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党同上纪律必修课

彭学明 当代江西 2024-05-12

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马克思


经党中央同意,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说到光荣传统,想起一个故事。

在苏维埃共和国的心房瑞金,一直流传着“绑朱德一只手”的故事。

1933年8月,朱德带着两个警卫员从瑞金出发,去于都银坑检查工作。刚走出不远,两个站岗的儿童团员拦住警卫员,要他们拿出路条接受检查。

警卫员出发时忘记带路条,儿童团员说,没有路条,就要绑起来押送到县苏维埃。警卫员赶紧解释,这位是朱德总司令。

两个儿童团员听了,将信将疑。朱德想,规定是苏维埃政府定的,不能违反,于是说:“绑就绑吧。不过不要绑两只手,每人只绑一只手,行不行?”

两个儿童团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理由是:“他们说你是朱总司令,我们只信一半,那就只绑一只手吧。”于是,儿童团员把朱德和警卫员的手绑在一起,一行5人来到县苏维埃。

在大门口,正巧遇上县委书记,他定睛一看,吓了一大跳,两个“小鬼”怎么把总司令给“押”来了。县委书记一边急忙给总司令松绑,一边斥责两个儿童团员。

朱德对县委书记说:“你不应该批评他们呀,他们做得很好。受批评的应当是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带路条。”

第二天,朱德在群众大会上通报了这件事,表扬了这两个儿童团员,并题写了“提高警惕”4个大字奖给这个儿童哨卡。

“红小鬼”绑“大人物”的故事,映照老一辈革命家遵规守纪的自觉,反映在纪律规矩面前没有特殊党员,教育每个党员都应该加强纪律修养。

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制定党规党纪,为党员提供遵循;提高党员的自觉性,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谱成歌曲广泛传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专门论述党员的纪律修养问题;抓住重要事件进行纪律教育,使党员受警醒、知敬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提到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总体布局的高度,健全党的纪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先后部署6次主题教育都包含了纪律教育的内容。

这次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旨在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条例》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修正案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等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升为党规党纪,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最新成果。

我们要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不折不扣上好自学课,专心致志上好集中课,融会贯通上好研讨课,深刻剖析上好警示课,结合工作上好实践课,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感受很深的是,《条例》分别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清晰列出一百多条“负面清单”。

毛泽东形象地指出:“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

有一句话这样阐述: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纪律是块钢,谁碰谁受伤。虽不十分准确,却很形象生动。

六大纪律的“负面清单”,条条都是铁铸的戒尺,任何一条都不允许触碰。这里着重谈谈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

学习政治纪律,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政治纪律上明白什么呢?

明白政治纪律最重要的地位。在党的六大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明白遵守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内容。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恩格斯的《论权威》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我们有必要重温这篇著作中关于纪律的论述,这对理解《条例》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很有意义。

明白增强“四个意识”最终落脚在哪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我们要以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明白政治纪律的现实针对性。有的同志觉得政治纪律是“软”的、“虚”的,不太会犯错误。实际上,政治纪律不是泛泛讲的,现实针对性也很具体。《条例》列出了28条“负面清单”,应该让我们回过神来,警醒起来。

漫画/冯大美

学习廉洁纪律,始终做廉洁的清醒人

廉洁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为确保清正廉洁在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

廉洁纪律也有28条“负面清单”,尤其需要警醒。

我们在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时,目睹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落马官员忏悔时,总有几分惋惜,总会勾起联想。

一位原来口碑不错的干部到某市担任一把手时,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演绎前人的说法:来送钱者必是敛财人,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来攀关系者必是投机人。这说明他原本也是个清醒人,但一不留神,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受到纪律追究和法律制裁。

历史是深刻的国家记忆,是永久的人生启示。

《史记》中有两个关于官吏的词汇:酷吏和循吏。循吏寄托着司马迁对奉法、奉职、循理的吏治理想。奉法就是尊奉法律,奉职就是忠于职守,循理就是按规矩、制度和规律办事。

《循吏列传》文简而高、意淡而远,记述了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5位贤良官吏,前4位是国相,最后一位是法官,个个位高权重,各有作为。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相,司马迁选记了他的几件小事,其中一件说他特别喜欢吃鱼,但任何人送鱼他都拒不接受。“以嗜鱼,故不受也”,寥寥几字,极为传神显理,公仪休的清醒值得品味。

干部干部,既要干事,更要干净。这十多年,反腐不可谓不严,但一个个以前的“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在权力光环下丧失清醒的原因。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来干事创业具有战斗力,用来谋利徇私则会有自伤力。

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和社交过程中,往往也会滋生私心、名利心、虚荣心,甚至贪心。

有人形容,世界上最大的壑不是东非大裂谷,而是欲壑,欲壑难填。实践表明,廉洁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廉洁经常会面对私心杂念的侵扰,面对糖衣炮弹的袭击,面对功名利禄的考验。我们“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补钙壮骨、排毒杀菌、祛病疗伤、去腐生肌,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用《条例》戒尺约束行为,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确保黑眼珠子看到白银子也不装进袋子。

抵腐,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

有个场景颇有点寓意。一边是宝鼎高耸,“宝鼎”谐音“保定”——保持抵腐定力。一边是湖水荡漾,湖中观赏鱼成群游荡,有人投喂,鱼争食形成挤压,意识到危险马上挣扎着退出。

看来鱼也有自律意识,但据说鱼只有7秒的记忆,第二天又重复着昨天的往事,持久不可能,彻底就更不用说了。要保持抵腐定力不动摇,就既要有自觉的意识,也要有持久的毅力,更要有彻底的态度。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毛主席是如何读书的
孺子书房何以“芬芳”
“王婆”的红线为江西牵出了什么
一粒水稻种子的振“芯”之路
李小平:一支毛笔话古今

见证科举文化的“活化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