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要承认,我是一个很差劲的读书人。读书大多直接选择受好评的书,遇到喜欢的作家,便如饥似渴地一股脑把他的作品都吞下去,再心满意足地打个饱嗝,便拍拍屁股走人。读书笔记记得很少,更别提写读后感了。所以不能吟诗诵赋,也不能出口成章。最近清理了书柜,看着一排排摆列整齐的书脊,竟对有些书的内容感到惘然,小说类只记起模糊不清的情节,散文、杂文集,诗集更是只有依稀的印象了。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碎片式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阅读方式。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朋友圈、微博上,读书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了。“读书无用论”又再一次兴起,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一个人学有余力、身有余财、日有余闲、家有余房之后,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如果说读完书记得内容,能丰富茶余饭后的谈资,还能使人有能力引经据典,显示出一身诗书气,那么那些不记得内容的阅读意义到底何在呢?





如若不相信东方神秘主义里的轮回转世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一条单行道,只能如圆周率一般不完全重复地延展向前,不能倒退,也不可能旁生出多条支道。可人总是贪心的,世上有太多“XX是怎样的体验”的问题,游戏世界里也设计出不同的副本故事,人们在不同的次元里寻找不同的感受。而这也是关于前文问题的第一个回答。





虽然书的内容在之后被忘却了,但是读书时,我们可以抵达不一样的世界,去我们没去过的地方,感受我们没有感受过的爱与恨,体验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人生。无比浪漫唤起的心底的温柔,繁华落幕带来的怅惘悲凉,一颦一笑,心头一紧,热泪盈眶,这些体验留在你的记忆深处,为生命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就像作家余华说的那样:“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问题的第二个答案源自读到的龙应台的一句话:“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找到同类。”大多数时候,人们其实是在有需求地读书。因为心中的困惑、迷茫、痛苦,希望在书中寻求解答、援助、宽慰。这样的读书即使之后忘记了内容,但是对于当时的人生阶段,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是有那么一本书,能够陪你度过漫漫长夜。



除此之外,读书还有更具体却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意义。我们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阅读所产生的的见解和联想。就算我们忘记了书中的内容,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的思考也影响着我们之后的人生。


这种影响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很多坚定的信念,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说不出来是从哪本书上的哪些内容得到的,但又不能否认其中阅读的影响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从科学上也可以解释,大脑在运行过程中,是在旧的神经结构中建立新的联结,因此,旧的思考影响着现在的思考。无论记住内容与否,有思考的阅读便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情境,让我们知世故而不 55 31155 55 17279 0 0 3265 0 0:00:09 0:00:05 0:00:04 3267故,培养强大的共情能力。




记得以前印度导演Tarsem谈身价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出了一个价钱,不是只买了我替你工作的这段时间,而是买了我过去所有生活精华的结晶: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看过的每一本书,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谈过的每一次恋爱。”我们不可能记得喝过的每一杯酒、每一杯咖啡,也不可能记得读过的每一本书,但就是生活中所有的它们成就了现在的我们。至于读“无用书”的更多的乐趣和意义,还需各位看官自己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了。或许读了足够的书,回头来看,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毫无意义。 


-end-


作者 | 邓纬琳

排版 | 梁瑞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