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北新区8周年 卫民局晒出成绩单


江北新区8周年

卫民局晒出成绩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八周年之际,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推出八周年特辑,一起见证新区卫生健康、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业的发展历程。
卫生健康篇“医”路前行 护佑健康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呈现新格局

江北新区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高水平综合医院、国际化专科医院、高端化诊疗中心发展方向。印发《南京市江北新区“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做好新区现代医院管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医院发展。出台《江北新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关于医师多医疗机构执业备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创新医师执业备案,推进落实诊所备案改革试点工作。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成功转设三级医院。今年年初,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成功入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单位。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

江北新区累计建成42个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社区医院、20个省市基层特色科室、11个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组建“3441”专科联盟,与市中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市口腔医院结成跨区医联体。5家医院开设互联网诊疗服务,18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为患者提供6025次上门服务。

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提至新高度

新增1家区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建母婴室11家,建成普惠托育机构11家。深化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累计为200余名患者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新区安宁疗护案例获评全省老龄服务工作优秀案例。实施居民肿瘤早筛早诊“金陵队列”研究项目,累计完成1882例,持续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健康新区建设汇聚新力量

2022年,建成市级健康细胞29个。推进省级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先行区建设,完成建设市级健康企业50家、区级健康企业75家。建成江苏省首批、南京市唯一省级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先行区建设试点之一。建设与开放职业健康体验馆,为新区的劳动者保驾护航。在公共场所新增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30台,完成初级救护员培训650人。

社会救助篇织密织牢“保障网” 用心用情暖民生
体系+制度共建 民生兜底全方位

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和衔接各项制度措施,形成有梯度、分类别、全覆盖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健全“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机制,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社会救助”,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聚焦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特殊困难群众服务保障覆盖率100%;提高专项救助水平,完善分类施救制度。

线上比对+线下核查多元帮扶全链

立足社会救助制度基础性、兜底性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创新救助模式,实现“单一救助”向“多元帮扶”转变。

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每月10日之前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对象的生活补助金。通过“线上比对+线下核查”,严格规范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审批程序及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开展“暖心走访”,建立新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一户一访一策”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救助、资源链接、申请辅助等服务。将困难群体按困难程度划分“红、黄、绿”三类,对辖区内的重病重残低保户、“单人保”对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关注人员落实常态化关心关爱机制。



区级未保中心+街道未保工作站互补关爱保护全覆盖

成立江北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未保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共同解决未保难题。搭建江北新区儿童关爱平台,实现困境儿童“一人一档”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全面建成新区“1+7+86”分级联动的全域儿童工作阵地网络,推动新区未保工作专业化、规范化与智能化有效结合;新区7个街道未保工作站全覆盖,《江北新区未保工作站服务规范》立项省级地方标准;依托86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多样化关爱服务。严格落实困境儿童生活补贴政策,按月足额发放生活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应保尽保率100%。

线上通道+线下服务点合力救助帮扶全天候

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流浪乞讨线上平台。在“我的南京”APP“新区民生”板块上线了“流浪乞讨发现随手拍”功能,形成全社会参与救助的良好氛围。改建新区救助管理站,创建街道救助服务点,实现流浪乞讨救助服务点全覆盖,现已创建两家省级街道救助示范点。开通了24小时社会救助专线,由工作人员轮守值班。八年来,共计救助558人,其中协助市站护送返乡流浪乞讨人员54名,接收返乡安置人员8名。

退役军人篇崇军领风尚 戎耀在江北
三级联动 建设退役军人服务阵地江北新区“1+7+86”(1个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7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86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已经全部覆盖,初步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形成了区中心、街道、社区三级书记齐抓退役军人工作的生动局面。江北新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体化运行取得阶段性成效。社区服务站以网格为单位,将每一名服务对象纳入其中,实现就近服务、精准管理。新区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稳抓服务质量,秉持“情系退役军人,暖心真诚服务”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党员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常态化联系等方面的具体制度,构建“网格+退役军人服务”新模式。

有力有效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在双拥褒扬上,新区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2022年成立南京江北新区退役军人红色教育基地,秉持“一家亲”理念汇聚强军兴军正能量,江北新区双拥办联合驻区部队开展军地共建活动得到了驻区部队、广大退役军人的点赞和好评。在移交安置上,精准筹措岗位,确保程序规范。遵循“积分选岗、阳光安置”的流程,保证选岗公平公正公开,构建规范、快捷、高效的安置模式,圆满完成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移交安置任务。在就业创业上,新区深入挖掘新区退役军人创业资源,组织新区退役军人积极参加“戎创金陵”就业创业大赛。结合江苏省百城联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主题,紧抓退役军人返乡时机,精准对接优质企业用工需求,为新区退役军人提供广泛的就业平台。在抚恤优待上,扎实做好优抚对象待遇发放工作,全力推进新区退役军人优待证制发,切实维护广大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

发挥作用汇聚退役军人磅礴力量近年来,为激发广大退役军人书写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老兵新传,江北新区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典型选树,扎实开展“优秀兵支书选树”“老兵永远跟党走”进校园、进社区以及形式多样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正面宣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残联篇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焦制度引领新区助残民生福祉显著增加新区残联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民政与残疾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江北新区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江北新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区残联发展方向,扎实推进残联改革各项工作。截至2023年6月25日,新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0923人。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逐年精准发放,残疾人综合意外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区为残疾人补贴城乡居民、灵活就业养老、医疗保险,为0-17岁残疾儿童积极开展基本康复服务,为无业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日间照料、居家托养服务,为身处不同阶段的残疾人提供相应的关爱。

聚力平台建设新区助残阵地建设快速提升2021年,江北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后,实现了残疾人托养中心、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电商培训中心、残疾人就业创业中心、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康复指导中心、辅具适配中心和法律救助工作站常态化运营。通过中心“小北助残”智慧平台,形成辐射辖区4家定点儿童康复机构、17家残疾人之家、20家社区康复站的服务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

提质服务效能新区助残示范亮点频出新区助残服务能力全面提高,顶山街道“喜憨儿”洗车项目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联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智力障碍者社区家庭服务项目”“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工程”荣获全省残联系统创新创优项目;“康教融合”项目入选省级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课题;沿江街道鑫聪灵“手语助医”公益服务荣获南京市政府最具影响慈善公益项目。

创新服务路径新区助残社会氛围更为友善八年来,新区智慧助残服务全面升级。2021年新区开发“小北助残”智慧系统,实现辖区内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托养机构实时监控,残疾儿童、托养对象在线人脸识别打卡,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线上下单,助残服务机构快速响应,形成了区、街道残联实时跟踪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

丰富文体事业新区残疾人文体工作成绩斐然新区残联坚持把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残疾人文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和残疾人事业重大活动契机,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文化进家庭“五个一”、盲人影院等文体活动。深入挖掘残疾人先进典型、助残典型,先后涌现了两届残奥会举重冠军、全省自强模范等典型人物。

民政篇创新服务模式,增进民生福祉
策保障精准有力“中国之治”新区经验初具

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先后印发了《江北新区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江北新区开展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指引(试行)》等,为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群众自治提供有力政策保障。聚焦示范引领。紧扣“构建社会融入新机制,打造现代社区治理新高地”实验主题,坚持结果导向,强化实验区验收评估工作,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二批现代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突出品牌打造,实施江北新区社区治理十佳创新案例系列评比活动,先后培育选树“360全要素”“汇·商·是”“链通万家”等一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坚持“因地制宜、一社一特”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推进保障,先后打造6个国际社区建设。搭建服务阵地。按照“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思路稳步推进。建立区级中心,强化服务管理;建设街镇站点,实现服务全覆盖;设立村(居)社工室,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2022年顶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被列入江苏省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党建示范点创建项目。江北新区民政事业发展服务基地于今年4月正式启用,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集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社区治理创客中心、社会救助发展服务中心、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为一体。未来,江北新区民政系统将依托“五中心”建设,打造出基本民生保障兜底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焕发、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升级的民政事业发展新高地。

养老模式升级创新为老服务人才配套共举

聚焦智慧养老,助推精准服务。江北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传统养老升级为智慧养老,着力打造“十五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首创“银发顾问”项目,创新“线上线下、一键呼叫、就近调度、服务满意、银发无忧”服务模式,168位银发顾问累计提供结对帮扶近17万余人次,实现养老服特色化。聚焦医养结合,打造养老品牌。打造“小北医养”品牌,试点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2)》中介绍了江北新区率先在南京市推广的银发顾问项目,以及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聚焦人才培育,夯实服务基础。探索建设“夕阳智库”时间银行项目,搭建江北特色互助养老平台,实施人才培育计划,成立江北新区常娟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领军人才”团队,开展“最美养老人”“护理员技能大赛”等系列表彰,累计培训护理员近2000人次,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聚焦适老改造,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家庭适老改造,按照“一户一档”原则,累计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3602户,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634张,满足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实现养老服务便利化。

“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全面护佑苏童健康成长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成立江北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印发《江北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工作指引,形成预防、发现、报告、评估、处置的联动机制,发挥各级未保委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推动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夯实阵地基础,突出服务实效。建成新区“1+7+86”分级联动的全域儿童工作阵地网络,即1个区级未保中心+7个街道未保工作站+86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作为南京市唯一入选江苏省“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的试点地区,江北新区联合未保委成员单位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打造20余个“苏童”实践基地。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发展。搭建新区儿童关爱平台,实现儿童档案、业务管理、关爱服务、场所管理、队伍管理和资源服务等业务联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组建宣讲队伍,营造社会氛围。推进新区“五进一助,‘未’爱护航”未成年人保护宣讲服务示范项目,发布《“未”爱护航 “江”爱唱响》主题曲,组织强制报告、亲职教育、心理辅导等主题宣讲活动,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救助慈善助力加码合力推进共同富裕步伐

江北新区将社会救助与慈善有效衔接,成功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有梯度、分类别、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慈善力量,推动全民共同富裕。2018年慈善分会成立以来,扎实开展各类专项募集活动,积极倡议和动员辖区内各部局、街道、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一日捐”活动,6年来,累计募集善款1500.29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区慈善分会积极响应市级号召,充分发挥慈善募捐功能,疫情期间分会共募集社会捐款539.12万元、物资31万件,充分发挥社会捐助的有力补充作用。


END

来源|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吕悦 刘甜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王若卉

责编| 刘瑞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1. 申致,688分!申泽,688分!

2. 最新公告!江北这个地块规划拟变动→
3. 官宣!江苏43所高校发布预估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