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知识库|写给咨询师的自媒体创作指北

Jo Q 何苦开心 2022-06-30


缘起

简单心理提高分成,知我心理关闭(转为新的平台 PsyByond),而且在关闭过程中出现诸如「无法联络到来访者」意外事件,原本互利的幻想被打破了,咨询师们惊觉至少需要保留一份脱离平台的自由。

实际上,即使没有上述事件,随着入驻咨询师的增多,早年的平台红利也已经难以复制。的确也有咨询师依靠平台成功个人执业,但是,平均而言,咨询师从平台分得的流量呈现下滑趋势。

自 2018 年底以来,我看到周围不少的同行开始尝试或者重新回归自媒体创作,但多少面临一些困难。比如:

•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心理自媒体中找到独特定位;•难以在工作之余保持持续创作;•转化率低:关注、阅读与来访者数目不成比例;•很难把握自我暴露的程度:或者暴露过多,给咨询工作带来困扰,或者理性说教,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过于专业,无法吸引到潜在来访者;•或者身份不够清晰,即使有爆款文章,但读者却认为这是心理作者,而非心理咨询师的创作;•缺乏设计、排版的基础,呈现出来的创作显得不够专业;•……

虽然市面上已有大量自媒体创作的教程,但由于咨询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并不一定能够直接「拿来主义」。以上问题也是「何苦开心」一路走来持续面对与思考的。

持续写作 15 年,目前,也已坚持更新「何苦开心」这一精神分析主题的公众号半年时间,或许更加重要的是,我不断优化迭代工作流,并且热爱分享。这些实践让我有信心针对这些问题来做一些分享。

「何苦开心」带给我的从来不只是来访者,虽然它现在的确是我的来访者的主要来源(截止到发稿为止,最多时,一个月有 6 位新来访者来自于「何苦开心」)。除此之外,它还让以下事情成为可能:

•他人快速认识和了解我的名片,无论是来访者,同行还是爱好者;•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包括一些我非常尊敬的前辈;•「何苦开心」精神分析字幕组的建立;•新手黄页「开始咨询」的基础;•个人执业的孤独生涯中的看到与被看到;•眼下你正在阅读的分享;•以及更多想象。

比起大 V,「何苦开心」远远算不上成功,可是这一 side project 带来的获益令我惊喜,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要分享一下总结出的若干方法。除此之外,「何苦开心」其实也踩了不少坑,这也是我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部分。

于是就有了这个全网独一份的「写给咨询师的自媒体创作指北」。

与之前的零碎分享相比,这份集中精力呈现的指北更加系统,如你们在大纲之中看到的那样,分别从「准备」、「策略」、「创作」、「运营」等方向出来,对于每一环节进行相当细致的讨论,全文近 4 万字。

尽管这一指北对于任何想要涉足自媒体创作的人来说,可能都是有所帮助的,但我更加强调针对咨询师们的定制内容,它们包括但不仅限于:

•如何从咨询师的执业发展角度理解自媒体创作;•对于咨询师们来说,自媒体创作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如何取舍;•以个人执业为基础,但也能用于兼职从业的时间管理;•心理相关自媒体的定位问题;•心理相关写作方法;•乃至于细节,如:如何处理自媒体创作中的自我暴露。•……

既然本身来源于我自己的经验,也就一定程度地避免了空谈,而是紧密联系实践。我希望这一分享能够授之以渔,并且授之以鱼,因此,它不但涉及原则,方法,也有细节,举例。以「创作」一节来说,我们既讨论了卡片写作方法的各个环节,也针对各个环节的可能不同的需求提供了定制化的工具推荐,同时,也以我的流程作为举例,详细讲述了上述方法、工具的具体应用。

即使如此,我对其中的内容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确定。我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即使它已发布出来,但这远远算不上是最终版本:在我写作这一分享的 2 - 3 个月的时间之内,它已经经过了数次迭代。每当我对于一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或者在方法上有了一定更新之后,我都会把相关内容加入进来。而理解深化,方法迭代一定会持续下去。

因此,我也邀请你们与我一起进行这个过程:欢迎大家留言,提问,我会尽量作答。每隔一段时间,我也会对其中引发了我的思考的部分以公开推送的方式进行回应。我希望这也会是一个不断生长下去的分享。

欢迎你来与我交流,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这一分享变得更有价值。


准备篇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15%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