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经济和政治视角看比特币扩容

2017-06-19 黄世亮 闪电HSL

第0章 引言

比特币要不要扩容,如何扩容,这场争吵已经超过三年了,这是一场非常幸福的争吵,比特币现在是幸福的得了糖尿病发作,其他任何竞争币可能永远不会面临这样一场讨论。

我们现在争论的两种扩容技术路线,第一种是硬分叉链上扩容,直接扩大区块;第二种是隔离见证加闪电网络的链下扩容。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为什么争议这么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学上的分歧太严重。

 

 

第1章 比特币扩容经济学

经济学是建立在“稀缺”这个前提上的。

比特币之所以要扩容,就是因为区块空间是稀缺的。每一个发送比特币交易的人,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区块空间。而现在比特币系统对区块空间的供应就限制在1M,这导致平均10分钟平均只能处理2500笔交易。这就构成了严重的稀缺性。

解决这一类稀缺问题,其实人类特别熟练,有两种办法:第一就是扩大再生产,这是人类最常用的办法,既然东西不够了,就想办法去多搞些嘛。

比特币链上扩容,就是矿工扩大再生产。

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价格歧视。既然这玩意是稀缺的,那我就抬高价格,用来压制需求。

隔离见证的支持者,就是大量引用这种办法,压制支付能力差的需求,留住支付能力高的用户。

 

比特币扩容争议要解决的稀缺问题还有另一层稀缺,就是信任。信任的稀缺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不是随便能够建立起来的。

大家宁愿支付高手续费来使用比特币,也不愿意使用几乎免费的莱特币?就是因为对比特币的信任要大于对莱特币的信任。

比特币链上扩容就是一定要保住用户对比特币的信任基础上,扩大再生产。

而比特币链下扩容方案,使用隔离见证之后的闪电网络,就是希望借用比特币链上的信任基础来建立用户对闪电网络的信任。

这两种方案都是想要继承用户对比特币的信任,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方案的支持者都不能主动创造一条新的链的原因。重构信任太难了。

 

如果我们要对这两个解决稀缺的方案进行价值观的判断,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什么算是好,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定义。有人认为应该以矿工收益最大化为最优选择,要想办法让矿工收到更多的手续费为最佳方案。

有的人认为应该以技术最优化为最优选择,能够使用更精巧的软件设计。所以支持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

有的人认为应该是用户为本,以用户体验为第一思考原则。

这些价值观的判断是没有办法调和的,一地鸡毛,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该派博弈论上场了。

 

第2章 比特币扩容中的博弈论

两个小男孩分一块蛋糕,他们就特别容易打起来,因为一个总是认为另一个分的更多。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一个孩子切蛋糕,另一个孩子分蛋糕,切蛋糕的孩子知道分蛋糕的人一定会拿走更大的那一块,所以他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切的平均。这种平分的策略并不是依赖于孩子的大度,或者他们是讲究公平,这完全是利益的驱使,这是最简单的博弈论案例。

博弈论不是研究相互妥协的学问,博弈论也不是研究概率的学问。博弈论研究的是当你的同伙也在谋求自身利益的时候怎么选择才是最好的学问。

 

最著名的博弈论问题就是囚徒困境。

著名的博弈论研究专家阿克塞尔罗德设计了一个“重复研究囚徒困境”实验,并且写了著名的《合作的进化》一书,

这个实验就是让参与者不断做囚徒困境的实验,并且每一次实验都会将上一次的实验结果告诉参与者,然后再进行下一轮决策。阿克塞尔罗德用这个实验寻找到,最佳的生存策略。

实验的结局,就是“一报还一报”的策略是表现的最好的。

所谓的一报还一报就是参与者首先默认和对手合作,如果对手合作,则继续合作,如果对手不合作,则下一轮采取报复。

一报还一报的策略,首先在情感上相信对方是好人,主动和对方合作,只要对方以德报德,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但一旦对方背叛了他,则在下一轮立刻采取报复的策略。如果对手又采取合作姿态,则原谅他,继续合作。

这种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被全社会广泛使用,尤其是被用在人际关系处理。这是既要合作又要竞争的双方能够谋求最佳利益策略

在比特币系统中的各个生态节点当中,也应该参考“一报还一报”的竞争合作策略。

比如矿工和core开发者之间谋求共同利益时,矿工首先默认合作,跟开发者谈判获得双方利益妥协的方案。最著名的香港共识就是这种默认合作的结晶。

一旦发现开发者背叛了矿工的利益时,违背了香港共识。矿工应该立即采取报复的策略,而不是采用绥靖讨好,寄希望对方改过自新的幻想策略。

bu暴出了第一个漏洞,并且让矿池损失了一个区块时,也应该立刻对BU发出报复,而不是什么也不做继续单方面采用度蜜月的策略。

这种一报还一报的策略,不需要使用阴谋,不需要背地里搞小动作,而是公开透明自己的策略。默认合作,以德报德,有仇必报,有恩必原谅。

这样才不会纵容对手犯错误,最终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也能激励对方,也能给其他的开发组更多的机会。

如何执行这种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在比特币的生态环境里,这种去中心化的结构里,合作和报复,往往找不着对象。就像Core开发组就从来不承认他们签了香港协议。

这里的合作和报复,并不是有确定性意思的词,只是代表两个倾向。实际行动,具体如何选择?

这时候就需要政治学问上场了。

 

第3章 比特币扩容政治学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布鲁斯提出了一个相当完美解释各种政治现象的理论。

这个理论将任何政治格局使用三个数字来描写。以国家为例,政治格局就被以下三种人数决定了:

  1. 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领导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力。

  2. 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领导人有影响 力的人。

  3. 胜利联盟:必须依赖他们,领导人才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

 

胜利联盟的人数是对政治格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领导人工作的本质是为联盟服务,因为联盟有推翻领导人的能力。如果联盟人数很多,这样的国家一般表现为民主国家,反之则是一个独裁国家。

 

使用这套理论,也可以完美地解释比特币扩容战争的政治格局。

Core开发组对比特币整个生态来说,一直是事实上的领导层。

而矿池,则是维持开发组统治地位的胜利联盟。

矿工则是实际选民。

而广大持币用户,则是名义选民。

 

bitcoin classic的出现,第一次动摇了Core开发组的领导人地位。Core开发组是一个政治经验非常丰富的组织,立刻买通联盟,通过香港共识,Core开发组维持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BU的出现,则是矿工这个胜利联盟开始对独裁者的反击,执行弹劾领导人的行动。Core老道的政治经验再次出手,他们一边瓦解矿工联盟,另一边发动名义选民来稀释掉矿工联盟的投票权,也就是通过UASF,即用户激活软分叉来消弱矿工联盟的政治地位,还通过组织水军,使用舆论攻击的方式来增加名义选民的影响力。

矿工联盟反制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真正结成联盟,使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就非常有效。

矿池结盟,以及出现大矿池,会不会形成新的独裁者?使用这套政治三围理论可以认证,并不会。

因为对矿池来说,名义选民是全体矿工,实际选民是加入矿池的矿工,而胜利联盟等于实际选民。这样的政治格局对矿池来说是无法独裁的。

 

第4章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扩容这场争议,

两种技术方案分别对应着两种的经济学模型,

两种经济模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合作和竞争需要使用博弈论;

博弈论中最有效的策略是一报还一报;

掌握博弈论需要深刻理解人类社会政治学。

 

矿工和矿池,是比特币政治格局里至关重要的实际选民和胜利联盟,在最有利的时机没有采用一报还一报这个最有效的博弈论策略,导致了比特币开发组独裁。独裁者正在发动名义选民稀释掉矿工联盟的权力,当权力丧失时,就会失去更多。



(如果您觉得好,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闪电HSL,也欢迎加我微信号:1311688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