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志宏:父亲二三事 | “点滴”专栏

2018-03-21 夏志宏 知识分子

点  滴


一直想记下多年来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

以此回忆故事中的朋友和过去的岁月。

“点滴”专栏之一:初进南科大

“点滴”专栏之二:刘林老师

“点滴”专栏之三:我的物理曾是城管教的

“点滴”专栏之四:导师童傅

“点滴”专栏之五:传奇数学家斯梅尔

“点滴”专栏之六:导师萨瑞与震惊全美的爆炸案

“点滴”专栏之七:大师兄永远不会忘记的20秒

“点滴”专栏之八:有靠谱的大学排名吗

“点滴”专栏之九:喜欢唱歌和垃圾食品的数学家文兰


撰文 | 夏志宏


父亲二三事


  


我祖父是解放前的老党员。也许是厌倦了战争的腥风血雨,解放后爷爷主动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家务农,一辈子靠双手与土地生活。父亲秉承了祖父的光荣传统与德性,一辈子勤勤恳恳,辛勤劳作, 官至五烈公社红日大队第四生产队第三生产组组长,碌碌无为,从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从未坑过任何人,一生无愧天地、良心,属于无需排队,直接可以进天堂的一类人。


我出生于苏北里下河地区东台。东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东临黄海,地形属于古海岸淤积成陆,所以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河流。东台市拥有85公里的海岸线,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令人惊奇的是东台海岸线以每年一百米多米的速度向大海扩张。儿时经常玩耍的唐朝建的海边导航古塔已经和黄海相去甚远,成了著名的内陆佛塔。


我是四兄弟中的老三,堂兄弟共十人,无堂姐、堂妹,也算一奇。父亲是属于比较保守的一代人,与那个年代家乡所有男人一样,从未给我们弟兄四个换过尿布,也从不在他人面前对我们有所亲昵。但后来据母亲回忆,当大哥还在襁褓之时,某天家中无人,父亲曾悄悄抱起大哥,小心翼翼地亲着、逗着,恰巧有人进屋,立即囧得满脸通红,像小偷被抓一般。幸喜父亲与时俱进,大孙子出生后,把屎把尿,无所不能。再大些后,孙子整天骑在爷爷头上,进影院、进商店,在庄上到处招摇,不亦乐乎。


1985年夏,父亲、母亲与四兄弟、儿媳和孙辈。作者供图。


我们小时候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外婆家住谢庄,文革时曾改名为红日,是一个有两千三百多人的大村庄。舅舅是庄子上的第一个大学生,文革前去了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读书,父亲母亲也就在谢庄承担了照顾外婆外公的责任,我们也就成了庄上唯一一家姓夏的人。父亲习惯在自己长大的小村落生活。小村落名叫夏家舍,每户姓夏,都是本家人,尽管也会时有矛盾,但坑蒙拐骗之事不会发生。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抱怨大庄人的种种不地道及各种冷漠阴险,一如若干年后我所抱怨的城里人坑多、水深。


父亲一生经历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等一个接一个的动荡时期。小时候学校搞忆苦思甜,我问父亲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如何,父亲富有哲理地说,现在社会是“穷享福”,意思是尽管物质生活匮乏,但社会安定、安全,活得比较放心。我一生遗憾的是,当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富享福”时,父亲已经过世。


父亲的一生平淡无奇,但引以为荣的是他的四个儿子。他们全都上了大学,父亲去世时除了老四正在哈佛读博外,其他三个都有令人羡慕的工作:政府官员、医生、教授。这在当时农村是非常罕见的。盐城市《盐阜大众报》曾慕名采访父亲,问他何以能如此成功,父亲想了一下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共产党领导得好,第二是祖坟葬得好。”


—— 2018.1芝加哥



夏志宏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讲座教授,致诚书院院长


 制版编辑:黄玉莹 |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烟草税价|群智|免疫信号|杨培东|李开复|AI

青蒿素|可燃冰|P值争论|许晨阳|博士后|潘建伟

张毅|王晓东|张启发|崔维成|张锋|杨振宁|李佩

卢煜明|王小凡|吴文俊|袁钧瑛|张纯如|刘若川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知识分子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