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鲁迅买房记

2018-04-14 青史考研帮


导语


都说买房是头等大事。放在大文豪鲁迅先生身上,买房,同样也不轻松。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5年,竭尽全力买过两套房子。而当他和许广平在安家上海,快十年时间,一直是租房的。在买房这件事上,鲁迅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次买房

 

1919年11月,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北京西城八道湾一所大四合院十分热闹。周家十多口人刚刚搬进了这座房子,一家人团聚的喜悦,笼罩着整个院子。

 

不久前,为了一家人能在一起团聚,周家兄弟花了3500块大洋,买下了这所四合院。

 

四合院很大,前后三进,有正房、厢房、耳房、花园,还有一个小跨院,将近30间房。许寿裳先生形容这所房子,院子大得“简直可以开运动会”。



 
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一座三进大四合院旧屋

 

说起来,为了买房,周家长子也是费尽了心思。

 

在友人的陪同下,有时一个下午两趟,有时一趟要看几处。先后看屋十多次,花了半年多时间,从铁匠胡同看到蒋宅口,从护国寺看到灯市口,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房子。后来在房屋中介的介绍下,买下了这所房子。

 

买下房子之后,购置家具,房屋装修等等,又花了600多大洋。

 

另外,按照当时的购房规矩,支付中介费173块,税金180块。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宴请中介的费用。

 

彼时,周家兄弟手头并不宽裕。周家长子在教育部,月薪300元左右,加上稿费、讲课费,还有卖了浙江老家旧屋所得的1千块,也还差不少。

 

周家长子不得不向银行申请了500块短期房贷,当了三个月的房奴。至于利息,高达13%。3500块的房款,也只能是分3次付清。

 

这一年,作为周家长子的鲁迅,已经38岁了。

 

这一次买房,花了超过4千块大洋。换来的,是母亲鲁太夫人,鲁迅与原配夫人朱安,周作人全家,周建人全家等一大家子的团聚。

 

算起来,鲁迅一生中只在北京买过两次房,这是他第一次买下的房子。

 

第二次买房

 

短短四年后,鲁迅和弟弟周作人闹僵了。

 

鲁迅一怒之下离家出走,把自己前后花10个月操劳买下的房子,白送给周作人,自己另外又买了一所四合院,花了八百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五六万块钱。

 

第二次买下的房子位于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现在的鲁迅故居)。一进的院子,院内南北各有三间房,东西各有厢房两间,南房是会客室兼藏书房。

 

在正堂的后面,有一间10平方米的平顶小房,是鲁迅的起居工作之所,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

 

这所房子与第一次买的房子相差甚远。这是多年不住人的二手房,屋顶都漏了。鲁迅又重新装修了一遍。


但是,鲁迅对第二次买的房子还是很满意的。

 

此前鲁迅日记中称之“破屋”、“旧屋”,而在1924年5月25日记种提及举家迁入时,则改称之为“新屋”。足见其对这所房子的喜爱。



埠成门内西三条21号小四合院旧屋

 

为何不在上海买房?

 

算起来,鲁迅一生中,居住在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屋里的时间加起来也仅约6年,其余岁月里则是租房而居。

 

鲁迅在北京住了15年左右,在上海生活了差不多十年左右。既然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安了家,为什么不在上海买房呢?

 

原因之一,是上海房价很高。

 

鲁迅曾经租住的一所老式石库门,如果要买下来,单是房款,要5万块大洋。

 

当时,上海买房需要一次付清,还有高达16%的各种税费,以后每年都还要再缴一笔“房捐”和“地价税”。

 

那时,鲁迅每月的固定收入是200块大洋,许广平基本上没什么收入。两人在上海根本就买不起房。

 

而在上海,除了房价高,顶费也很高。顶费,就是转手费。每搬一次家,都得交一笔顶费。

 

“上午广平来。下午看定住居,顶费五百,先付以二百。”这是 1930年4月8号鲁迅日记中的一段。

 

1932年3月2号,鲁迅给挚友许寿裳,说自己在上海轻易不敢换租房子,因为“屋少费巨,殊非目下之力所能堪任”。所谓屋少费巨,指的就是住房紧缺,顶费高昂。


鲁迅也说过这样的话:上海的房租很贵,空气很坏,但此外也无可住之处,也还只得在此混一下了。

 


上海虹口区的鲁迅故居

  

 既然上海中心地区房价贵,那是否考虑买郊区的房子?

 

许广平也产生过这个想法。她曾给鲁迅写信,说她在上海市区闷得慌,趁周末去了一趟南翔镇,发现那里实在比市区强得多。

 

第一,天地空旷,空气清新,到处都是树木,到处都是溪水,风景好得很。第二,民风淳朴,不像上海闹市,顺手牵羊的小偷多如过江之鲫。第三,也是最诱人的一点,那里的房价特别便宜,花几百块大洋就能买一亩地,花上千块大洋就能买一幢花园别墅,要是租房子的话,一个月两块大洋就够了。

 

可惜的是,许广平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现在看来,鲁迅和许广平不在郊区买房,也是有多重因素的。一个是交通不便,当时从市区去南翔得坐火车,一天只有两趟车;另一个是郊区的安全性相对低一些。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买房和持有房产的成本很高。远郊房价虽低,但是民国当局征收得房产税和交易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虽然在上海的时候,鲁迅的稿费收入更高,却再也不肯买房了。



来源:凌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