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尹后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新使命

尹后庆 全球教育展望 2023-08-28


编者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于近期颁布,这是课程人共同的光荣与梦想!为了配合教育部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的宣传,以便向广大教师、校长甚至全社会传播好“真经”,《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编辑部特开辟“义务教育新课程笔谈”专栏,邀请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指导专家组组长、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等参与此次课程修订的专家,撰文分享他们三年来的感悟。本期笔谈共10篇,前4篇为文本解读,中4篇为关键观点,后2篇为落实引领,希望能为您较为全面地呈现义务教育新课程的亮点、热点与难点。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新使命


尹后庆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副组长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

    

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既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又迎来了崭新的挑战。从这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要求看,未来特别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广大学校承担起日趋深化的课改任务。


1. 让学校在课改实践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使命

学校是教育的实践场所,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元。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完美的改革蓝图,都需要通过广大学校来最终落实,真正的变革必然最终发生在学校“内部”。因此,我们需要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来共同思考和研究面对新课改时的使命和任务。学校固然要依据自上而下的要求做好工作,但同样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需求保持敏锐的洞察和积极的适应,以创造性的实践把国家的要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统一起来。通过学校专业化的劳动把国家课程转化为对学生健康成长真正起催化作用的资源、过程和方法,从而给学校的“生命机体”注入持续的动力。


面对当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任务,我曾经呼吁,要坚持在最常见的学校解决最常见问题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推进课改,进而落实优质均衡的目标;在最常见的学校解决最常见的问题中,持久地追求和培育学校和教师深厚而扎实的专业功力。当今,恐怕没有一所学校不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质量”?一旦确立了正确的质量观,在此基础上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立改进目标,选择和实施有效的策略,并且持续地推动教学的改进,就能呈现出学校发展的新气象。当质量观改变以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就不是简单地提高分数。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仅仅带来知识解释性意义的认知结果,而是在既保持和提高学生分数的同时又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持续兴趣,还能帮助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我们一定会发现,提高质量的过程对任何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扎实推进课改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坚定地遵循课改的路径,真正实现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学校在持续参与课改实践的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操作,形成学校发展的独特样态。这是学校的生命价值所在,也是学校教育的魅力所在。


2. 在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轮课改的一个特点是更多地走向学科教学的改革,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整合。比如,教学要既关注教更关注学,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所谓“掌握知识”不是指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满分,而是指他们能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自己的能力,并在知识应用中丰富情感和体验,从而逐步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又如,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要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时,才能培养和评估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我们需要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做事”,让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我们需要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学校要通过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资源与评价等要素的重组,使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而保证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学习之于全人发展的意义,体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方向,从而在教学中保证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在培养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实践中赋能教师

前文所说的理想的教学,的确需要广大学校和教师在变革实践的摸爬滚打中不断学习、不断增能。我观摩过一些教学,有成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还总流露出“控制”欲;学习任务单上的填空不少还是浅层次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思维调动不够。教师如何适切地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如何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部分问题设计过于宏大而缺少操作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不强;缺乏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部分问题导向性过于明显;部分问题仅仅是教师作为教学环节过渡的手段等等。有不少课改先行学校通过建设学校研修文化、开展教师工作坊等活动研究切磋,使得学习、研究、参与改革在教师中蔚然成风,教师也很有收获和长进。


实践告诉我们,课改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广大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不论是传授学科知识,还是通过学科知识传授来培养学生,都不是简单的技能操练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掌握并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广泛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比如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育目的与哲学等知识。而要让这些知识的学习真正对教师的成长起作用,需要以学校的课改实践为土壤,以教学变革的任务为驱动。因此,学校是大有可为的。


尹后庆.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新使命[J]. 全球教育展望,2022(4):22-23.

    

推荐阅读

王湛|深化改革,努力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崔允漷  王涛|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韩震|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新特点陆志平|重新设计课堂郭华|让学生进入课程——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心得余文森|学科育人价值与学科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新标准的两个亮点吴刚平|素养时代课程内容的概念重建杨向东|树立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观张民生|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改,实现新发展
《全球教育展望》2022年第4期目录

扫码订阅

投稿网址:

http://wgjn.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