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北小店系列① | 街角那些记录光阴的老店

新江北报 江北新时空 2024-04-11
江北小店系列
市井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符号和专属记忆,或是一条被时光刻满痕迹的老街,或是一间充满怀旧时光的照相馆,或是一碗盛满家乡味道的糖水……
不是网红,没有连锁,或在闹市,或在深巷……这些小店聚集了人间最浓的市井烟火气息,藏着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期望,如同点点繁星,就算平凡、简单,甚至不起眼,但依旧总是在拼搏、付出,从未停止发光,默默照亮着我们的日常。
本月起小新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江北小店系列,分享那些我们身边的温暖小店。


江北小店①

江北小店NO.1

🎥盘城照相馆↘

📍浦口盘城新街21号

在盘城老街,有一家老照相馆,名字就叫“盘城照相馆”。


从1982年开业至今,它陪盘城人走过了40多个年头,承载着几代盘城人的光影记忆,如今依然在营业,名字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盘城照相馆店面不大,店内设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看就是“老字号”。


一块蓝布、两盏大灯、一张张承载岁月记忆的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这台座机在当年可是风靡一时,看这里有个小窗口,可以看到倒立的影像,‘箱子’下方的板子可以调节焦距,摄影时要盖上红布遮住光线……”今年65岁的老章聊起他的宝贝神采奕奕。


◆老章


从早期的木式座机,到黑白彩色胶卷相机,再到如今的单反相机。盘城照相馆历经数次搬迁,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经历了照相器材和摄影技术的变革。


◆章发金(中),这是木式12寸座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章发金用木式座机为儿子及其小伙伴拍摄的照片


虽然照相早已不再是件新鲜事,相馆也不复当年的光景,但仍有一些老街坊来拍照。


如今,在老章儿子的加入下,照相馆还增加了会展服务、视频剪辑、无人机航拍等新业务,满足市场新需求。


章发金说:“只要我还能拿得动照相机,只要还有人来店里拍照,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8年木式座机受邀到盘城小学展出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唯有这些照片凝固了光影,见证着时代。


幸好,盘城照相馆的光阴故事仍将继续……




江北小店NO.2

💇浦厂理发室

&立新理发店↘

📍浦口浦珠中路

老街巷在的地方,必有故事。


浦厂理发室位于小区居民楼一排刷漆的平房里,没有门头,只有一块竖放的木牌,上面用繁体字写着“浦厂理发室”几个大字。


◆浦厂理发室


与街边比比皆是的装潢华丽的发廊、造型屋有所不同,这间店面藏在深巷里,低调、安静、不打眼,里面只有一位理发的老师傅。
师傅姓曹,已经在这一行干了50多个年头。他不善言辞,只剪男式发型。
浦厂理发室紧邻着社区的公共浴室,许多邻里会习惯在旁边洗完澡,然后顺便在曹师傅这里理个头。


很多顾客都是小时候的玩伴,一起长大,一起见证老街的岁月变迁,曹师傅也在客来客往间将这个老手艺坚持了下来。


◆立新理发店


巷子口百十来米处是曹师傅的师傅——邱老师傅开的立新理发店。


立新理发店的门面稍大一点,斑驳的墙面彰显了它的年代感。店内空间一览无余,老旧的理发椅、斑驳的镜子、老式的理发工具……


这里没有喧嚣的音乐和繁复精致的理发工具,只用简单的推子、剃刀,加上老式的理发手艺,就能满足大部分顾客的需求。


◆理发店内部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这家店就建立起来了。当时街巷热闹非凡,许多工人、街坊邻居都爱来这儿理发,一次只收五分钱。
58岁的邱老师傅是从父亲手里继承的理发手艺。她祖上三代人都是干理发的,不过现在,就只剩邱师傅仍在坚持。
“外面那些理发店没意思,都是外地人来开的,要价高又年轻,我不适应那些式样。”龙虎巷居民李大伯这么说道,“她这儿便宜啊,我经常来,理个发再刮个胡子一共才收我10块。”
◆理发工具
邱老师傅熟悉每位客人的理发习惯,顾客坐下就会陪聊一些家长里短。
老式的店面也没有营销的压力,闲谈之间轻轻松松就帮顾客修剪好了。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没有丢掉的道理。在这里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我做我的就好,就图一个初心吧。”




江北小店NO.3

✂️便民服务点

里的小铺子↘

📍浦口泰山街道

老冯今年77岁了,看起来很精神,总是笑脸迎人。


“快60年了,真是干了一辈子。”老冯说。



从上世纪60年代,老冯就开始在小街小巷里帮人修鞋补鞋,走过一些城市,换过一些地方,最后落脚在了江北浦泰和天下小区西门的小巷里。


一开始所带的东西并不多,一个补鞋机、一个工具箱、一把小凳子,当然,还有香烟和火机。


老冯曾经一直露天营业,到了下雨天,就搭个简易雨棚,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里面修鞋、吸烟、听雨。



不过现在,新区和街道为老冯的修理摊设置了便民服务点,并配置了移动式服务车。
搬进整洁的室内,老冯从此结束“漂泊”,流动铺子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


对于老冯来说,便民服务点的这三四平米的小天地,蕴藏着他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


而对街坊邻居来说,以后想找到这位老伙计,可就方便了。



在老冯隔壁的刘师傅主要是做服装剪裁,日常做得最多的就是修剪裤腿、修修拉链。

平常,刘师傅的爱人朱阿姨就坐在服务点旁的树荫下,看着刘师傅自如地操作着一针一线。


周围的邻居都说刘师傅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好。


虽然身有残疾,但心态乐观,街坊邻居有衣服要裁剪第一个想到他们,没事的时候也会拿个小板凳来陪着他们聊聊家常。



“现在来修鞋修衣服的,都是我们这个年纪往上的人,年轻人基本没有。这个行当也因此,在逐渐消失。不过我从来没想过搬走或者退休不干,毕竟街坊邻居还需要我。”


老冯说起这话的时候,笑容又再一次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线,明显地可以看出,他对这份手艺的自豪。



那些隐匿在高楼大厦的罅隙之中的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抚平了生活的棱角,在自足之中和时光成为挚友。



# 本 期 话 题 #


老街旧巷,青砖灰瓦,每一个老店都是一个流动的历史,老人、老手艺、老传统……承载了老南京的独特味道。
你还记得哪些老店?欢迎评论区分享给我们。



来源|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王小娟 王婷 部分资料综合自网络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王若卉

责编| 刘瑞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1. “五一”逃离人海计划!私藏江北小众打卡地攻略

2. 南京11条在建地铁线路最新进展3. 最新消息!江北这条道路即将改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