疆碧波万顷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林海;是黄山重峦叠嶂的山脉和光怪陆离的云海……见证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宋雨佳对祖国的爱更加炙热。


宋雨佳的父母响应国家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十分重视培养宋雨佳的课外实践能力。因此,宋雨佳不光学习成绩优异,在校参与的各个社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话剧比赛一等奖、“七彩语文”朗诵比赛一等奖、“美美社区”优秀实践者......“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话剧,我非常喜欢将书中人物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谈到喜欢的社团活动,宋雨佳眼中透出欣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宋雨佳眼中,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所以要更加珍惜。


年仅12岁的她已经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给周围带来的变化:“二年级时我们使用的还是普通黑板,但现在所有教室都更新成希沃白板了,老师的感应笔在白板上轻轻一点,课件、视频就会出现在屏幕上。”键盘一敲,从远古神话到未来蓝图,从书本景观到山川河流,鼠标轻点即在眼前。从表面上看,黑板更新只是小小的变化,但它却是祖国大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又是一年国庆时,回忆起曾经与父母国庆出游的时光,凌晨三点起床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时刻仿佛还萦绕在宋雨佳的眼前,“今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一趟北京的天坛,之前与父母去的匆忙没有来得及参观,未来有机会也希望能同父亲一起在北京工作。”宋雨佳向记者诉说今年的旅游愿望。


漫漫复兴路,百年中国梦。宋雨佳眼中的祖国是山川河流,是科技发展,是时代进步。在她眼中,国庆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是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的日子。



上下滑动查看ta的祝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研一在读

向星宇: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向星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名在读研究生。“南信大是中国气象的摇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从在大气科学本科开始,他就经常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在这个涌现无数优秀气象工作者的校园中学习了四年后,向星宇又选择继续攻读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的研究生课程。


“我们国家目前用于探测的气象卫星和雷达就是我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专业名词,实际上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像航空航天、农业生产、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还有我们日常的天气预报和交通出行,都需要用到我们的专业。”向星宇认为,气象科学不仅仅是对天气的分析预测,更是以预测的方式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他还提到近期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作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对气象方面有极高的要求。“除了要对赛事天气做出准确预报,还需要对整体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对于自己能够在亚运会上肩负如此重要的责任,向星宇与有荣焉。


气象科学是一门极需要技术支撑的专业,向星宇的学习研究几乎都要在电脑前完成。首先通过接收站,接收不同波段的雷达卫星数据,再根据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最后做出数据绘图分析。足不出户便能分析出大气层外的风云变动,对意外做出及时的预警。四年的求学生活,已经让向星宇这个“外来客”已然成了半个江北人。在学校,他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比赛,并在学校举办的互联网+、气象预报员播报大赛等中都获得荣誉。闲暇之余,他还会在菜场“斩个鸭子”,和朋友在太子山公园闲逛。


“我们国家目前通过雷达卫星完成对台风的预测,已经成为世界上对台风预测最准确的国家。”从风云系列卫星到南信大一号卫星,从多普勒雷达到相控阵雷达,看着国家气象技术的领先,不断鞭策着向星宇深入学习气象专业。同时国家气象事业不断发展,也给向星宇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信心。


在南信大的校园里,向星宇手举五星红旗,为祖国献出他的祝福。他说:“作为一名气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能在南信大与世界各地的学子一起学习世界最前沿的气象技术,都离不开祖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我国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站在世界气象的高地,我要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气象事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ta的祝福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特钢事业部第二炼钢厂品质室副主任

许旭东:17年,淬炼钢铁品质



从一名冶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到南钢的先进操作法达人,从炉前工人,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7年,许旭东扎根转炉炼钢现场一线,坚定信仰,持续学习,与工友们一起,以创新驱动不断淬炼钢铁品质。



初出茅庐,坚定钢铁强国梦想


2006年,许旭东从安徽工业大学毕业。那个时候,学冶金工程专业的他对未来满怀憧憬,却听到了一种负面说法:“钢铁行业是夕阳产业,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他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钢铁行业的现状后,坚定地说:“中国钢铁行业虽然做得很大,但远远不够,很多高精尖产品依赖于国外进口,很多基础研究仍不够深入,很多设备、产品制作不出来,容易被外国企业卡脖子。”


怀着钢铁强国的信念,许旭东在毕业后进入南钢,一头扎进了炼钢一线。他暗下决心,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钢铁生产制造中,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钢铁强国贡献他这一代人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苦练内功,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从2006年到2012年,他稳扎稳打,苦练内功,从一名中厚板卷厂炼钢车间转炉炉前工到炉长,又升任为大班长。工厂一线的工作忙碌而充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不断地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通过学习与总结,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2012年起,作为中厚板卷厂炼钢车间转炉大班长的他,通过推广石灰石替代石灰冶炼造渣,降低钢铁料、辅料消耗;进行双联冶炼工艺摸索,稳定转炉生产5Ni、9Ni超低磷钢种操作,打破国外垄断,有效提升南钢冶炼品种钢档次。


2018年,他创作的《提高直上钢种中包温度合格率》项目获江苏省质量工具与统计技术应用成果一等奖、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优秀六西格玛项目奖。2022年,许旭东凭借“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高质量冶炼低热值铁水操作法》,被授予2022年度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17年来,许旭东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持续进化创新思维,紧密围绕降本增益和质量提升,针对现场痛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总结先进技术操作法,通过推广实践,有效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控制水平,打造出M端的极致竞争力,为钢铁行业的发展不断拼搏努力。



上下滑动查看ta的祝福



南京市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重症医学科

张东星:坚守“医”线,用生命守护生命



“血压正常、呼吸平稳……”早晨9点,在南京市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的ICU诊室里,张东星正在一丝不苟地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指标。而此时,医院内各诊室外等待就诊的患者早已排起了长队。


“越快到节假日,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越多,我们更要集中力量为每一位患者排忧解难。忙碌是一种常态,站好节假日每一班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检查完上午的最后一名患者,张东星同记者聊起自己的从医之路。


与死神竞速,同生命赛跑,这是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张东星的真实写照。从医十余年,他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感同患者的焦虑、理解家属的期盼、关注着生命的脉搏、努力抓住每一丝生的希望。”始终心怀责任与感恩,凭着“性命相托,绝不言弃”的信念,同死神“掰手腕”,为重症患者及家庭带去生的希望,用一颗真诚的心在ICU科室里坚守了十余个春夏秋冬。过程中有辛苦、劳累、汗水,但他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也正是凭借着这份热爱,张东星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医生的天职。


“每逢国庆等节假日,患者数量不降反升,有时危重程度甚至还高于日常,但是大家毫无怨言,一起工作、彼此安慰、还会一起加油。”ICU并不像普通诊室,作为“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但这里也是常常创造奇迹、治病救人的前沿阵地。重症医学科里的每位医生、护士每时每刻都在用尽全力,当好患者“健康的守门人”,守好生命的最后一关。


而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内外各科危重患者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也承担着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春节、五一、十一等每个假期,当多数人都沉浸在假日的欢乐中时,这里入耳的只有监护仪的滴滴答答声、呼吸机的气流声和医护人员轻柔的交流声,而在这份“静穆”之下,每分每秒都是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


一路走来,张东星始终用平凡和纯粹诠释医者初心。他说:医学也是有温度的,希望自己始终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也让本来满是冰冷仪器的ICU充满温暖。而作为万千医务人员中的一员,他又用坚守践行着医学誓言,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医者温度,把爱国情怀付诸于实际工作中,“呵护患者健康、守护病人生命”,这是张东星对祖国最深情的表白。



上下滑动查看ta的祝福



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

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

邵琦:用坚守向祖国告白



身着醒目的“荧光绿”,佩戴锃亮的骑巡装备,在群众需要时雷霆出击……巡查、疏导、执法,日复一日参与交通管理,正是许多公安铁骑的真实写照。这个国庆节,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他们用坚守为节日增添一抹别样“警色”。


邵琦就是其中一员。今年37岁的邵琦现任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14年的从警生涯,他几乎每个国庆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14年来,他见证了江北新区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城市交通路面、车流状况的飞跃进步。


走进南京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指挥室,电子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每辆车在大桥上的过往。“3分钟撤除事故现场,5分钟恢复路面交通。”邵琦介绍,机动大队主要承担南京长江大桥、江北快速路等重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将智能警务运用于交通管控中,建立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高空瞭望系统及全国首屈一指的快速路匝道管控系统等,铁骑队员也配备了更加先进的“鹰眼”装备,可快速对周边360°方向进行检测识别,实现了远程指导和现场快速处理事故的高效联动,着力为道路疏堵保畅。


新时代新样貌,科技手段给大桥交管工作带来很多便捷,也为出行的人提供更多方便。在许多市民眼中,铁骑队员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群众的“守护神”。救助危难群众、为危重病人开道等感人事迹多年来屡见不鲜,一抹抹“荧光绿”上演着一幕幕“速度与真情”,也绘出了最温情的城市路标。


这支机动灵活、服务高效、作风过硬的重要巡防队伍,队员113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作为年轻同事的“老大哥”,邵琦处处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积极传授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催生出队伍强大的战斗力,他将本职岗位当作为民服务的前沿窗口,忠实地履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在全体干警共同努力下,大队先后获评市级青年文明号、南京市公安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京市集体三等功、南京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关于国庆的记忆,邵琦说,国庆对交警来说就是工作日,守护群众平安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从小就有个警察梦的邵琦看来,矢志不渝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而奋斗,就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上下滑动查看ta的祝福



抗美援朝老兵

江北新区长芦街道

顾永亮:未曾磨灭的红色初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一首红歌念起一段过往,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总能让顾永亮回到1953年那个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也总让他想起诸多逝去的战友。


今年88岁的顾永亮是抗美援朝老兵,从16岁加入抗美援朝部队,到18岁经历战场烽火,再到战争胜利,顾永亮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1953年7月13日,敌人攻下原属于中国军人的阵地,用机枪扫射,让战友们当场失去了生命。顾永亮有幸躲过一劫,拖着战友们带着鲜血的躯体,挪一步喘歇一口气地回到了军营,那一夜,顾永亮彻夜未眠。


7月27日,战役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七点还未停战。顾永亮和另一个团队的战士们对阵敌军,开始了双方面的炮击。“对方有几十号人,我们只有八个人,没敢去想胜利。当时一枚敌军的炮弹和我擦身而过,我能明显地感觉袖臂那震动了一下,如果我当时稍微挪动一厘米,我的左手臂就废了。但是那枚炮弹并冲着战友的胸膛猛烈冲击过去,一秒后,战友倒在了我的面前。我想着报仇,可抱着战友的尸身,我无法动弹。”顾永亮回忆道。一场反击战过去,顾永亮所在的连,166人仅幸存10人。


三天三夜不合眼、每顿饭只吃鸡蛋粉加稀饭,带着饥渴前往数里地外寻水……在战场上,顾永亮什么苦都吃过,对于那时的战士而言,除了家国和死生没有大事。


“我比他们多活了70年,我总是想,他们要是也能活到现在该多好啊!”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的战友,曾经是与顾永亮一同保家卫国、患难与共的铮铮男儿,如今已变作了他心中的一道道疤痕,他们的事迹也永远烙印在顾老灰黄的记忆扉页之上。从硝烟弥漫到国泰民安,这场景,顾永亮想让战友们也看一看。


浸过曾经的苦,便倍加珍惜如今的甜,而无论酸甜苦辣,顾永亮心中对家国发展的关注和情思不变。


“他还总是惦记着国家大事。”顾永亮的儿女总能看到顾老坐在电视机前,拿着小本子,一边看着电视上的新闻,一边在本子上写写划划。从1953年到2023年,顾永亮从18岁的勇毅少年成为了如今的白发老者。穿过战火纷飞的岁月,看到如今的红旗飘扬,顾永亮总会热泪盈眶,心头也始终感念着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而逝去的生命。



上下滑动查看ta的祝福


# 今日话题 #

你对新时代有什么期待?

欢迎评论区大声说出来!



END

海报| 《新江北报》编辑部

来源|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张怡宁 张一 杨彩红 梁雅欣 韩正莲 张玉莲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王若卉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1. 明日开馆,关于江北图书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 江北Ta火了 | 本周,各大主流媒体聚焦江北这些事→3. 在江北,沉浸式体验非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