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农民剧团何以走向全国

康美权 上官志春 当代江西 2024-05-12

当戏曲与农民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吉水县,有这样一个农民剧团,剧团成员由农民老表组成,剧团团长在当地被称为“破烂王”“腐竹哥”,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剧团却走上了央视大舞台,深受乡亲们喜爱。
自2019年起,水南农民剧团成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的常客,其选送的采茶戏歌剧《绣红旗》和戏曲《帮扶》等播出后,红遍大江南北。多年来,剧团创作的《鹅缘》《腐竹缘》《水南腐竹情》等带着乡土味十足的戏剧节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
水南农民剧团“丰收”的秘诀在哪?一起来看看。

水南农民剧团采茶戏《童趣》剧照。水南农民剧团供图。

“破烂王”建起影剧院
吉水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起源于由歌舞小调演变而成的花鼓戏,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清代,水南镇华山村就有3个人演出的“三角班”。1952年,“三角班”发展成为农民剧团。1977年,剧团被评为全国先进农民剧团。
今年58岁的杨天义是土生土长的华山村人,在从小耳濡目染下,只读过三年书的他对戏曲小品的热爱越发浓烈。杨天义回忆,小时候在露天空地上看演出,一场大雨淋湿了看戏的农民,自己也成了一只“落汤鸡”,自那时起,自己便暗暗发誓:等长大有钱了,我要盖一座剧院,让乡亲们能像城里人一样,不管刮风下雨都可以看演出。
15岁就辍学的杨天义什么苦活、累活都抢着干,不仅干过搬运工、当过拖拉机手,还靠捡破烂来维持生计。凭着一股子韧劲和拼劲,两年后,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开起了一家废品回收站。又经过10年苦心经营,这位当初被人戏称为“破烂王”的27岁青年,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那些原来唱戏、演戏和看戏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加上人们娱乐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曾经热闹的唱戏演戏场景便难觅踪影。
2003年,杨天义用自家房屋作抵押,贷款40余万元,在水南镇街上建起了一座设备齐全的影剧院,他买来数字放映设备,并亲自当起了放映员。
用家里的房子作抵押,并且建的还是一个免费影剧院,这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大家都笑他是个傻子。当影剧院拉开演出帷幕,能容纳800名观众的剧场总是座无虚席,台下全是十里八村赶来看戏的群众,歌声、掌声、笑声不断。他打心底里觉得:值了!
水南是个大镇,戏剧底蕴深厚。看到影剧院如此大受欢迎,杨天义又开始着手创建农民剧团。他整合了几个戏班子,吸纳了爱唱会演的当地村民,组成了水南农民剧团。剧团演员由成立时的16人发展到现今的38人。演员们结合生活实际编排了《王氏劝夫》《墙头记》《鹅缘》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小品。
“人这一生总得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不能太计较得失。”杨天义感慨。21年多来,他每年免费为乡亲演出戏剧、放电影一千多场,观众达上百万人次。

水南农民剧团采茶戏《要幸福不要彩礼》剧照。 水南农民剧团供图。

“腐竹哥”办起加工厂
水南农民剧团属民间组织,所有支出几乎全靠杨天义撑着。单是演员的工资,一年就得10多万元。尽管有时也会被邀请去演出,但也只是收取一些运输费和演员的演出费。怎样才能维持剧团的长久运行?杨天义把目光瞄准了腐竹,决心做大腐竹加工产业以厂养戏。
水南镇位于吉水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甜润,当地所产大豆具有高蛋白、高营养价值、无污染的特点,水南腐竹是利用纯天然优质大豆与山区优质水源,采用纯手工制作工艺,天然晾晒而成,口感细腻有韧性,可煎可炸可煮。
腐竹在水南镇民间传承生产已有600多年,相传,明正统七年壬戌年(1442年),夏朗村已近半百的刘俨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其母有感皇恩,以豆水相合,精艺结晶,遂成腐竹,作为贡品托子呈送皇上。皇上品之,赞曰:豆与水之化合,人与艺之结晶,水南腐竹无愧于五谷之精华也,可称宴中佳肴哉……往后探亲,刘俨定要吃家乡腐竹,返京后,热情的乡亲更是将腐竹捎往京城状元府。状元竹由此得名。
水南腐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既是大众餐桌的美味菜肴,还是高血压和体胖者的食选佳品。但几百年来,一直仅限于群众自产自销,产量也有限。
为了学到过硬的水南腐竹制作工艺,杨天义向有经验的加工户请教学习,从选豆、磨浆、起皮、控制火候、自然晾晒……熟练掌握生产流程后,他创办了天意腐竹厂,主要生产水南腐竹,并把腐竹厂挣到的部分利润投入农民剧团的发展中。因此,他又多了个外号叫“腐竹哥”。
经过9年的发展,2012年,杨天义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腐竹生产线。在办好天意腐竹厂的同时,杨天义还带头成立了吉水县水南镇天意腐竹专业合作社。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专业合作社吸引了300 多农户参加,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在杨天义的带动下,目前水南腐竹厂达200多家,“水南腐竹”品牌也获评江西省著名商标,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水南农民剧团在水南影剧院演出。水南农民剧团供图。

“泥腿子”当起戏剧家
杨天义至今还种着家里几亩地,是个名副其实的“泥腿子”。
这个“泥腿子”对戏剧有着与生俱来的钟情,他不光做大了一个腐竹产业,也造就了一个戏剧梦工场;他将舞台搭建在泷江河畔,更搭建在淳朴的水南子民心中;他领着那些能歌善舞的村民,将带着泥土气息的民间剧目,送进了乡间村落,也送进了城市高雅剧场。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提升自己的戏剧修养,杨天义经常向农村老艺人,向市、县采茶剧团、文化馆的专家学者请教戏剧创作和表演技艺。他善于从农村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多年来他与团队一起创作了《鹅缘》《腐竹缘》《水南腐竹情》等20多个充满地域“泥土味”的戏剧节目。
2007年,由杨天义领衔创作的方言小品《鹅缘》获得全省农民剧团展演一等奖,2008年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2016年11月获“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剧目铜奖、优秀组织奖。同时参加了“2017《中国梦劳动美》‘五一’戏曲晚会”,获得好评。
水南农民剧团采茶戏《十送红军》剧照。 水南农民剧团供图。
2018年,水南农民剧团在深圳罗湖区文化馆“09剧场”登台表演。《腐竹缘》荣获特别推荐剧目、优秀剧目奖以及优秀组织奖三项大奖。水南农民剧团成为全国农民剧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也是我省农民剧团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奖励和最多奖项。
2019年,歌剧《绣红旗》和戏曲《水南腐竹情》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播出,杨天义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现场掌声雷动。
2020年,杨天义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成为全国屈指可数,以农民身份加入的中国剧协成员。
杨天义致富不忘乡亲,热心公益事业。他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最美基层文化人”,他的先进事迹和传奇经历不断激励人们艰苦创业,回报社会。水南农民剧团也成了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凤凰山”飞出“活雷锋”
聆听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催婚”与“恐婚”的较量背后
苏辙的高安岁月
探寻婺源一脉书香

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危局如何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