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前“顶流”被网暴,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叉少 往事叉烧 2023-01-12


2010年,“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放弃了麻省理工7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出家了。

他在龙泉寺待了8年,因支持“上级介入调查”师父挪用僧款而被孤立,在2018年9月下山。2022年8月,柳智宇突然现身短视频平台,称自己已在春节期间还俗,目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柳智宇还俗”的消息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有人表示理解、支持,还有人留言骂他:“晚节不保”“白瞎了这颗数学脑袋”。

柳智宇对网上的消息不甚理会,他满足于自己的心理课程能帮助别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白白度过:

“出家、还俗都是在追寻一个生命的答案……我们要注重自己生命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屈从于社会给我们赋予的价值。”



1988年,柳智宇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华师一附中的物理老师,母亲是一名工程师。

父母对柳智宇从小就寄予重望,给他在家里建了专门的实验室,摆满了瓶瓶罐罐。

柳智宇喜欢读书,母亲给他买了一套蔡志忠的漫画,从《禅说》到《老子说》《庄子说》,柳智宇看出了其中玄奥,喜欢上了思考。

他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上幼儿园时,一群小伙伴在园子里捕蚂蚱,柳智宇总是一个人到处转悠,看着太阳一点一点西沉,他心里感到空虚:一下午时间又过去了,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呢?

柳智宇苦恼地大喊起来:“没意思,没意思!”父母和奶奶闻声问他:“那什么有意思啊?”柳智宇答不上来,一边踢石子一边摇头叹气。

一直以来,柳智宇都是父母、老师的骄傲,同学的榜样,平时做错了事,长辈抛出一个责怪的眼神就让他倍感自责。为了受到表扬,他找到了最直接的一条途径:考高分。

他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没有朋友也没有娱乐。在学校里,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刷题,有次学校组织看电影,他借着荧幕的微光做完了一张物理卷子。他最快乐的日子是考试后那节课,“有时候上一堂课,就一直在等着一句表扬的话”。

三四年级的时候,柳智宇迷上了数学,觉得数学题的解法充满智慧,每到周末就坐一个小时的车去上培优课。他从不使用好学生的优先权,总是坐在右边第三排靠窗的座位,经常会把头转到窗户外面,看一下天空。

培优课的试题很难,老师讲完后会延伸到题目背后的数学家或者一种思想,柳智宇听得入迷。老师还会在讲义上印一句《论语》或者《老子》,每次讲解时,柳智宇都能感到心脏一股神圣而剧烈的震撼。

上完课已经过了九点,柳智宇一个人在昏黄的路灯下走着,脑子里还在回味上课的细节。

后来他写文章记录:

“那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数学的世界,其中并没有凡庸琐碎的得失毁誉,只有自然的美、人类心智的美。”

▲ 学生时代柳智宇  图源|网络

上了初中,柳智宇在数学领域走得更深了,他自学了四年电脑编程,在初三那年拿到了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进入了华师一附中实验班。

柳智宇体质弱,体育不合格。中考之前,老师暗示他不用担心结果。考立定跳远时,他自己带上卷尺,怕考官给自己多算了分,可最后还是满分。

柳智宇觉得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跟父母商量要举报,父母不许,他就自己写了封匿名信。后来因为其他家长举报,考官受到了处分。柳智宇觉得正义得到了伸张,可父母却是一脸愁容。

从那时起,他就知道父母已无法理解自己了:

“他们关心的是我的前途会不会受影响,而我关心的,是一条心灵的出路。”



上了高中,柳智宇开始跟同学们“隔离”开来。

柳智宇就读的高中汇集了全省天分最高、最聪明、最有钱的一批学生,每年都有人考上清北复交等名牌大学。

柳智宇不需要为高考奋战,他在高三上学期就获得了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免试资格。他所在的“理科实验班”,是培养奥林匹克竞赛种子选手的基地。

进了理科实验班,柳智宇的生活便只剩下了“冲奥”。

高一开始,全班60名同学就开始分组,选择自己主攻的竞赛学科进行集训。柳智宇高一参加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凭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获得省级一等奖。

高二开始,身边的同学或因天资不够,或因这种那种原因回归高考的赛道,剩下的则继续冲击奥数。

柳智宇在实验班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却最有耐性。每次放假回来,身边的同学都有或大或小的退步,只有柳智宇稳步前进,不断积蓄能量。

他在数学的世界里全神贯注,体验解题过程带来的痛苦和解出答案带来的兴奋,并为探索数学的奥秘深深着迷。

为了使自己注意力更集中,更加接近理想中的“完美”,柳智宇“消灭”了游戏和异性这两大欲望。每当欲望来临,他都会闭上眼睛吟诵《道德经》和《庄子》,或者回忆刚去世的外公的葬礼。

半年之后,他对游戏已经无感了,再见到心仪的女生,“也可以带着毫无杂念的眼光”。

▲ 柳智宇与老师  图源|网络

高三那年,柳智宇拿到了北大数学院的保送资格,并选入了国家集训队。消息一出,整个校园都沸腾了,因为这所竞赛强校自建校以来,还没出过一枚奥数金牌。

柳智宇一天天练着,昔日队友在数轮筛选中相继淘汰,只剩他一人在自习室里与题目搏斗。此刻,竞赛对他来说已不是数学奥秘的探索,而是一枚金牌。

在如此的高压之下,柳智宇爱上了古典文学。

高二那年,语文老师文勇在课堂上讲解《离骚》,只讲了69句,柳智宇不满足,他在走廊里偷背,老师爱怜地责备他:“你中午不休息,下午听课怎么有精力呢?”可不到一个月,柳智宇把372句《离骚》都背熟了,兴冲冲地背给老师听。

高二寒假,柳智宇三天没有吃饭,他模仿楚辞体写了一首几百句的长诗《九忆》,写完后柳智宇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就算离开人世也不会有什么悔恨。

“余自远古来兮 见尸骸之塞路

悲回风之浩荡兮 横扫千年而不息

何寒秋之漫漫兮 又继之以严冬

惟草木之零落兮 风飘四处无可归”

除此之外,柳智宇还专门研究了西方哲学和佛学,一个寒假写下了四五万字关于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论文。并自己编了一套文史教材,设计的书目包括房龙的《人类的解放》、弗兰克博士的《活出意义来》,以及《论语》、老庄文集等选段。

开学后柳智宇把自己写的论文给老师看,文勇看了大惊失色。后来得知柳智宇出家,文勇回忆道:

“柳智宇与佛学的缘分不属最高,他与哲学的缘分才算最高。数学对他更像是顺带的事。”



到了高三,柳智宇在一次做题期间突然觉得眼涩、酸胀,需要不停眨眼睛才能缓解。

母亲带他跑遍了全市各大医院,可都没查出症状。没办法,母亲只能每天下班后赶到学校给他念题,时间久了,他练就了“闭眼做题”的本领:

“整个图形记不住,就把它分成局部,这就好像你不能记住整张地图,但是每到一个路口你都会知道怎么走一样。”

他看一遍题后闭上眼睛思考,想出解法后再睁开眼睛狂写一通,解发完全正确。
校领导一开始为柳智宇的眼睛担心,但看到他的独特本领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一附中的金牌就靠你了。”听着校领导不断重复集体荣誉、校园荣誉等话,柳智宇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大:

“我这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国家集训队在沈阳封闭训练之前,华师一附中校长特意飞去看他。饭桌上,柳智宇突然对校长说:“我个人不需要这块金牌,是你们一附中需要。”

校长吓坏了,赶忙给班主任文勇打电话:“柳智宇现在不想搞了。”文勇也很担心,他知道柳智宇想反抗,“你们太功利了,太世俗了”,但还是用尼采的哲学说服了他:“你今后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一个平台来证明自己。”

柳智宇想了想,答应回到国家队集训。

2005年,柳智宇前往俄罗斯参加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夺取了中国唯一一枚金牌。据文勇回忆,比赛前一天晚上,柳智宇还在看《庄子》。

2006年,柳智宇前往斯洛文尼亚参加第47届国际奥数前夕,他跟数学竞赛小组的伙伴们吃了散伙饭,他对自己昔日的陪练同学说:

“我这段时间很郁闷,我一次次地重建与打破,到最后还是找不到自己心灵的归宿。也许我一生都将这样颠沛……不过心态对我的比赛成绩不会有影响,我的目标很简单:世界第一。”

7月12日,柳智宇代表中国参加当年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他用上了自己一年来悟出来的方法解题,交卷那刻,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答卷近乎满分。

几天后成绩发布,柳智宇和俄罗斯、摩尔多瓦的选手获得了满分金牌。

等他回到学校,网站上早挂出了红字喜讯:柳智宇同学获得的这枚金牌对我校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我校数学学科奥赛史上历史性的突破,我校现在的10枚金牌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各个学科。

▲ 柳智宇心声  图源|网络

不是所有人都为柳智宇高兴。

因为个性和长时间做题,柳智宇很身边的同学及“陪练”产生了种微妙的关系。他想着帮助同学,并立下了“利众生渡沧海的大愿”。

在高中,柳智宇是学习委员,负责学习和纪律。班里同学普遍跟他不对付,总结了柳智宇的三句话:“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这样对你是没好处的”。

保送北大之后,柳智宇主动找到因竞赛失败而回到高考赛道的同学,问:“我怎么才能帮助你?”同学告诉他,自己需要做的是做更多的题目,掌握更多的方法,“你的帮助对我不是很重要”。柳智宇被噎住了,默默离开。

还有一次他因为指出某同学的错误,对方言语刻薄,在网上骂他是“傲慢的伪君子”:“你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梦境,但是我要说,梦该醒了。”

柳智宇不知道的是,对方的言论竟然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

一次奥数结束的第二天,柳智宇贴在墙上的获奖照片就被人把头撕了下来。



2006年秋,柳智宇进入北大,迎新典礼上,一位老师动情地讲述了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蔡元培校长,还讲了他在运动中冒死保护学生的故事。

柳智宇听后心驰神往,当即就下了愿望:以后要当北大校长。

可这个目标,不久就被柳智宇遗弃。

因为眼睛问题,柳智宇每天只能看一小时书,每看半小时就得停下来休息半天,还不得不请同学给自己念题。大一的数学分析课,他只得了75分。

学期末,导师召集十个人的小组开会,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柳智宇发现身边每个人都在深陷苦海,且苦不自知。柳智宇再次开始帮身边的同学,有次他为同学补习,两点钟到对方寝室对方还在睡觉,柳智宇就耐心等他醒来,然后帮他补习到夜里12点。

那次考试,柳智宇考了94分,同学考了74分,两人都为此感到开心。

以后的日子,母亲帮他把数学教材录成录音带,从武汉寄到北京。就在柳智宇逐渐习惯这种学习方式的同时,他发现自己也在对数学失去兴趣。

大三的一天,导师找柳智宇谈话,柳智宇告诉导师:“大一的时候我本来对数学很有热情,可是一年下来兴趣全无。”说完他顿了一顿,继续问:

“如果我把数学学好了,就能帮我身边的那么多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 柳智宇  图源|网络

柳智宇在数学里看不到答案,他加入了禅学社,认识了一名读研二的师姐,师姐给他唱《楞严一笑》:“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鸥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柳智宇听着师姐的声音,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觉得自己从少年时就感慨的“天地之大,无可载我之物;众生虽广,无可立我之人”一下子就找到了着落。

不到一年,师姐毕业去西安教书,柳智宇也逐渐退出禅学社,加入耕读社,担任副社长。

北大耕读社成立于2002年,理念是丰富精神生活、学习圣人之道、“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以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在柳智宇担任社长并连任后,耕读社的理念越来越偏向佛学。

他公开表态“人不需要爱情”,在活动现场播放佛教色彩浓烈的纪录片,引起社员不满。有人在网上批评他“把宗教理念和社团宗旨混而为一”“自许高尚,满心想着感化他人”,可这些都没能组织耕读社的发展。

在柳智宇的带领下,耕读社飞速扩张,成了北大十佳社团之一,每到周末,他带领社员到清华南门为路人派粥、送保暖工具,做各种公益活动。

柳智宇沉浸在帮助他人的快乐中,哪怕身子吃不消也不停给自己打气:为了帮助他们,我的心力不能低,一定要打起精神来!

同学评价他身上有种很强烈的“克里斯马”。这个词来源于《新约》,形容耶稣之类的人物。

2008年,柳智宇第一次带领社员参观龙泉寺。介绍龙泉寺的正是柳智宇的师姐,她告诉柳智宇,自从龙泉寺被批准成为宗教活动场所之后,古老的龙泉又出水了,流过了整个寺庙。

在龙泉寺,柳智宇见到了耕读社的创始人邓文庆,对方告诉他自己已出家多年,父母先是反对,后来也一起皈依了佛教。

2010年5月,柳智宇主持了一个玉树地震赈灾的分享会,邀请龙泉寺的志愿者担任嘉宾。志愿者在台上讲述如何在灾区救助伤员,可台下的同学却在打游戏。柳智宇非常心痛,不停反思讲座的目的是什么。

他在博客里写:“我可以忍受苦难,却不能忍受堕落。这便是支撑我一路走过来的动力。”

这之后,柳智宇再没在社团公开露面。



2010年春,柳智宇收到麻省理工录取通知书,一年7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父母非常高兴,他也为父母的高兴而高兴。

可就在参加完毕业典礼一天后,柳智宇给麻省理工的教授发去了邮件,放弃了这次机会。

发完邮件,柳智宇打包行李上山,他跟父母说要跟北京的同学们道个别,可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

不久之后,父亲看到“北大数学天才遁入空门”的新闻头条。

“柳智宇出家”让这座新建不久的寺庙迅速出名,无数记者涌上龙泉寺,还有年轻人坐了20几个小时的火车,只为看他一眼。没有办法,僧侣只有把他安置在一个偏远的练功房。

住持有意让他提前剃度,一来他天分高,对佛法领悟得快;二来柳智宇名气大,外界将他视为弘一法师般的高僧,利于弘扬佛法。可不少僧侣不同意,认为柳智宇太有棱角,没有僧气。

进了龙泉寺,柳智宇在师父学诚法师的带领下修习佛法,每天四点起床晨诵,打扫庭院。柳智宇刚上山就展露出普度众生的愿望,为了拯救被白炽灯烧死的飞虫,他亲自做了个隔绝飞虫的铁丝网。后来终于买来LED灯,他向师父磕头:

法师,能不能今晚就安上,我不想再死一只虫子了。

比起在北大,柳智宇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两三年过去,他还没解决内心疑惑。他问师父,过去学数学,努力就能收获回报,可为什么出家这么久还没有感觉。
师父答道:这是正常的,有感觉就不正常了。

从2013年起,师父把整理佛教律宗典籍任务交由他做。柳智宇开始辗转福建、上海、天津等地,四处寻找散落的典籍,重新整理校勘。

这项工作内容繁多,柳智宇几度累到浑身颤抖、晕厥,有时哪怕夏天也只能一个月洗一次澡,经过两年努力,柳智宇终于完成32本典籍整理。可最后出版时,署名栏里只有龙泉寺主持“学诚法师”,半点都没提柳智宇。

▲ 柳智宇出家  图源|网络

2015年,母亲退休后开始接触心理学并推荐给柳智宇。柳智宇一开始不感兴趣,可一本叫做《登天的感觉》的书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书的扉页写着: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本书将给你带来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登天的感觉。”

这之后,柳智宇开始研究起了心理学,并用心理学解决了许多佛法没法解决的事情,比如解释一些人为什么出家。

3年后,柳智宇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开设了免费的心理学咨询。找他沟通想信众络绎不绝,不得已,柳智宇开始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咨询费。

柳智宇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心理学,这引起了不少僧侣的非议,指责他痴迷心理学会丧失佛教立场,并把他收费的行为视为违背佛教精神。



2018年,龙泉寺两位都监举报学诚法师性骚扰女弟子,挪用僧团资金,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柳智宇不知真假,他心生疑惑:师父至于这个样子吗?

有记者上山采访,可僧侣都选择闭口不谈,只有柳智宇支持“上级介入调查”,他对一位记者透露:

“龙泉寺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好”,“我只有自己发出声音。要让社会知道,龙泉寺至少有一些僧人是在追求真正的信仰和心灵的自由。”

柳智宇是第一位公开批评龙泉寺的寺内僧人,自打站在师父对立面后,柳智宇在佛教就屡屡碰壁。龙泉寺的僧侣孤立他,其他寺院的僧人也不再跟他联络。

2018年8月,柳智宇考虑“下山”离开龙泉寺,他没要寺庙发送的5000元的遣送费,也没拿回自己的戒牒。9月,柳智宇正式下山前往苏州,下山后他接受采访、开通社交媒体、还推出自己的“佛系心理咨询”。

如此一来,柳智宇彻底成了龙泉寺的“叛徒”。

▲ 柳智宇还俗  图源|网络

离开龙泉寺以后,柳智宇继续以僧人身份在寺院云游,摸索着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期间他靠为人解惑收一点钱,更多的是靠朋友和热心人资助。

直到2022年8月,他在一条短视频中宣布,自己已在2022年春节期间还俗,目前在“华夏心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他作为事业部部长,带领一支十余人的小团队,开发心理学课程,月薪2万。起初公司承诺他月薪3万,可柳智宇主动要求降薪:“我不买房、不买车,更不想生孩子,你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还不如多奉献给大家。”

他跟所有奔波在北京的打工人一样,要租房、做饭、打卡、做汇报,还得为KPI负责。

“柳智宇还俗”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柳智宇的抖音号一夜涨粉8万。大部分人对他表示尊重,支持他的决定,也有人说他下山卖课骗钱,“可惜了这颗数学脑袋”。

柳智宇不理会外界的众说纷纭,他满足于自己的心理课程能帮助到别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白白度过:

“出家、还俗都是在追寻一个生命的答案……还俗可以为了更多地去跟社会大众接触,接触社会,为大家的心灵服务。”

“人是在关系中间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的,你太强调自我,很多时候就和其他人对立,其实没有快乐。”



大三那年,导师告诉柳智宇,他所研究的领域全球只有二十个人懂。柳智宇疑惑了:难道我要只造福这二十个人吗?

那之后,他在心里下了放弃数学的决定。

毕业十年,柳智宇当年在国家队的队友和本科同学都留在美国,前程大好,但已经没几人研究数学了。他们有的转到计算机系,毕业后留在硅谷,有的转到金融,留在华尔街工作。

柳智宇一开始也有机会转去学经济,那也是爸妈所期望的,可他认为经济学并不能解答自己的困惑,执意选择了佛法。

2010年夏,参加完北大毕业典礼一天后,柳智宇给麻省理工的教授发去了一封长邮件,里面写道:

“很抱歉地通知您,我不会成为MIT的学生了……您可能会很惊讶,我决定把一生都奉献给佛教,并成为北京龙泉寺的一名僧侣。”

发完邮件,柳智宇就收拾行李上了龙泉寺。

不久之后,柳智宇收到教授的邮件,对方称自己被柳智宇的邮件打动了:“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认清自己的道路。”

柳智宇感恩教授的理解,十几年过去,那封邮件他一直留着。




[1].柳智宇专访,九派深度;
[2].《柳智宇下山》,GQ;
[3].《天才的出走》,蒋方舟;
[4].《柳智宇:数学奇才出家前后》,南方人物周刊;
[5].《北大天才柳智宇“还俗”:我想更真实,不用扮演别人心中的自己》,九派新闻;
[6].《那个在龙泉寺出家的北大数学天才下山了》,中国新闻周刊;
[7].《柳智宇下山做咨询,要面对自己的无力感》,澎湃新闻。

*
图片来源:网络。


-END-本文作者 | Zack
读上一篇:辉煌40年的“文学湘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推荐阅读:窦唯:我和王菲的婚姻是场阴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