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也在语言中留下印记(以不那么光彩的方式)

2017-06-19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上方蓝色的“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关注我们。每周至少两次精彩内容,第一时间呈现给您!欢迎留言和转发!

1. Bowdler

【人名】鲍德勒

 

bowdlerize

【喻义】删除(书籍等中的)不当之处;删改


bowdlerization

【喻义】删节,删改


I see that Richard Needham is clamoring for the bowdlerization of the word gay,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mpure by the homosexual community.

我知道理查德·尼达姆叫嚣着要删去gay这个词,因为它的词义最近被同性恋们弄得有些不纯了。

 

bowdlerizer

【喻义】删节者,删改者


What on earth did columnist Paul Greenberg win a Pulitzer Prize for: Most Atrocious Bowdlerizer of the Year?

专栏作家保罗·格林伯格凭什么赢得普利策奖,本年度最凶恶删改者?

 

bowdlerism

【喻义】删节主义,删改主义

 

This ludicrous bowdlerism will achieve little.

这种可笑的删节主义没什么意义。

 

【文化说明】源自19世纪英国文人托马斯·鲍德勒(Thomas Bowdler,1754–1825)。他原是位医生,后因晕血症放弃从医,转而关注家庭价值及道德教育。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摒弃一切猥亵意味的语句,以杜绝可能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适应家庭朗读。他以此为标准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加删改,于1818年出版了十卷本《家庭版莎士比亚戏剧集》(The Family Shakespeare)。


Advertisement for 1819 edition of The Family Shakspeare


随后他又删改了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的史学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当时正值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崇尚拘谨、讲究道学,鲍德勒改编后的莎剧因而极为畅销。但是,鲍德勒的做法也遭到后世人们的批评和嘲笑。在鲍德勒死后十年,人们根据他的姓氏创造了bowdlerize—词,表示“删改(书籍等中的)不当之处”。后来,又由bowdlerize派生出bowdlerism、bowdlerization和bowdlerizer等词。


现在,bowdlerize被视为expurgate的同义词,常带有贬义色彩。该词也可拼写为bowdlerize。


2. Chauvin

【人名】沙文

 

Chauvinism

【喻义】沙文主义;极端爱国主义;本民族第一主义,本性别第一主义


a male Chauvinism

大男子主义

 

Chauvinistic

【喻义】沙文主义(者)的;本民族(或本性别)第一主义(者)的

 

Sonie is actually arrogant, rude and Chauvinistic.

实际上,桑尼自大、粗鲁,是个大男子主义者。

 

Chauvinist

【喻义】沙文主义者;本民族(或本性别)第一主义者


Antwerpers are so convinced that their city is the best that other Belgians think them Chauvinistic.

安特卫普人总认为他们的城市是最好的,比利时其他地区的人都认为他们是地方沙文主义者。

 

【文化说明】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手下的军人。他作战英勇,荣获军功章,退役后每年还享有200法郎的政府津贴。沙文因而对拿破仑感恩戴德、狂热崇拜。他极力拥护拿破仑的侵略扩张政策,鼓吹用暴力建立法兰西帝国。甚至当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遭到彻底惨败后,他仍然坚信拿破仑能东山再起,继续为他歌功颂德,最终成为人们的笑柄。19世纪,沙文盲目崇拜拿破仑的滑稽形象被戏剧家搬上了舞台,例如1831年创作的喜剧《三色帽章》中的主角就是以沙文为人物原型塑造的。从此沙文这个名字流传下来。人们从其名字派生出Chauvinism、Chauvinistic、Chauvinist等一系列单词,指代像他一样的极端爱国主义之人或思想。汉语中chauvinism通常译为“沙文主义”,常指“本民族第一主义”或“本性别第一主义”。


图片来源:https://giphy.com/

3. Draco

【人名】德拉古

 

Draconian

【喻义】1. 德拉古严酷法典的 2. 残忍的,严酷的,严厉的

 

Draconian forms of punishment

残酷的惩罚形式

 

And bot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taken draconian austerity measures in an attempt to make ends meet.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严厉的紧缩措施以达到收支平衡。

 

Draconian Justice

【喻义】德拉古式的法律制裁


【文化说明】德拉古是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立法者,曾依据习惯法编制雅典第一部成文法,以严酷著称。依据该法,几乎任何罪行都要处以极刑,故后世将任何严苛的法规都称为“德拉古法”。由德拉古之名派生的形容词Draconian因而喻指“德拉古严酷法典的,残忍的;严酷的,严厉的”等。


A representation of Draco at the library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kipedia)

4. Lynch

【人名】林奇

【喻义】(不经法律审判)以私刑(通常为绞刑)将…处死

 

If an angry mob of people lynch some­one, they put that person to death without giving him or her a proper trial.

如果说愤怒的人们以私刑绞死某人,那意思就是他们未经合法审判便将其处死。

 

lyncher

【喻义】私刑实施者

 

lynching

【喻义】私刑处死

 

Between 1882, when records of lynchings first began to be kept, and today, an estimated 5000 suspects were killed by the lynchers, most of them were black.

自1882年对处以私刑者首次有记录以来,至今估计已有五千嫌疑犯被私刑执行者们处死,其中多数为黑人。

 

lynch law

【喻义】私刑(指不按法律程序加刑罚于人,通常为绞刑)

 

lt’s lynch law, you know, and their minds are made up. They’re bound to get me.

这就是非法私刑,他们已经下了决心。他们一定要整我。

 

【文化说明】该词的喻义源自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同名人士。一个是民兵上尉威廉·林奇(William Lynch,1742-1820)。1780年,弗吉尼亚州皮特西尔韦亚县(Pittsylvania County)的居民常遭到匪徒的劫掠,而当地政府对此却无能为力。为了制止这些犯罪行径,林奇和他的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治安委员会,并制定了一个誓约。根据誓约,不法分子一旦被抓获,他们不按法律程序送交警方,而是立即私自裁决,施以刑罚乃至绞刑。人们称此誓约为Lynch’s。随后,Lynch’s law逐渐演变为Lynch law,并且特指“私刑”。人们也逐渐把Lynch用作动词,表示“以私刑处死”,后又派生出lynching(私刑处死)和lyncher(私刑实施者)等词。  

 

另一个林奇是弗吉尼亚州的一位种植园主、治安官兼民兵上校,名叫查尔斯·林奇(Charles Lynch,1736-1796)。他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就曾私设公堂,对亲英分子实施私刑,并且推而广之,使得这种做法在18世纪末的美国盛行一时。

 

到了19世纪,私刑在美国进一步发展。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等州都相继成立了治安委员会,对他们认为是罪犯的人处以私刑。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暴徒滥用私刑对黑人大肆报复,数千人惨遭杀害。因此,Lynch law又称mob law(暴民法)。Lynch采用喻义时,首字母小写。

One of the largest mass lynchings in American history involved the lynching of eleven Italian immigrants in New Orleans in 1891. (wikipedia)

5. Mickey Finn

【人名】米基·芬恩

【喻义】1. 掺有麻醉剂的酒(或饮料)2. 麻醉药

 

He slipped her a Mickey Finn.

他悄悄地在她的酒杯里下了麻醉药。

 

They gave him a Mickey Finn and kidnapped him.

他们给他喝了掺有麻醉剂的饮料,然后绑架了他。

 

【文化说明】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的威士忌街(Whiskey Row)上,有家臭名昭著的酒吧,老板名叫米基·芬恩。他常在孤身顾客的酒或饮料内掺入麻醉剂,待顾客醉倒之后,窃其财物,甚至剥其上衣,换上旧衣服,然后叫手下人将其丢至某个偏僻角落。据说米基·芬恩还把麻醉药的药方卖给想干同一行当的其他酒吧老板。因此,后人便用其名Mickey Finn(亦简称Mickey)指代“掺有麻醉剂的酒(或饮料)”或“麻醉药”。采用喻义时,该语的首字母也可小写为mickey finn。

以上内容摘自《英语人名比喻辞典》,图片来自网络。

《英语人名比喻辞典》该书收录源于英语人名的比喻习语近2000条,每条词语都探本求源,详加文化诠释,对于了解英美的语言特点、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名人轶事、民间传说、文化名著都大有裨益。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购买。


延伸阅读:

10种英语学习类图书

感谢历史上的那些“吃货”(5种以人名命名的食物)

10种动物名的词源小知识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