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制种人如何守好农业“芯片”

沈玉婷 陈乘 当代江西 2023-08-2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看一代又一代湘东制种人如何为中国人“吃得饱”和“吃得好”默默耕耘,把种子播向全国...


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粮食安全,种子是保障;现代农业,种业是基础。

地处湘赣边界的萍乡市湘东区,不仅有着“赣西门户”之称,还有着另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杂交水稻制种之乡

湘东制种业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初,半个世纪过去,湘东制种队伍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种济天下,从“解决温饱”到“粮食安全”,从“人工授粉”到“机械化”,从“散户单干”到“抱团发展”,一代又一代湘东制种人为中国人“吃得饱”和“吃得好”默默耕耘,把种子播向全国。

回顾往昔,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张理高等老一辈专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广袤田野里创造了粮食生产新高度。

如今走进湘东区的水稻基地,依旧能够感受到湘东制种人精神内核:坚忍执着、科学实干。

正在优质稻新品种实验田里劳作的农民。

追赶太阳的制种人

50年来,勤劳的湘东制种人像候鸟一样,在江西与海南之间来回奔波,他们常常把自己称作“追赶太阳的人”。

选出一粒好种子,造福广大种粮人,这是他们的目标和追求。

从中国南端到赣西腹地,湘东制种人凭着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技术,将南繁制种事业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产业,为湘东赢得了“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数湘东”的美誉。

“秋去春回、南来北往,这是种业人之常事。”江西北兴众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中华表示,自己是“制二代”,从父辈开始就是从事制种业,小时候经常跟父亲一起去海南,那时便种下“禾下乘凉梦”。

如今,梦想“发芽”,戴中华不仅成为湘东区特聘基层农技推广员,还是江西省首届“农业职业经理人”优秀学员,有了属于自己的育秧中心。

“别小看这个育秧中心,这里有200多个品种,单季育秧能力覆盖面积1万亩以上。”戴中华指着身后的智能化育秧中心说道。

如今,戴中华每年10月仍会追逐阳光来到海南,把种子带到海南再种一季,次年4月再把南繁种子带回湘东区进行新一轮的播种。

“我不仅是农技推广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我的初心和梦想。”戴中华坚定地说道。

通过一代代制种人的坚守,湘东区将制种大旗扛起来、传下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为进一步推动种业振兴,湘东区深耕基层党建这粒“种子”,成立了种业行业党委,构建产业链党建体系。

“通过党建引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实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湘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波表示。

种下数百个优质稻展示品种的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小种子撬动大产业

每年到了春意融融、万物萌发的季节,湘东区腊市镇水稻智能化育秧工厂大棚内,一摞摞秧盘整齐摆放,秧盘里的水稻种子长出嫩芽、生机盎然。

“我们都是‘订单式’育秧,种粮大户只需下发订单,25天左右,绿油油的秧苗就能出现在田间地头。”湘东区腊市镇水稻智能化育秧工厂负责人黄振波说道。

今年黄振波流转了2500亩水田种植水稻和制种,刨去成本,一年可赚120万元左右,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解决了周边30余名农户就业问题。

湘东区是制种大区,从事杂交水稻制种、销售、服务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在少数。

据统计,目前全区制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制种队伍达6000余人。参与南繁制种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专业制种公司和专业合作社12家,制种大户120余户。

小种子撬动大产业,也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在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十强企业——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仓储中心,工人们正忙着搬运杂交水稻种子。

“我们公司每年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约1000万斤,年产值可达2亿元,今年的订单已经接近饱和。”天涯种业技术人员邓鹏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的种子已远销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粒粒种子萌发着种业新希望。

近年来,湘东区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涌现出天涯种业、北兴众创等一批国家和省、市龙头企业,形成集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制种产业链,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湘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肖晓冬表示,湘东区在水稻制种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种子公司前来签订包销合同。但要从“制种大区”迈向“种业强区”,仍需提高“硬实力”,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

丰收在即的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博士生变身庄稼汉 

沿着湘东区麻山村幸福大道一路向前,一个现代化的水稻育种创新中心拔地而起。不远处的试验田里,欧阳由男正蹲下身子,观察早稻秧苗长势。

小麦色的面庞,粘着泥水的衣裳,与当地农民一般无二。

今年48岁的欧阳由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博士,过去的一年,欧阳由男几乎“泡”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围绕水稻育种开展科研攻关。

在欧阳由男看来,育种工作只有脚下踩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要像种子一样,向下扎根沃土,向上勇攀高峰。

“育种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没有长年累月的探索积累,很难研发出被市场认可的品种。”欧阳由男说道,“你看,这新育的苗长势不错,产量有指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攥紧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背后少不了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的“加持”。

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将湘东良种推向全国市场,2021年9月,湘东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2022年9月,双方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成立江西省早稻研究中心和江西农大水稻研究中心,为水稻育种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科技力量,进行规模化创新,目前湘东区已选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具有市场潜力的优良品种,全区累计审定125个(次)水稻新品种。中国水稻研究所推荐的“中佳早18”等早稻品种可每亩增产300斤,技术优势正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如今的湘东区,水稻种业创新加速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种业振兴,湘东区制种人始终在行动。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破解“看病难”,这家医院开出了什么“药方”
“七一”你会想起哪首歌?
玉山凭啥八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钢铁战士”这样炼成
探秘全国首个5G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
万寿宫何以成为古代江西人的“文化图腾”
500年才出一个王锡良!
国宝朱鹮缘何恋上婺源
“马前托孤”后续

赣粤“生态对赌”赌出了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