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新论】裴植: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及其内在统一

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及其内在统一

内容提要: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内在禀赋,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验和洗礼,内涵更加丰富、特征更加鲜明、内在统一关系也更加紧密和牢固。党的理论自觉的内涵,主要是指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的根本理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觉把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经验、结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自觉的特征,从理论维度看表现为既充分肯认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和价值,也充分肯认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从实践维度看表现为具有鲜明的实践标准和实践导向。党的历史自觉的内涵,主要是指始终自觉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时代大势,以及始终自觉牢记和承担历史使命,并为完成这一使命而不懈奋斗。党的历史自觉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现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一体贯通,以及致力于把党对历史的感悟升华为指引党的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为特征。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具有鲜明的内在统一关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历史自觉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是系统梳理、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与成功经验的一把“锁钥”。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内在禀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验和洗礼,内涵更加丰富、特征更加鲜明,两者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也更加紧密和牢固。深入探讨党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及其内在统一,是从本体视域深入理解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与创造的历史三者有机统一的基本方法,也是从历史过程与历史路标相统一的角度考察阐释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基本遵循。


一、党的理论自觉的内涵与特征


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理论自觉,是指“理论主体对自身‘是什么’的认识,即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质的规定性,把自己与他者区分开来”。由此可知,理论自觉实际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理论主体所信奉的理论异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和思想理论;二是该理论主体坚定地选择和坚持这一理论,并且主动与其他理论、流派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作出明确的“切割”。就党的理论自觉而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所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另一方面,面对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成功实现了进行理论创新与推动实践发展的统一。可以说,党的理论自觉,既包含理论自觉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共性内容,同时又因其所面对的特殊环境和所担负的特殊使命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党的理论自觉的基本内涵

对党的理论自觉内涵的揭示,可以从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程着手。首先,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的根本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等就已经不约而同地认识到,“马客士(Marx)的功业”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应当按照“马克斯的方法”“俄国式的方法”改造中国与世界;也认识到“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应该“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依据“共产主义原则”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指出要以此作为“收纳党员之标准”。8个月后,中共一大颁布《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包括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以及消灭阶级、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在内的“本党纲领”,并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的口号,表达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切服膺和自觉信仰。面对党成立初期党员思想理论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明确要求“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1922年6月,时任总书记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也提出,中国共产党将“组织出版《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康民尼斯特丛书》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秉持自觉接纳、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而这也明确无疑地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自觉意识。

其次,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作为立志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当时中国的实际。在中共二大召开前一个月,我们党颁布了党的历史上首个“对于时局的主张”。在该“主张”中,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但是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付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随后,中共二大将该“主张”所阐述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发展为包括“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的最高纲领和包括“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等内容在内的最低纲领。有学者指出,中共二大除了把党的奋斗目标作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区分外,“尤为重要的还在于它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群众运动以及思想斗争几方面极具实用性的独特的创造和经验”,这样一种“极具实用性的独特的创造和经验”,从根本上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时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一系列论断用于中国实际的理论呈现和结果反映。可以说,以中共二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已经自觉地树立起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俄国化的最新成果——列宁主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而这也构成党的理论自觉基本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中国共产党自觉把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经验、结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恩格斯的论断鲜明地揭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面对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以及主题之下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化中国”目标的同时,也在自觉地把实践当中正确的经验和结论加以理论性的总结提炼,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着“化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以自觉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我们党能够“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党的理论自觉也被赋予了鲜明的实践意义。

(二)党的理论自觉的主要特征

特征,即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征象、标志和特点。党的理论自觉的特征既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源于用以指导这一系列实践的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因此,对于党的理论自觉的主要特征,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

从理论维度看,党的理论自觉的特征表现在,既充分肯认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和价值,也充分肯认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理论,均具有严密性、深刻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理论之所以能够对外在事物作出解释和说明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自然也具备这些特点。不过,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存在显著的不同,这种显著的不同在于它能够帮助真正信仰它的先进分子“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独具的优势,这一优势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形成理论自觉的根本前提,而理论自觉的真正形成则有赖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不断地把科学理论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来强化和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改造世界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始终是清醒的、自觉的。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也深刻地揭示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肯认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的卓越品格和崇高地位,由此,中国共产党也就自觉地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理论自觉的鲜明特征。

在清醒地、自觉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和价值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自觉地认识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意味着自觉地认识到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且也意味着自觉地与教条主义划清界限。从毛泽东1930年郑重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到1938年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孕育形成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继出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理论自觉的实际行动昭示着对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的尊重和对教条主义的否定,而这也铸就了理论维度上党的理论自觉的又一鲜明特征。

从实践维度看,党的理论自觉具有鲜明的实践标准和实践导向。有学者指出:“反映客观存在,在实践中观念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相互关系和历史过程,这是理论的首要本质。”理论的“首要本质”规定了理论自觉的基本依循,因此实践性也是党的理论自觉的鲜明特征。党的理论自觉的实践性特征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以实践为标准和以实践为导向两个方面。

所谓以实践为标准,是指党的理论自觉始终有一个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实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十分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很早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推动了革命和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当然,毋庸讳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因为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致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挫折的情况。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受到挫折,并不是因为我们党没有形成理论自觉,而是因为在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党的理论自觉受到了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潮的严重干扰,从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由此可见,理论自觉的树立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为其“保驾护航”,这个标准只能是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地位,而确立实践之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身便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自觉的一次明确宣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理论自觉有着以实践为准绳的鲜明特征,这一特征也内在地保证并促进了党的理论自觉的落实。

所谓以实践为导向,是指党的理论自觉最终应落脚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上来。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党的理论自觉的导向和落脚点,乃是由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改造世界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决定的。不论是邓小平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评判标准还是习近平所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基于理论自觉这一前提来推动实现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不断提升获得感。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就没有行动上的执着和勇毅,没有行动上的执着和勇毅自然也就不会有事业的持续推进和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以实践为导向,自觉地把党的初心使命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期盼统一起来,凝结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意识,这是党的理论自觉的又一特征,也是党的理论自觉的优势所在。


二、党的历史自觉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而且有着强烈的历史自觉。所谓历史自觉,是指运用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担当历史使命、创造历史伟业的主动意识、理性认知和正确态度。党的历史自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等进行客观的审视、分析和研究,达到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涵育历史思维、增益历史智慧等目的,为党所领导和开展的事业提供历史参鉴。二是把自己摆进历史进程当中,以自己所领导和开展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使命任务的阶段性达成实现对历史的创造,从而掌握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的自觉态度是我们考察分析党的历史自觉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遵循。

(一)党的历史自觉的基本内涵

党的历史自觉的基本内涵非常丰富,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时代大势。历史的价值在于它客观地揭示了古往今来的治乱兴衰规律,为后人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提供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因此,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一个成熟的政党所应具有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分析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自觉的姿态把经过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落实到实际当中。习近平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明确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我们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也是顺应时代大潮的产物。……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我们党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始终自觉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时代大势,由此,我们党才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牢记和承担历史使命,并为完成这一使命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且在这些斗争中务必取得胜利。因此,党的历史自觉不仅体现在始终自觉牢记和承担历史使命,而且体现在充分认识到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具有艰苦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后,依然能够自觉地扛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百折不挠、接续奋斗,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历史自觉一方面立基于把历史作为审视、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探察、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则是自觉地置身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以自身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实质性地影响和改变历史的走向或者加速历史的进程,从而实现对历史的新开拓和新书写。正如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使得“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这一“由被动转为主动”和“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觉和积极主动的作为影响和改变历史的走向、加速历史的进程以及开拓和书写新历史的精准概括。

(二)党的历史自觉的主要特征

关于党的历史自觉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党的历史自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重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习近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党的历史自觉的合规律性特征体现在我们党始终自觉地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谓自觉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指我们党始终牢牢抓住人心向背这一根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所谓自觉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抓手,并不断以实践的发展来推动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的创新;所谓自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精准研判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并以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打破对西方模式的“迷之信仰”,丰富了人类通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党的历史自觉的合目的性以合规律性为基础和前提,具体体现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视历史为“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老师”,表明我们党既要树立并维护历史的尊严和地位,又要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掌握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打下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历史自觉与党的初心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基于其历史自觉而生发出初心,中国共产党对初心的执守则进一步印证和昭示了其历史自觉。

第二,党的历史自觉实现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一体贯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立志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其对历史之作用的认知早已超越了历史这个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意涵而呈现出明显的“外溢”特征。历史之作用的“外溢”是相对于历史是“记录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这一共识性定义而言的,是在共识性定义基础上的丰富和扩展。党的历史自觉当然也包括对过去事件和活动所进行的学习和理解,不过,在学习理解过去事件和活动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因此,贯通过去、当下和未来,就成为党的历史自觉所具有的一个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把过去、当下和未来一体贯通起来,乃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从历史当中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第三,党的历史自觉致力于把党对历史的感悟升华为指引党的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党的历史自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鲜明的目标指向,这个目标便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历史自觉既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对于历史嬗变及其未来发展的自觉认知,同时也是知行结合层面对于历史所赋予使命和责任的自觉感悟。中国共产党对于历史嬗变的自觉认知和对于历史使命的自觉感悟,既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引党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正是因为党的历史自觉所具有的这种精神伟力,我们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才能不断增强奋进勇气和磅礴力量,也才能真正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的内在统一


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既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内在禀赋,也是我们用以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一个重要视角。因此,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和价值,又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功能和作用,而且不论是本体论层面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功能和作用,两者都是内在统一的。

从本体论层面来说,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统一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独特政党属性。独特的政党属性自然会铸成独特的政党素质,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就是中国共产党独特政党素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形成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的政党素质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烙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印记,从而与生俱来地掌握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先进理论与落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使得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弥合因这种张力而产生的不适应性,因而在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重任的同时,主动去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思想武器运用于中国并使其不断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就成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积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承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重任的历史自觉以及思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自觉就应然而生。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民性的政党属性是确定的、一贯的,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也是确定的、一贯的,因而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也是确定的、一贯的,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素质的直接体现,都源起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党属性。

从认识论层面来说,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的概念本身即内含着不论是理论还是历史都可以被认知的逻辑前提,在这一逻辑前提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对理论和历史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就构成了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得以成立的最重要的认识论基础。面对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不断形成对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推动事业的发展,而这一过程就有赖于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在认识论层面发挥作用。就理论自觉来说,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当中形成的感性的、片段的正确认识需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自觉加工,进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片段到系统的认识的转变和升华。这一转变和升华的过程就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其结果则体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点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话语也会有所不同,之所以如此,乃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基于理论自觉而对不同的客观实际作出具体分析得出针对性认识的结果。就历史自觉来说,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研判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考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解答,有赖于中国共产党自觉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主动顺应时代大势,而这恰好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秉持的历史主义态度和科学历史思维。因此,正确认识变动不居的世情和国情,正确认识与时偕行的时代和社会,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党的历史自觉在认识论层面所面对的重要任务和课题。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党的理论自觉还是历史自觉,都鲜明地体现出从得出正确认识的角度服务于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征,因而在认识论层面,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也是统一的。

从方法论层面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探索。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与激荡,中国共产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道必须答好的必考题。在“既利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正向因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通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向发展”的过程当中,牢固树立自觉意识,把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运用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此前和当下一直在做、今后也依然要做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不仅是一种意识和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和路径。当然,作为方法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所要解决的并不是某个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要在一般意义上实现对重大问题的解答。比如,理论自觉作为方法,包括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地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自觉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等。历史自觉作为方法,要求做到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大势,自觉扛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等等。不论是理论自觉还是历史自觉,其方法论意义都鲜明地指向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断进行方法论探索和创新的根本动力。因此,党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不仅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而且二者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探索和创新中形成了目标上的统一。

作者简介

裴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 | 《理论探索》2022年第5期

排版 | 陈艺文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

学者新论

裴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论析

程美东:千年变局与中华民族发展

程美东: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与写作风格

程美东: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成员的历史命运及其形成原因

程美东:论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与中共党史教育

程美东:纵论中共百年历程

周良书: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思路与方法

周良书:政治家的历史意识——从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编写谈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