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4月5日 下午 7:1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李云迪欧洲巡演热卖,两年前抵制他的单位领导们作何感想

老虱 虞乐仲 2024-03-29 19:09 贵州
最近,李云迪欧洲巡演,可以说是场场爆满。这让两年多以前因为嫖娼被抓而接近社死的他,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两年前,看到“云迪嫖娼”的新闻那一刻,我真的没觉得那算什么大新闻,因为作为中年男人,我非常清楚,在我认识的同龄男士中,十个当中,至少有七八个,偶尔会偷偷出去嫖娼。完事之后,提起裤子,走出巷子,他们又俨然是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样。
哪怕是“知识分子”云集的高等院校,很多中年男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偶尔到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里悄悄地渔色猎艳。很多高校都有几个被警察抓个正着的倒霉蛋。
当然,嫖娼不属于刑事犯罪,被抓之后,一般不会开除,最多解除教职,发配图书馆后勤处。所以,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和后勤处几乎成了嫖客收容结构。

嫖娼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也不至于像李云迪这样遭遇群起围攻和穷追猛打。

比起嫖宿幼女的小学校长们,比起玩弄女博士的教授博导们,比起大搞权色交易的赖小民们,李云迪花自己的钱嫖娼,在道德上,绝对谈不上比他们败坏。

我相信,只要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对于李云迪嫖娼行为的卑鄙指数,心里都有一把公正的尺度,即使心里不认同嫖娼行为,也不至于大肆谴责。

所以,新闻曝光之后,绝大多数网民都十分同情李云迪,李云迪的公众形象并没有因为嫖娼而蒙受多少损失。

然而,与李云迪有关联的几个演艺单位的领导可坐不住了,立刻急切地高调和他撇清了关系。

那一天,继四川音乐学院快速将“李云迪钢琴工作室”的牌子拆掉之后,几大艺术家协会紧接着发布公告,宣布对李云迪进行从业抵制。

那一派“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的局面,让我忍不住心疼起这位公众嫖客。

那些演艺单位领导,抵制李云迪背后的行为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李云迪嫖娼被警方通报和媒体报道了,顺着舆论风向,猛力捶打,对于自己的乌纱帽来说,总归毫无风险。

其次,李云迪的名声足够的大,这些协会和学校跳出来,捶打这个属于知名品牌的“破鼓”,能直接地给单位,从而间接地给单位领导自己,增加在媒体曝光的机会。

这些协会或组织的单位领导,平时最喜欢把“道德”和“正气”挂在嘴上,但是,靠主动出击做好事,来树立个人道德形象,是需要很大的经济、时间和精力成本的,而且,还需要带上摄影师。不然,所有努力都白搭,因为没有几个人会知道。

然而,公开谴责一个众所周知的上了热搜的“失德者”,并公开和他撇清关系,却只需要动动嘴巴,就能轻轻松松地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所以,“捶破鼓”应该算是最轻松的道德表演了,尤其是名牌“破鼓”。

那一年,复旦大学开除几个嫖娼学生,不也是出自同样的行为逻辑吗?总之,普天之下的伪君子都喜欢假装自己有洁癖,总喜欢通过脚踩别人,抬高自己。

他们急切地跳出来公开踩李云迪,恰恰是因为李云迪的知名度太大了。

李云迪嫖娼的新闻越轰动,那么,这些协会和学校与他撇清关系的行为被媒体报道的机会就越大,协会和学校的单位领导们的道德表演就越成功。

其实,这些协会和学校,都是在变相地蹭李云迪的热度。与其说,这些单位领导是真的鄙视李云迪嫖娼,不如说,他们是在利用李云迪的名气,来提高自己的道德高度。

道德适合用来律己,不宜用来砍人。今天,看到李云迪欧洲巡演场场爆满的盛况,不知道,他们作何感想?

(20字留言暴露当下流行的4种“精神病”

虱拷人性 · 目录
上一篇一场灭门案发生之前13年的心理路线图下一篇人间再无吴谢宇,人渣仍然随处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Modified on 2024-03-3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