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 澳大利亚何去何从?

2018-01-01 新年致辞 澳中商圈


在盛大的烟花和微信祝福中,在秀18岁芳华照片的回忆中,甚至在感慨澳洲总理特恩布尔在自家挪船没有穿救生衣,遭受$250澳元的罚款中我们迎来了2018!




一切似乎是美好的,然而无法回避的是,2018年已经是世界的拐点,翻开2018年第一天似乎就不轻松。恰巧此时澳大利亚著名政经评论家Paul Kelly和中国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都发表了岁末总结,我们不妨从中看出东西方的思考和对2018年的预见。


2017年两个关键事件设定了全球发展的框架


圣诞前一天《澳大利亚人报》发表的澳洲知名评论家Paul Kelly 的《地平线上没有救世主》(No Saviors on our horizon 或2017: West challenged in a spinning world)一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前这个颠覆,腐朽,蜕变的年代在2017年达到了一个巅峰:民主看起来无效,政治已经沦落到强人的时代,追求个人自主成为文化发展的驱动力。”


“2017年两个关键事件设定了全球发展的框架——中国领导人在十九大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在意识形态,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上向西方挑战; 特朗普七月在波兰的讲话警告说:‘当代的根本问题是西方是否有生存的意志和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西方价值的决心’而澳大利亚,过去往往远离决定世界走向的纠纷,而这次牵涉到未来几年不可预知的国际竞争中。”



Paul Kelly这位现任《澳大利亚人报》的资深编辑,前任总编辑是非常资深的政治,公共政策和国际事务作者,发表的文章涵盖了从前总理惠特拉姆到现在40多年的时间,同时也是8本政论书籍的作者,他目光深远,观点锐利。


Paul Kelly


非常感谢任泽钢先生及时翻译成中文,下面引用都是任先生的翻译。


文章中首先引用了哈佛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刚刚发布的一本畅销书《走向战争》的观点:“目前中国和美国行进在通向战争的轨道上- 除非双方采取艰难而痛苦的调整来规避”。美国宣称美国是西方个人主义,民主,自由,法治,市场经济,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普世价值的胜利。而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自视是天地宇宙的中央王国,努力让人们承认中国一直是,将来也会是世界的中心。


“中国摧毁了过去一代美国人曾认为经济繁荣会推动中国的民主化的愿望,十年之内,尽管都实行不同模式的资本主义,人类的大多数是生活在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还不得而知。”


在西方,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分化为基础的新政治时代,我们很难理解现行秩序被打破和经济金融危机的全部后果。


对建制派体系的侵蚀是好还是坏?是否应该寄希望未来的政治家和民众能够缜密地解释社会多方面的变化,还是交给政治强人来回答?全球各地的民意调查记录了青年对西方民主的怀疑。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调查显示,18至29岁的澳大利亚人中只有52%表示民主是政府的最佳形式。



2018 澳大利亚何去何从?


澳大利亚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功能失调显而易见。分化和混乱使得改革和治理更难。民众似乎陷入了一个自我挫败的过程,他们宁愿惩罚和削弱政府,然后承受负面后果。


特恩布尔一年来逐渐趋向稳定并取得了一些政绩,但自由党联盟在选票分析中仍然落后工党。工党的比尔·肖顿(Bill Shorten)在民意测验方面领先,但似乎无法激发公众对其的希望和信心。媒体苦苦寻找一位神奇的新领导人,但是没有救世主。


工党领袖比尔·肖顿


这是一个蹒跚而行和充满政治交易的时代。澳洲政治制度陷入两党缠斗的泥潭,对主要政党的忠诚度在下降,新党派得以立足,民众加深了对政治人物的不信任,参议院通过法案更难或代价更高。


澳大利亚10年来“五次把总理赶下台”。我们的政治系统有没有问题? 特恩布尔能否成为2004年以来首位连任的总理? 这将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这引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澳大利亚能否重建哪怕能造成两届连任政府的政治土壤?


澳洲总理特恩布


不断指责政治家的缺陷毫无意义。公共文化存在不耐烦,愤怒,期望过高和浮躁的毛病。人们似乎不信任,甚至讨厌政治家,另一方面,即便政府已经明显的超负荷运作,人们却上瘾般地沉迷于政府要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似乎没有人能够坦诚地谈论这个令人阴郁的怪圈。


Paul Kelly文章中大篇幅谈论数字化和信息化和民主的关系等内容这里暂且略过。


他最后写到:“西方的问题是,如果放弃对基督教伦理的信仰,或者其政治体系开始亵渎这种伦理,它将如何传承西方文明遗产。相信这个问题在今后数十年里仍然会持续争论。


政治体系功能失调并不仅仅涉及政治,金融,政党或议会,还涉及公共文化和文化的发展方向。每个时代都在个人,机构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上培育出相应的社会伦理,这方面西方一直成功。西方今天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什么?迎接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挑战,还是在西方政体内寻找新的内部解点?这些问题将和我们长期纠缠。”


吴晓波——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与此同时,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7年12月30日灵山·梵宫《致敬四十年---吴晓波年终秀》情绪大不相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从方方面面陈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和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他提到:“布热津斯基,美国的战略家,曾经讲过一句话: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认识,有一半是无法理解的,另外一半理解了,但是对不起,理解错了。这是一个美国最杰出的战略头脑对中国的看法。”



他最后说到:“四十年以来,中国是一个不断追赶世界的国家。在这四十年来,这个国家的经济面貌不断改革,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甚至,每一个企业在这个国家能够存在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会有很多的苦难、很多的焦虑、很多的寂寞,需要无数的付出。


80后、90后、00后不断地崛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跟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我有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没有辜负我?在我最新出版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中我写了这句话: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这就是2018年的第一天,希望和迷惑同行,怀疑和摸索结伴,思考和努力开始,不管2017的顺境和逆境,让我们充满感恩!无论2018年艰难和挑战,让我们勇敢面对,让我们响亮地说一声:“2018 来吧!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