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知:家国之魂人生之本——读王宏甲《世界需要良知》

尹红芳 宏甲文章 2019-05-11


导 读

《世界需要良知》在2018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曾经被中共湖北襄阳市委书记和郧阳市委书记推荐给全市党员干部阅读(市委书记荐书)。另有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中心向全校师生推荐,还有十多个省的部分县市组织部门购买给干部们作为学习读物。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中国文艺评论网转发了新湖南客户端刚刚发表的这篇评论文章。作者尹红芳是湖南长沙一位青年女作家。下面是这篇评论文章的全文。



良知:家国之魂人生之本——读王宏甲《世界需要良知》尹红芳 

  

200年前,英国著名作家雪莱曾向世人发声:良知是内心的审判者,它感觉到每一个动机的产生,它的宝座是人类的感情,它统治着人类行为的王国。

  200年后的今天,我国当代文学家王宏甲老师在其新著《世界需要良知》一书中,提出“良知”之于人、之于社会、之于世界之意义,这些见解,发人深省。

  《世界需要良知》这本书,收录了王宏甲2004年到2017年间在国内外的七篇重要演讲。读罢掩卷,一种久违的温度和巨大的力度,涤荡心间。

  我想,其间每个篇章,处处弥漫着其深刻的感悟,深奥的意境,毋庸置疑彰显着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情的寄托。正如书中所言:“写给眼睛的文章通往头脑,写给耳朵的话语更容易到达心灵”。《世界需要良知》的每一篇演讲,毫不夸张地说,可谓字字动人,句句动心。

  该书每一篇演讲,思想内容各有侧重,但其间的精髓和核心,都紧扣“良知”而言。确是如此,“良知”二字,像一颗颗带着密码的有温度的珍珠,贯穿于王宏甲给读者剖析的“人生”之中,“家国”之中,“社会”之中。王宏甲用这个名为“良知”的密码,以深入而独特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之基,探寻历史发展之路,剖析教学育人之本,诠释文学艺术之用。

  这一颗颗蕴含着独到眼光、深刻体悟及感人情怀的串起来的“珍珠”,因为时刻注入着温情力量,总能直抵人心,温暖心灵。

  《世界需要良知》中,王宏甲首先满怀深情地解读着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国人“文化自信”的根基。

  在王宏甲看来,只有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了解我们的本质和优势,才能真正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他从解析“文字”入手引导读者了解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认为,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文明的本质,那就是“融”。他对中华最早的姓氏“风”(繁体字写作“風”)这样解说:“風”的象形描绘是天穹下一条长虫,这是蛇图腾的标志。龙是以蛇图腾为本体,融合其他氏族的图腾,如鹿图腾、牛图腾、虎图腾、龟图腾、鹰图腾、鱼图腾等,林中走的、旷野跑的、地上爬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都各有代表。仅仅融合具体的人群还是不够的,中国龙的创造,还凝聚着尊重各氏族的信仰。所谓“风俗”,由此开始。风俗,讲的就是要团结、要融合。他继续诠释:“融”字的右边也有一条“虫”,中国古人以“右”为先,其文字信息也在告诉我们,龙的传人从蛇图腾开始,自觉地团结四面八方,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他诠释“和谐”,“和”,从禾、口声,人人有饭吃的意思;“谐”字,从言、皆声,人人能表达自己声音的意思。按今天的理解,“和”讲的该是民生,“谐”讲的该是民主。在王宏甲看来,“和谐”二字里昭示着祖先图腾、智慧密码,融合与和谐,是中国文化千秋万岁不变的旋律,是凝聚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一代一代的国人,不管是在家国昌盛之时,还是遭遇危机之中,都以铮铮铁骨,屹立于世。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西方人认为四大文明古国尚存的最后一个到了灭亡的时候,可二十一世纪,中国却又顽强地站起来了——王宏甲如此深刻而到位地解析这种力量:中国人更注重演化。演化注重的是强可以变弱,弱也可以变强。中华悠久的文化精神是渗透万代国民的,因而总能在最危难的时期挽起手臂,众志成城,共救国难。西方列强侵入中国,遇到的最大的抵抗力量,既不是中国政府,也不是中国军队,而是遇到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阅读这本著作,你便不止是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博大于何处,精深在哪里,你还能从中真正体味到她是何以博大,何以精深。而这博大精深的根基,便在于两个字:良知。

  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总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有力推动着,这种力量,潜藏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心中,这一个一个的人,便是人民,这种力量,便是王宏甲所言的“良知”。

  是的,一个人成其为人,正是心怀“良知”,如此,才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正是心怀“良知”的一个个人,才组成了“人民”,形成了一股积极健康的强劲力量,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进步。

  古往今来都如此。正如王宏甲老师分析:中国人为什么自古就说“你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硬是创造出了“心想”的概念,把“大脑”和“心”的作用加以区分是多么高妙。因为大脑能产生聪明才华也能产生阴谋诡计,当古人说“你用心想一想”时,不是要你的能力,而是要你的良心。王宏甲认为,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的“良心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良知”,表明中国人把最崇敬的桂冠,并非戴在头脑上,而是戴在人心上。而人心的善良品质,是唯一可以阻止这个世界倒塌的东西。在《中国文化里的人民观》和《孔子与中国文化》篇章中,王宏甲通过梳理中华民族发展脉络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荣辱兴衰,探寻孔子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深刻阐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国有良知才能稳定发展,执政者心中有坚守良知的人民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他生动形象地解析周朝代替商朝的历史现象:殷商的灭亡,不能仅仅归咎于纣帝一人的残暴,而是由于统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丧失了道德精神。从生产力构成方面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从金石并用转向青铜器兴盛的时代。每当生产力发生重大进步,引起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迁,都会产生一个逐利时期,传统道德会遇到严重挑战。一个国家官风民风均追富逐利、欺贫失德,导致社会严重失衡,这个国家就到了灭亡的前夜。周公汲取前车之鉴而倡导德治,这是周朝最显著的特征。那么怎么才能有德和保持住德呢?周公试图在人心的内部塑造有德的品质,从而使人产生约束自己的力量。周公选择了当精神的建设者。

  而如何坚守良知,如何续承良知,王宏甲认为,唯心中有人民。

  “人民”二字,深深篆刻于宏甲老师的人生字典中。不管是讲座,还是著书撰文,他始终鲜明地表达着自身坚定的“人民立场”。在最近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传记文学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上,王宏甲以获奖代表的身份作“为读者而写时代杰出人物”的主题发言说:“我们不是为吴孟超而写,而是为读者,为中国人的健康而写。一部好的作品,要努力地考虑如何对读者有用,而不是对自己有用。

  他认为,千秋万代,最不可阻挡的就是人民的愿望、人民的力量。得民心者一定会在人民世代传颂中形成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不是哪个政权能决定的,也不是资本能决定的。这是民心决定的。这是中国文化。

  《世界需要良知》中,王宏甲对“人民观”进行独到而深入浅出的分析:在中国,建设人心,做得最好最广泛的莫过于中国共产党宗旨里规定的“为人民服务”,它的倡导者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在任何巨大困难下,都胸有必胜的信心,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具体说,毛泽东看到被世界潮流认为最落后的农民群体其实是拯救中国的最大的力量。这不仅因为他看到了农民是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还看到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人民的品质,是崇德、善良、勤劳、勇敢和捍卫正义的。

  “多少宏伟的宫殿倒塌了,多少雄强的帝国崩溃了,多少曾经繁荣的经济消失了,但《诗经》没有消失。两千多年间,它是中国读书人必读的教科书,对塑造中国人的道德良心,乃至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一直颠扑不破地发挥着不可或缺、无可取代的伟大作为。”王宏甲认为,在一切工具之上,应该有能驾驭工具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人的良知。

  推及教育,王宏甲便总结出这样一个引人思索的客观规律:就技术层面来说,铁器会取代青铜器,微电子技术会超越齿轮,但就人的心灵和精神来说,人类的良知和智慧能照耀千秋,具有不灭的光辉。王宏甲认为,教育的第一大任务,就是把人培养教育成人。那么,什么是把人培养教育成人,王宏甲提出,从外部世界得来的学问看作是知识,把人内心即人的善良本性中发现出来的认识,才称为“良知”。在他看来,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因为人的才能如“器”,具有工具的特征,那是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的。教育的第一大任务就是育人,建设人本身。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认识人生,建设人生。

  《世界需要良知》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能让人在熙熙攘攘世界里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之意义、家国之发展、社会之规律的书。其间宏甲老师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和深情解读,对中国文字构造奥妙的独特诠释和衷情传达,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刻梳理和本质把握,对文学艺术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真情解说,对教育教学根本的探寻和路径的剖析,都令我深深赞叹,折服。

王宏甲

  我想,这本书不止于我,对于我们的每一个读者,你,我,他,都会有着深切的生命启发和深刻的心灵触动。如果你是党政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尚存迷茫,从中,你可以找到如何当好一个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或学生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或有不知所措,从中,她将引领你把握好引导方向和教育方向;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职员,对工作和未来发展找不到方向,从中,相信你能收获更多的动力和精神力量,并明白何以成为一个挺立的有力量的社会之人;而如果你现在正徘徊不前或不知未来的人生往哪个方向走,相信这本书,会像一盏明灯一样,给你足够的精神养分和丰富的情感启发。

  而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又不止于此。其间一段段“振聋发聩”的言说,一个个“涤荡灵魂”的观点,一种种“启人心智”的见解,一定能如宏甲老师所言,通过你的眼睛到达心灵,让你从领悟大千世界到思考自己,思索生命价值,反思人生意义。正如新华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长师学军所说,王宏甲的作品里,有一个很大的天地,有一个温暖、睿智、充满希望的世界;正如文怀沙先生所说,王宏甲的作品,每每让故事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温度。

  阅读《世界需要良知》这本厚重而精辟的著作,相信你将在深厚而细微的思想体验中,在浓浓的真情与交融的智慧中,在宏大的陈述和精美的言论中,心灵得以滋长,人生得以丰满和升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中国文艺评论网



如需作者签名本可进入宏甲书斋

请关注“宏甲文章”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王宏甲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