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他们!赖屋山社区“好家庭”“好邻居”揭晓啦

一眼龙华 2023-11-11


是他们!

赖屋山社区“好家庭”“好邻居”揭晓啦


10月28日,在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亲邻才艺联欢会上,获评的赖屋山社区“好家庭”“好邻居”受到了表彰。



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文明风尚,赖屋山社区日前组织开展“好家庭”“好邻居”评选活动。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个人自荐、居民推荐和单位推荐以及初评,共产生11户赖屋山社区“好家庭”候选家庭、11户赖屋山社区“好邻居”候选居民(其中有3户为一个集体)。 


经过网络投票、评委评审等环节,刘付华英家、刘科军、陈志强、彭秀珍、陈燕君等5户家庭获评赖屋山社区“好家庭”,琼珠花园集体、冯晓秋、杨振飞、任玉兰、温玉莲等5名集体/个人获评赖屋山社区“好邻居”。


赖屋山社区“好家庭”接受表彰。


赖屋山社区“好邻居”接受表彰。


此外,程萍、赵玉凤、侯芳、王佩娴、刘永、张利花等6户家庭获评赖屋山社区“好家庭”提名奖,刘雪军、黄秀兰、苏小倩、肖珍等4名居民获评赖屋山社区“好邻居”提名奖。




下面,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这些“好家庭”“好邻居”的温情故事吧



赖屋山社区“好家庭”


刘付华英家庭同心拼搏,构筑幸福家庭

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成功永远只会属于勤劳、拼搏的人。一个家庭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怕辛苦,全力拼搏,才能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家住大浪街道赖屋山东区的刘青、刘付华英一家就是这样一个家庭。


刘青、刘付华英夫妇1999年就来到了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20多年来,夫妇俩开过小店,经营过电影厅、网吧……两人勤勤恳恳,同心拼搏,让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几年前,夫妇俩在赖屋山社区买了个小房子,真正把家安在了这里。从农村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摸打滚爬,安家在深圳,这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


除了打拼事业,刘青、刘付华英夫妇还特别重视孩子教育。他们认为,自己成功不算什么,儿女成功才是最大的荣耀。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这些年来,通过言传身教,“人生就是要努力拼搏、奋斗,才会有出路”,刘青、刘付华英给儿女树立了榜样。


毕业后,儿子从开一家奶茶店做起,自己一个人奋斗、摸索,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奶茶原料公司。“他很努力、很上进,我们觉得特别开心。”刘付华英说,如今儿子的公司搬到了佛山,客户遍布珠三角。尽管工作繁忙,但还会经常回来深圳看望父母。


如今,儿女均已成家并事业有成,刘青、刘付华英夫妇则在赖屋山社区安享晚年。在刘付华英看来,一个家庭一定要同心拼搏,才能越来越好。





刘科军家庭家庭和顺 平淡即幸福

从年轻时居无定所,到如今儿孙满堂,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琼珠花园的刘科军的家庭不可谓不幸福。


自1988年成婚至今,刘科军与妻子已经携手走过35年的风雨岁月。他们相敬如宾,彼此互相尊重,做长辈眼中的好儿子好儿媳,做孩子心中的好父亲好母亲。“家庭成员几乎没发生过大矛盾,有些小问题彼此讲开了也就没事了。”刘科军说,妻子从年轻时就跟着他吃苦,陪他住过草棚,也曾在他学会一技之长经营自己的自行车门店时帮他打过下手。两人互相扶持,挺过了一次次难关,如今,终于迎来了安稳和幸福的晚年生活。两人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刘科军称自从父亲去世后,他便把母亲接到深圳。但令不少夫妻头疼的婆媳矛盾,在刘科军家是不存在的。同住的20年间,妻子与母亲从未发生过争吵或难以调和的矛盾。他说,妻子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家庭成员都照顾得妥妥帖帖的,让他在拼搏奋斗、努力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时没有后顾之忧。


一年多前,刘科军家里迎来了新成员——小孙女,如今四代同堂,生活其乐融融,“母亲86岁了,身体还硬朗;儿子接班经营修理生意,忙时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老伴呢,则帮忙照顾小孙女……平平淡淡就是幸福,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刘科军笑着说道。





陈志强家庭家人的支持就是“站起来”的底气

家住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宝山新村二区的陈志强,他的人生,或许正应了他的名字一样,有志气、很坚强。2006年,陈志强遇上了人生变故,一场车祸令他受伤严重,落下了残疾。“出事那年,妻子正怀孕,我在广州治病,她在深圳帮我撑着这个家。”虽然当时的情形很艰难,但妻子没有抛弃他和放弃肚子里的孩子,这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让他感动至今。


陈志强坦言,出事后,自己长达10年都无法走出心理阴影,也没有信心去找工作。妻子没有怨言,默默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为了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陈志强加入了市残联的游泳队,并代表深圳市参加省、市级比赛,拿过不少奖牌。2006年,陈志强作出一个决定,在电视大学函授学习社工专业知识,两年后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成功考取市残联助残岗位。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残疾人能够站起来,走出家门,走进职康,尽快融入社会。”他深知残疾人在身体和心理上遭受着双重困扰,自己和助残小伙伴们的每一次帮扶,都有可能带动其他残障人士尽可能摆脱这种困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陈志强说,妻子曾表示这么多年没有选择离开是因为责任和孩子。但他知道其中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爱。如今,陈志强一家走过最困难煎熬的岁月,开始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小孙子也一岁多了,现在三代同堂,别提有多幸福了。”





陈燕君家庭全家人遵守的四条家规

在大浪街道赖屋山东区,有这么一个一家七口的幸福家庭,丈夫陈烁年和妻子陈燕君辛勤工作,养育着三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还尽心尽力地侍奉着孩子的爷爷奶奶,让他们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我们的家风是全家人都遵守的原则,有这么四条,一是勤俭节约,二是言传身教,三是立德树人,四是尊老爱幼。”陈燕君说,无论家底有多厚,都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一定要告诉孩子,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只有明白父母赚钱的辛苦,孩子长大之后才能够学会感恩。


在陈燕君看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能光用嘴去要求孩子,而是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平时在家中,陈燕君不想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就会少玩,想让孩子多读书,自己就先给他们营造读书的氛围。陈燕君家有个规矩,家庭每个星期都会开一个小会,凡事有商有量,互相包容。在培养孩子上,陈燕君不会一味看重学习成绩,还非常注意品德的培养。“成才之前先成人。孩子品德好,他学到的知识才能用到正道上。”


陈燕君表示,孩子的爷爷在1978年就来到深圳,他把老家农村的许多人都带出来致富了,很受村人的尊敬。自己本人在生活中也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孩子们潜移默化受到好的家风影响。


“祖祖辈辈都会有老人家跟我们说,怎么做人,怎么待人,很小的时候都会讲,都会教,包括我们现在教给孩子也是这么教的。”





彭秀珍家庭将婆婆当亲妈般孝敬

“我婆婆去年去世了,现在想起她我还是很难过。”说着话,彭秀珍的眼眶已经红了起来。出生在江西农村的彭秀珍,17岁就结婚了,18岁有了孩子,一直是公婆帮忙带。“我那时候也是个孩子,还是孩子心性,公婆说我还是个孩子,哪里会带孩子,所以一直把我和我的孩子照顾的很好。”


1993年,彭秀珍和老公来到了深圳,先是在工厂打工,后来在龙华区开办了自己的工厂,日子越过越好。只可惜,公公在1994年就去世。这些年,彭秀珍和丈夫作为家中长兄、长嫂,孝顺婆婆,照拂弟妹。相处37年,彭秀珍和婆婆的关系一直很好,婆婆从贴身衣服到外衣外裤,都是彭秀珍一手置办。


有一年,婆婆不小心摔断了手,生活很不方便,回乡过年的彭秀珍一回到家,就帮婆婆洗澡更衣,把婆婆里里外外打理得干干净净。换好衣服,婆婆满村串门,到处炫耀自己有个好儿媳。


彭秀珍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现在是阳台山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负责人。去年,在婆婆葬礼上,彭秀珍跳了一首自己编的舞蹈《思母泪》,跳了4分钟,她哭了4分钟。也有人说这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彭秀珍说这是婆婆和自己的约定,这支舞是自己母亲去世时她自编的,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对母亲的思恋。当时,婆婆就说她去世后,也要彭秀珍跳给她,彭秀珍做到了。


性格爽朗,大度不计较,30多年从未和婆婆红过脸的彭秀珍,如今也当上了婆婆,她将这么多年婆媳相处之道运用在和自己两个儿媳的相处之中,三人像姐妹一样,羡煞旁人。






赖屋山社区“好邻居”



琼珠花园邻里“一家亲”,这小区温情满满

“我老家寄来了柚子,等会大家一起尝尝。”“大家有空不,中午一起包饺子吃吧。”……在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琼珠花园,这样温馨的话语、暖心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


陈庆芬、袁国雁、李才秀都是琼珠花园10年以上的老住户。用陈庆芬的话来说,在小区里,大家不仅是好邻居,更是“好闺蜜”。“我们都是十多年的老邻居,平时关系一直很好,谁家有事情,都会搭把手,出一份力。整个小区,就像个大家庭一样。”在陈庆芬眼里,这种良好的邻里关系,在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中增添了一份温情,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琼珠花园,“邻里茶话会”基本每天都会上演。上午买完菜或晚上吃完饭,有空的邻居就会聚在小区管理处,一起聊家常、谈谈心。逢年过节,大家还会把家里带来的特产或家乡菜,拿到茶话会上,一起分享。邻里之间时常交流,让小区变得特别有人情味。


袁国雁说,住在琼珠花园,下雨天,晾晒在楼顶的衣服有邻居会帮忙收;没空接送小孩,打个电话就有邻居帮忙;买了重物提不上楼,马上会有邻居主动帮忙……


除了每天的“邻里茶话会”,登山、包饺子、聚餐,都是大家经常组织的活动。在琼珠花园,不少租户住进来后,感受和谐的邻里氛围,都不愿意搬家。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李才秀从2010年就住进琼珠花园。在她看来,住在琼珠花园,“幸福,写在脸上。”





杨振飞免费给老人小孩理发,他坚持了五年

在大浪街道赖屋山东区,有一家浪涛美业工作室。与很多理发店不一样的是:到这店里理发的老人小孩,一律不收费。


这家理发店的老板叫杨振飞。理发店不大,设施很普通,老板、理发师、伙计都是他。从2005年开店至今,他扎根这里已经18年。附近的居民、街坊,都是他的常客。


自己一个人经营着一家理发店,要养家糊口,本来就不容易,为啥还要为进店的老人、小孩免费理发?对此,杨振飞的理由很朴实:因为老人、小孩都挣不到钱。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自己平时做不了什么,但是不是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呢?”五年前,杨振飞就萌生了这个念头,想为社区的老人、小孩尽点绵薄之力。这一做就是五年。


杨振飞的这种爱心善举,不仅得到了社区的老人、小孩的认可,也被不少邻里点赞。“给人帅心善、有社会责任感的好老板点赞。”    除了给进店的老人、小孩免费理发,杨振飞还时常走出店里,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便民惠民活动,利用自己的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剪服务。今年,他还加入了赖屋山社区“睦邻共享团”,与社区的其他技能达人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冯晓秋传授家庭和睦之道 做贴心的“好大姐”

冯晓秋擅长与人交往,这或许跟她的职业有关系。她常说,与邻里之间的交往,其实跟工作上的人际交往本质是一样的,大家处得开心,日子就更顺畅些。


由于工作原因,家住大浪街道赖屋山新村的冯晓秋经常需要出差,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不见人影。冯晓秋82岁的母亲时常念叨着需要儿女的陪伴。为了安抚母亲,冯晓秋尽量平衡外出时间,顺着母亲的心意走。“老人就得哄着。”不仅跟自己的母亲,冯晓秋与婆婆关系也特别和谐,在她印象中,与丈夫结婚以来,她与婆婆就没为什么事情红过脸。


正因家庭和谐有“经验”,冯晓秋成了邻居、同事倾诉的好对象。“哪有舌头不碰腮?”冯晓秋笑着说,遇到因为婆媳矛盾前来咨询的年轻小妹,她常劝导她们别过于计较。“你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现在你怎么对待老人,将来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冯晓秋说,大多数家庭矛盾都是一些琐事引起的,双方各让一步,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冯晓秋直爽、不做作的个性,让她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今年她申请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闲暇时参与社区活动,“很有意义。原来真正投入去做志愿服务时,不仅能认识和熟悉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自己所居住社区的文化,而且还能在服务中收获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很开心很幸福。”





温玉莲邻居们就好像自己亲人一样

在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阳台山庄,有一个被视为“好邻居”的客家大姐,她热情大方,和所有人都聊得来;团结邻里,经常帮助邻居照顾小孩;她擅长厨艺,常常与邻居分享自己家中的特产和美食。在一位邻居眼中,她的爽朗笑声,拥有治愈人的神奇力量。这位客家大姐名叫温玉莲。


回忆起与温玉莲初相识的场景,邻居刘雪军倍感温暖。此前,邻居刘雪军因生意遭受重大损失,很长一段时间都沉默寡言,与所有人保持距离。有一回她爬阳台山,看到一棵底部粗壮的大树,好奇地问:“这棵树怎么怀孕了?”刚好就在旁边的温玉莲听到后放声大笑,这爽朗的笑声让刘雪军感觉无比治愈。


两人因此结缘,成为了好朋友、好姐妹。温玉莲用真诚打动了刘雪军,让刘雪军敢于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以前是一个职场女性,不会做饭。她经常教我,做完以后还跟邻居们分享美食。她对我很好,我想把这份爱回流给她,但她说,你不需要对我这么好,因为你是我妹妹。所以,我会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人。”刘雪军说起自己的好邻居温玉莲时说道。


温玉莲还特别擅长安抚小朋友,谁家的小朋友晚上闹腾不睡觉,温玉莲总有办法哄睡他们。因此,邻居们常常向温玉莲求助。


“天下客家一家亲。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邻里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觉得邻居们就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远亲不如近邻嘛!”温玉莲笑着说。





任玉兰将所学所悟分享给更多妈妈

任玉兰说自己很幸运,两个孩子一个初一、一个一年级,都在同胜学校就读,都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许多更好陪伴孩子成长的育儿知识。


“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以后是无法弥补的。”任玉兰说:“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悟,学校老师带着我们前行,我也希望将这些经验、感悟分享给更多的妈妈。”


任玉兰一直热心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积极服务学校和班级。她觉得在家校沟通中,自己汲取了许多力量,更懂得如何去进行亲子教育,处理好亲子关系。她时常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分享给其他的妈妈们,让家长理解学校、理解老师,和妈妈们共同探讨家庭教育。


小儿子上学后,语文老师一直在强调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每天会发一个电子版的绘本在班级群,鼓励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共享亲子时光,提升对阅读的兴趣。那些老师精选的绘本温馨、有爱,任玉兰和孩子都喜欢的不得了。她时常将这些绘本分享给更多的妈妈,让好书被更多人看到。


近两年,在其他班级家长的带动下,任玉兰又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她最喜欢参与亲子阅读、优雅妈妈等活动,和妈妈们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收获友情。










往期回顾



开车的朋友请注意!龙华大道这个路口新增一条右转车道

预计2024年完工!观澜公共文化中心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跨越半个世纪的浪漫!龙华19对金婚老人集体秀恩爱!




龙华1779套公租房今起开始认租!租金低至10.26元/月/㎡



来源丨宝安日报·龙华新闻

编辑丨林淼毅

责编丨张浩 周德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