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科学》2021年第1期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查看全文)




CONTENTS
  1. 增值税转型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 / 陈瑾、李丹、孙楚仁

  2. 目的国风险与出口商品质量 / 胡翠、胡增玺、许召元

  3.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 / 杜传忠、王梦晨

  4. 僵尸企业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 / 李旭超、申广军、金祥荣

  5. 重点产业政策刺激制造业企业投资房地产了吗?——来自五年规划与上市公司的证据 / 王贤彬、谢倩文

  6. 董事会断裂带与高管私有收益 / 梁上坤、徐灿宇、赵刚

  7. 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影响了企业的员工配置效率吗? / 蔡伟贤、杜素珍、汪圣国

  8. 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创新吗?——基于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 钱雪松、丁滋芳、陈琳琳

  9.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与过度医疗——来自医院等级变化的证据 / 周魅、赵绍阳、付明卫

  10. 中国寿险市场存在议价能力差异吗?——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分析 / 范庆祝、孙祁祥、冯璐
  11. 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中介效应分析 / 解垩
  12. 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 / 周利、廖婧琳、张浩


ABSTRACT

摘     要01

增值税转型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 / 陈瑾、李丹、孙楚仁企业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反映了资源在出口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配置。本文以2004年中国东北三省增值税转型试点作为政策冲击,考察了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显著降低了行业出口进入率和退出率,但有效提升了行业净出口进入率,从而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其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研发创新和增强行业集中度。本文的结果意味着以增值税改革为典型的减税政策会显著影响企业出口动态,利用好减税降费政策对于稳定出口、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02

目的国风险与出口商品质量 / 胡翠、胡增玺、许召元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国风险对出口商品质量的影响。理论上,本文在Borcherding和Silberberg(1978)的框架下阐述目的国风险对出口商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并得到目的国风险下降将提高出口到该市场上商品质量的结论。利用1985—2011年跨国面板数据,以出口国银行对进口国银行的贷款笔数作为出口国企业面临风险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国风险下降确实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质量,这与理论模型的结论一致。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风险下降对商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理解中国的“品质洼地”现象,能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一定启示。
03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 / 杜传忠、王梦晨

本文将技能劳动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引入价值链分工的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开放经济模型,运用CGSS调查数据和相匹配的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具有多维性,不仅直接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其效应还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本文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未达到一定水平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微弱;当知识产权保护过度时,会对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形成较大的门槛效应;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处于适宜水平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才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发挥最优促进作用。另外,不同技术层次行业、不同地区的门槛效应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04

僵尸企业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 / 李旭超、申广军、金祥荣本文分析我国僵尸企业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动态演进的影响。与2008—2009年相比,2011—2013年僵尸企业的数量占比下降,但资产和负债占比提高,这使得处置僵尸企业更加紧迫;僵尸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明显,与产能过剩行业有重合性。僵尸企业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向TFP驱动模式,其资产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总TFP增长率降低0.19个百分点。本文用动态OP分解方法将加总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企业进入效应和企业退出效应,发现僵尸企业阻碍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企业进入效应的作用为正,对企业退出效应没有显著影响。05

重点产业政策刺激制造业企业投资房地产了吗?——来自五年规划与上市公司的证据 / 王贤彬、谢倩文本文利用2006—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数据和手工收集整理的重点产业政策信息,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房地产投资的因果效应。实证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重点鼓励行业企业的房地产投资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受重点产业政策影响程度相对更大。机制检验表明,重点产业政策通过信贷、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渠道促进重点鼓励行业企业的房地产投资水平的提升。在三种影响渠道当中,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最大,税收优惠次之,银行信贷的中介效应最小。06

董事会断裂带与高管私有收益 / 梁上坤、徐灿宇、赵刚本文以2005—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董事会断裂带对公司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越大,上市公司高管获得的私有收益越高;公司内部环境的复杂程度会强化这一关系;董事会断裂带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区分私有收益对象,董事会断裂带对薪酬最高的前三名和前三名以外高管私有收益均产生影响;分解董事会断裂带类型,这一影响主要源于深层特征形成的断裂带;作用机制显示,董事会断裂带越大,高管越倾向于利用应计盈余管理操纵业绩而获得私有收益。07

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影响了企业的员工配置效率吗? / 蔡伟贤、杜素珍、汪圣国通过将2008—2016年间地级市层面的最低工资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本文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员工配置效率,主要表现为员工短缺程度的增加;成本效应是最低工资制度影响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主要机制;低学历低技能员工更容易因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被企业辞退,高能力员工则不存在这一现象;员工维权意识和议价能力的提升有效缓解了最低工资制度造成的员工配置效率的损失。本文为平衡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以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08

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创新吗?——基于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 钱雪松、丁滋芳、陈琳琳近年来,我国企业普遍受到融资问题困扰,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出台《物权法》这一自然实验切入,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引致的融资约束缓解冲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结果显示,《物权法》的出台促使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事件冲击前未申请专利企业而言,其创新行为未受到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融资约束缓解冲击推高了《物权法》出台前已申请专利企业的专利数量。而且,三重差分检验结果揭示出,融资约束缓解冲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在金融市场化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维度表现出丰富差异。本文不仅丰富了“法与金融”相关研究,而且有助于厘清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对进一步有效促进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09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与过度医疗——来自医院等级变化的证据 / 周魅、赵绍阳、付明卫本文以医院等级变化为背景,实证考察公立医院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过度医疗行为。首先利用医院层面的长时间追踪数据,发现过度医疗主要发生在评级之前,具体表现为:在评级前医院会明显增加设备投入和医疗人员引进,以满足相关评级指标要求,而此时由于受到医疗服务价格以及药占比的管制,医院主要通过提高住院率、检查费用等措施来进行收入补偿;在评级之后,医疗服务价格相应上调,但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及费用结构却没有随价格上调而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进一步利用医院与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结算信息匹配之后的数据,本文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医院在药占比的约束下,主要通过增加患者次均住院检查费用向患者转移成本,表现出在评级前药占比显著下降,检查占比显著上升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在评级后趋于稳定。10

中国寿险市场存在议价能力差异吗?——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分析 / 范庆祝、孙祁祥、冯璐由于行业背景、市场交易、供给方信息差异等因素,保险代理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议价能力可能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分析CHARLS数据包含的经验证据,评估了保险代理人和被保险人的议价能力及其差异。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测度寿险市场议价能力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然后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保险代理人和被保险人的议价能力及其来源。实证结论表明,被保险人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平均来说,议价能力差异使得市场达成的实际价格比合理价格水平低8.43%;同时,保险代理人与被保险人的净剩余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次,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死亡风险较高、年龄较大、偏好风险的被保险人,在和保险代理人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最终支付了比适合自身合理价格水平更低的实际价格,获取了较多的剩余。最后,我们从行业背景等供给侧视角对溢价能力差异的来源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1

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中介效应分析 / 解垩本文使用含有个体14岁时阶层认同、父母特征等回顾性调查的中国微观数据,引入人力资本积累作为中介变量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渠道,研究童年期经历贫困的效应。结果显示:没有经历儿童贫困的收入分布占优于经历过儿童贫困的收入分布,这意味着儿童没有经历贫困比儿童普遍贫困的社会福利水平更高;童年期经历贫困显著地降低了成年后的收入水平,并使得成年后陷入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教育作为中介变量在贫困代际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经历贫困引致的低教育水平占成人后收入下降效应的比例为20%左右,贫困线处于较高水平时,教育中介影响占贫困上升总效应的比例也在20%左右,达到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并不能完全克服儿童期贫困的不利影响;教育中介效应存在着城乡异质性,城市贫困代际传递中教育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远远大于农村。12

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 / 周利、廖婧琳、张浩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日人均消费支出1.9美元(3.1美元)的静态贫困指标还是贫困脆弱性这一动态指标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显著降低居民贫困的发生。具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促进收入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机制减缓居民贫困。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作用呈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并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对于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越能发挥减贫作用;而对于收入越低、社会资本越匮乏、健康状况越差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越显著,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初衷一致。



  《经济科学》简介  《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经济理论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经济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杂志于1979年11月创刊,第一任主编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担任。现任主编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经济科学》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经济理论,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经济科学》刊载内容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