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众评新基建:天使还是魔鬼?

刘胜军 亚当斯密经济学 2020-10-29
· 全文共 3170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人骗人比人传人还危险。——周其仁


作 者 | 刘胜军

笔者在“任泽平这个人,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一文指出:

• “新基建”作为一个严肃的战略概念,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对新基建概念的过度炒作和煽动忽悠。

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专家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理性的声音逐渐汇集成主流共识,澄清了那些 too young too simple too naive 的建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李剑阁:1)新基建要坚持市场导向要考虑在现有体制下,避免与实际脱节。有些地方将某些“新基建”的项目摊派给基层,如 5G 基站建设,这样产生不了投资带动效果,还挤占了基层的日常开支,扭曲了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市场的关系。2)简单的叫领导去采取刺激政策,好像一个人非常瞌睡的时候不断叫他喝咖啡,你干脆让他休息一下。当前单纯的提刺激政策也许不是一个好主意,从根本上讲,中国要渡过当前这个难关,我认为根本上讲就是改革和开放要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这才是出路。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1)“新基建”,仔细一看,实际是这些省多年的投资计划,并不是这一年的。而且,有的去年已经开始实施了。所谓的“新基建”,往宽了算,也就是 10% 左右,还是挑不起大梁。这里边有些内容,比如特高压输电、城市地铁等,列到新基建里面,比较勉强。2)“新基建”基本上都是企业投资,很难复制政府设立开发投资公司,推进“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思路。企业关注的是项目及投资回报,不会在效益尚未确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就斥巨资投资。寄希望于让企业扮演政府的角色,大力推进新基建有难度,也不合理。3)新基建是很有前景,今后中国也得投,但在目前这个关口,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定要认真分析。我们现在什么事都容易炒,炒起来以后可能最实际的就是股市上的反应,有些行业股票大涨,但这和真正的经济增长还是两回事。4)是不是光靠刺激政策就能把经济拉上去?如果刺激政策真管用,那美国和日本也可以往 6% 拉,他们为什么拉不上去?当前经济面对很大的挑战,应乘势推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发挥经济增长潜能,现在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中国能源网:特高压列入新基建,在能源圈里,很多专业人士是无法理解的。至少在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上,特高压输电与信息“新基建”,特别是与工业互联网是存在理念上的“代沟”。特高压是工业时代强调供给侧规模经济极端化的代表,而工业互联网是强调供需互动,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实现供需高度融合。一个强调的是供给规模的极端规模,一个是强调供需扁平互联。

3.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新基建”短期内在应对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方面作用是有限的——它解决不了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中小微企业倒闭问题。新基建量级不够,靠新基建实现经济反弹是一厢情愿。我们估算 2020 年 5G 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也就是 2000 多亿人民币。前一段时间有些媒体报道,31 个省已经规划了三十多万亿的基建项目,而且大部分是新基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们去年整个基建的同比增速只有 3.9%,在改革开放过去四十年里是极其低的一年。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大量级的基建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比较难找到同等量级的基建项目。……拟出台的政策如果会带来长期的结构性影响,那就必须特别谨慎。如果说政策本身导致了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那么这种宏观政策显然是非常不可取的。疫情本身没有长期的影响力,但是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却可能产生长期的影响

4.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推进“新基建”政府和企业要有合理的分工,企业先行,如果企业不行,政府再做。“新基建”应该加快部署,但是怎么部署,谁来做,还是要认真研究,不能政府企业社会盲目的一哄而上。

5.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目前政策的重点应该是救助,是设法补偿和维持受影响的企业和中低收入居民的现金流。相对于通过基建带动经济的想法,我认为救助性政策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就业,成本更低,成效更显著。为避免政策对市场的长期扭曲,干预政策最好是可逆的,即疫情一旦消除,政策就立即退出。救助政策无疑满足这样的标准,而基建等政策很难短期逆转,容易造成长期的扭曲

6. 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谓新基建,不着边的事情。八仙过海的前四仙——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这需要多少投资?厂房?设备?全投资在智力上的,拉动不了需求和就业。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有几个能干这些活的?这些创造不了就业。除了北斗导航,其他不是政府干的事情。后四个——5G、特高压、充电桩、高铁都是老基建了。不要过高估计 5G 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活端 5G 还用不到。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是关键应用,自动驾驶遥遥无期,工业互联网不是投资能够砸出来的-和消费互联网完全不同。充电桩就是个加油站的概念,特高压高铁都是四万亿的活,老基建。再说一遍:“保护私有产权,国退民进,放松管制,全面减税”,反正我就这么几句。

7.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成钢:当大规模地推动宏观政策时,立即得到好处的往往是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原本就不存在要破产的风险,所以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往往是给了国有企业锦上添花,而不能救真正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不能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我并没有反对财政刺激。财政刺激不意味着必须要政府花钱,可以是政府少收钱与其政府花钱,不如让每个中小企业自己能生存,让他们想法花钱,让经济不至于在这个冲击下被搞垮。而不在于政府怎么花钱搞基本建设。所谓新基建,强调的是高技术。高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即高度依赖市场。高技术只有在市场机制下才能发展得好。当经济原本就不是很健康,原本就在结构上有大量的问题、问题很严重的时候,再大规模地浪费就更吃不消了。

8.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及冯氏基金讲席教授陈志武:我知道有不少人一谈起“新基建”就很激动,他们认为这可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疫情的影响。客观讲,这不能解决正在恶化的就业问题,也不会给那么多因为疫情失业的人、因为疫情关闭的小微企业带来直接的实质性好处。2020 年不会、2021 年也不会。主张靠“新基建”来刺激中国经济的这些人和企业,主要是可以直接从中受益的群体。但很遗憾的是,那些在这次疫情中面对生存挑战的千千万万小餐馆、千千万万夫妻杂货店并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帮助。他们怎么样活下去?这些中小微企业每年创造了 80% 到 85% 的新增就业,如果这些企业活不下去,老百姓的就业马上就没了。所以,决策层要看到,新的东西、尖端的东西是蛮好的,但现在不是要靠发展尖端技术救经济的时候。那些尖端技术如果成功,也要等很多年才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帮助,但正在和将要受疫情冲击的老百姓和小微企业,怎么度过 2020 年、2021 年呢?从这次疫情中,很多人更加领悟到,简单追求经济增长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9.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传统基建讲的那些机场、道路、桥梁等等,很多是要政府投资去做的。新基建实际上已经有市场主体做起来了,投资主体应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主要是在规划、标准、法律方面提供支撑,为市场主体投资新基建创造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当前来看,要从“基于物的项目+投资”转向“基于人的项目+消费+投资”。对冲疫情影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应以扩大公共消费为前提

10.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不要期望再来一轮新的基建大潮,或靠房地产刺激来拉动经济,它的边际效应是越来越弱的。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