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汕头外马路这座不起眼的老建筑,当年竟是“团一大”纲领和章程的诞生地!

潮商 2022-08-19

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在汕头市区外马路,有一处老建筑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庄重而静谧,与繁华的街市相比,这里略显“不起眼”。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揭开历史的面纱后,这里百年前曾矗立着一座叫“适宜楼”的旅馆,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纲领和章程的诞生地。


▲团章诞生地——原汕头市外马路76号适宜楼。  (资料照片 马学东提供)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在迎接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汕头的志愿者们就“团章的起草地在汕头”这一史料进行细致考证。据考证,1922年4月19日至25日,张太雷、达林及蔡和森等人在汕头起草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纲领和章程。据了解,“研究认定张太雷等革命先驱在汕起草团一大纲领章程的史实和遗址”是加大我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力度,推进红色文化深度挖掘和生动展示,被列为我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


团章在汕头“诞生”


走进金平区党史地方志办的展厅,有一块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团章在汕头诞生”几个大字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下面是一张“适宜楼”的老照片。获知记者来意后,金平区党史地方志办工作人员、团市委团史研究志愿者张耀辉拿出一本达林的著作《中国回忆录》说,里面有当年起草团章时的细节描写。驻足于珍贵的老照片前,伴随着张耀辉的精彩解说,记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革命年代,“见证”了团章起草的全过程。


时间回拨至百年前。1922年4月19日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会筹备处代表张太雷、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拉比诺维奇·谢尔盖及蔡和森在汕头外马路英国适宜楼酒店共同讨论研究并完成《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及团一大会议的四个决议案(草案)的起草工作。


1922年,张太雷在广州“东园”,组织并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代表组织处向大会作了团纲和团章草案报告。大会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决议案,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章程。而这次大会上通过的“团纲”和“团章”就是张太雷他们“3人小组”在汕头起草的。


适宜楼响起国际歌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团一大召开前,张太雷、达林、蔡和森等人在南下前往广州时,途经汕头并在汕停留了几天。“我们3人小组的工作进展很快,配合得很协调,几乎没有什么意见分歧。就在这里,我们三人一起拟定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达林在《中国回忆录》中这么写。


▲团纲 (图片转自广州青年报)

▲团章(图片转自广州青年报)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团组织第一份团纲和团章。达林回忆时兴奋地说:“在这些文件中我们宣告了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刑。”与此同时,达林在回忆录里还写到在工作过程中被蚊虫叮咬的“惨状”:“令人讨厌的中国白蛉子看来是站在外国帝国主义一边。在我们讨论、协商时它们肆无忌惮地叮咬我们。结果我们的脸、手和脚都起了大包。”


尽管蚊虫“打扰”,工作仍进展很快,大家配合协调,全部团纲、团章和各种决议草案终于准备好了。张太雷、达林和蔡和森高兴地唱起了《国际歌》。达林清晰地记得,他唱的是俄语,张太雷唱的是英语,而蔡和森是用中文演唱,不同的语言在这个小房间里汇成一曲激情的交响乐。


探索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


“通过红色寻访,挖掘背后的故事,让历史与现代对话。”张耀辉说,他们的课题组特意去了常州张太雷纪念馆,也考究了张太雷他们当时在哪个位置起草团章,经过严谨细致的考证,这段历史的经过、旁证、佐证、直接证据都已收集完备。


考证团章在汕起草这一史料,对研究团史和党史具有重大意义。这是我市加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力度、推进红色文化深度挖掘和生动展示的举措之一,被列为我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


据悉,团市委将继续夯实考证工作,着手进行团章起草地“适宜楼”保护活化。团市委团史研究志愿者黄钺表示,团章的起草在中国共青团早期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项史实的考证有利于我市探索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打造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品牌。


谨记历史铭记光荣


在汕头市彬园警史馆,记者再次见到“适宜楼”和张太雷照片等珍贵资料,循着百年前的历史,总能勾起汕头人对往昔的一段回忆,一种自豪。


潮汕是近代被迫实行门户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汕头开埠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行掠夺的重要历史见证。在《潮汕党史资料选编》中记者看到,五四运动加速了潮汕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潮汕的传播。1919年5月,潮汕地区最早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潮安青年图书社”成立。


1922年4月,张太雷、达林及蔡和森3人在汕头,不仅起草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章程》(草案)及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议程和决议(草案),并同汕头进步青年会晤,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情况,还在一所中学作“关于社会主义”的报告,使听众耳目一新。从此,马克思主义在潮汕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为中共潮汕地方组织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对今天的许多人来说,“适宜楼”或许已经是有些遥远的名字,但“团一大”精神深入人心。百年前,青年们在这里扬起了领航的风帆,红色的种子撒播在这片土地上并茁壮成长,如今,我们通过了解历史,谨记历史,铭记光荣,将“团一大”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广东人吃福建人”只是个梗,“潮州人,福建祖”却是真的!

大型时髦现场!说的就是当年汕头埠穿旗袍的摩登女郎

原来,腾讯一开始并不叫腾讯!首任董事长也不是马化腾!

那些年为潮汕人遮阳挡雨的“五脚砌”,才是记忆中最好的共享雨伞!

小小一碟“杂咸”,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潮人精神!

这位潮商因糖而兴,发家后建起超级豪宅,还发掘了一位“检察官”!

潮 商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