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该如何在别人的国家里生活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静说日本 2023-12-16

国内一家媒体记者转给我一个视频,是一位中国同胞在日本扭住一名日本人,抗议某家日本餐饮店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欢迎中国人入店”。问我有什么感想?

说实在,这类视频,最近出现过好几个,内容多有类似。


视频中义愤填膺的中国同胞(左)


我看了这位记者转给我的视频,还是感到很震惊,震惊之余也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感。

作为一名在日本生活工作了30年的中国人,尤其是一名媒体人,自我觉得有责任来说说我对于此类问题的认知。一定会有持不同观点的朋友,我在评论区里都会公布你们的留言。我希望大家通过心平气和的理性讨论,来理清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在别人的国家里生活?

日本人在自己的店门口贴出“不欢迎中国人入店”,作为中国人,看到之后,自然会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


那么,遇到这种歧视性标语,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种办法,是笑笑走过,因为林子很大,什么鸟都有。

另一种办法,是打电话报警,以“种族歧视”之嫌,要求日本警察处理。

那么,如果就像最近几个视频所显示的那样,直接闯入店中抗议,甚至扭住日本人拖往警察署,那么,依据日本的法律,将可能会涉嫌以下问题:

第一, 不法侵入建筑物罪(未经店主同意,强行闯入)

第二, 妨碍业务罪(影响店主做生意)

第三, 伤害罪(假如被扭的日本人被扭伤或跌倒受伤)

从几个类似的视频来看,接到报警的日本警察一方面心平气和地劝说日本人店主将标语撤去,同时也客气地劝慰前去抗议的中国人,没有把事情弄得上纲上线,因为警察也知道,这事太政治化,弄不好影响两国关系。

最近,日本社会面对中国人,还有一种动向,就是一些高级餐厅,尤其是米其林上榜餐厅,不太愿意接受中国人订餐。

那么,日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对中国人不怎么欢迎的一面呢?

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最近一些年,日本社会出现了“讨厌中国”的风潮。日本民间团体“言论NPO”于今年1010日,发表了一年一度的中日两国共同实施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对于中国“印象不好”的日本人的比例,比2022年的数字增加了4.9个百分点,达到了92.2%

第二,我们一些同胞,尤其是刚到日本生活的人,还没有“入乡随俗”。

有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店主跟我列举了“中国人四大臭毛病”:

1,随时取消预订,或者临时增加人员;

2,不按时到店就餐,迟到也不预先联系;

3,就餐时到处拍照拍视频,大声说话,影响周围顾客用餐气氛;

4,衣着不整,甚至穿着T恤衫进店。


我跟他解释说,因为中国是圆桌共餐文化,不是个人分餐制,所以,大家一起吃饭有“多一双筷子,少一双筷子”的概念。另外,因为中国地方大,守时规矩也没有日本那么重,所以,聚餐迟到半小时,都属于“正常范畴”。

但是,这位店主批评我说,你们中国人常常说要“入乡随俗”,但是结果总是“自我中心”, 日本料理讲究食材新鲜,当天预约有几组客人,就进几组食材,而且许多菜品是需要花费几个小时,一人份一人份做出来的,临时取消会造成店家很大损失,而临时增加人,不只是座位有没有的问题,更是没有多余的食材。同时,中国人迟到了,总会说一大堆理由,但是,我们的店都是预约制,夜里要做两轮客人。你迟到半小时,我们如何跟后来预约的客人解释,要求他们再等半小时?

他还说了一句话:“日本店家有选择客人的权力”。


根据日本法务省于202210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在日本居住的中国人为744551人,占到所有在日外国人总数的25.1%,是日本最大的外国人群体。

如果加上已经加入日本籍的中国人,在日中国人总数估计已经达到100万人。但即使你加入了日本籍,在日本人的眼里,你还是中国人。

100万中国人中,许多来日时间长的人,大多融入了日本社会,懂得日本的规矩,也大多能够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一部分刚来日本的人,还带着国内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一方面,他们对日本社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时时拿中国与日本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总是担心会不会被日本人骗,会不会被日本人欺负。


我觉得,中日两国的国民之间,存在着两种意识文化的冲突:

一种是“时代意识冲突”。刚到日本的中国同胞,有一些人是带着80年前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意识来的。而日本社会整体缺乏历史教育,普通的日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80年前侵略中国的历史意识,这就造成了中日两国国民在日常交流中,存在着相差80年的“意识代沟”。当你觉得这个日本人怠慢了自己,或许马上会联想到:“小日本”到现在还想欺负我们中国人!而日本人或许压根儿就没有这一种意识,他只是觉得你烦。

另一种是“行为意识冲突”。日本是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每一个人,不管是在看得见的场合,还是没人看到的场合,都要在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的同时,能够站在对方的利益角度替代式地考虑问题。譬如,迟到了会让对方等待,临时改变约定会打乱对方的计划,自说自话会给对方带来不愉快,衣衫不整会让主人没有面子,约好的事情不履行会失去相互信任等等。

但是,在我们一些同胞的思维中,迟到半小时,算什么大事呢?但是,顽固保守的日本人会认为:这个人不靠谱。

如果自己只是一位到日本旅游一趟的过客,留下一些遗憾没啥问题。但是如果,自己是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人,还真应该认真地考虑:我应该如何在别人的国家里生活。

遵纪守法是一方面,努力“入乡随俗”也是一方面,其实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逐渐修正自己单一的思维模式,努力在中日两国文化的维度上寻找平衡点。不然,你难以融入日本这个社会,也会让自己身心疲惫不堪。


————————————————


读一套书,了解一个国家。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