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文言文考点一篇搞定!

2017-01-06 全品大讲堂

最受中学生欢迎学习公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全品大讲堂

一、《世说新语》两则


1、重点字词解释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 乃: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 。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 。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问答题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4.《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w    W w .X k b 1.c O m

         

二、《论语》十二则: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时习:时常的复习。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三.问答题

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答: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诗五首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曹操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3、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虽有佳肴》

一、重点字词翻译:

1、虽有佳肴,

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弗学不知其善也

善:良好。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清。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7、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8、《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3、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三、问答题: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五、《河中石兽》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2、阅十余岁

阅:经过。

岁:年。

3、 棹(zhào)数小舟,曳()铁钯(),

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曳:牵引。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4、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

木柿:木片

5、湮(yān)于沙上

湮:埋没。

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颠倒,荒唐。

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坎穴:洞坑。

8、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

2、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答: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则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而做出了正确推断。

2、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六、智子疑邻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问答题: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答: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七、塞翁失马

一、重点字词解释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问答题

1、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往期回顾,点击蓝色字体进入

备战期末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技巧点拨,提高5分不是问题

备战期末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汇总

备战期末 | 语文人教九上期末复习要点

备战期末 | 语文人教八上期末复习要点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