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新论】程美东等:关于英美俄日等13国对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情况报道的述评




关于英美俄日等13国对新冠肺炎疫情

早期情况报道的述评

北京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程美东等)



摘要:文章重点收集整理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埃及、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13个国家70多家重要媒体2020年1月初到2月中旬期间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文章从疫情进展、各国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举措的评价、各国对于疫情的反应等几个方面梳理了上述媒体的认知情况。这些报道材料从总体上看有不少客观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报道对于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中国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以及高效的防治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应对、高度重视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肯定态度,对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世界卫生健康所展现的牺牲精神和负责任态度是赞赏的。多数国家和民众对于中国发生疫情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了同情和支持。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信息了解渠道的有限,更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固有的偏见等因素的存在,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也有一些不实和偏执之处,个别甚至有恶语中伤、刻意诽谤之语。作为一个自信的大国,中国绝不会因为赞扬声而沾沾自喜,也绝不会因为恶语相加就勃然大怒,我们要用开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怀、自信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我们的确需要对于那些负面的倾向性报道认真留意、不能马虎,否则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些追求特殊利益、目的的势力和人物所设置的圈套当中,那样就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报道;外国媒体;中国形象









一、文献来源


1.英文文献。主要选自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当地时间,下同)以下英文主流媒体的报道: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费城询问报》和CNN(美国有线电视网);英国的《伦敦标准晚报》和《旁观者周刊》;加拿大的CBC(加拿大广播公司)和《环球邮报》;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时代报》《悉尼晨锋报》。共搜集篇目545篇,其中与中国政府直接相关的共118篇,文本收集量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


2.俄文文献。主要收集了自2020年1月初至2月20日俄罗斯10余家媒体,主要包括:俄罗斯塔斯社、俄罗斯国家通讯社(俄罗斯最大的通讯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简称卫星社,Спутник)、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简称俄新社,РИА Новости)、《劳动报》(Труд)、《生意人报》(Коммерсантъ)、《独立报》(НEзAвисимAя газета)、《消息报》(Известия)、俄罗斯媒体公司《俄罗斯商业咨询》(РБК,RBC)、列格努姆(REGNUM)通讯社、线上新闻网站《俄罗斯日报》(Газета.ru)等媒体,以及俄罗斯外交部、卫生部、教育与科学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公告。


3.日语文献。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初至2月14日日本NHK的每日系列报道23篇以及《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时事通讯社等日本最具代表性的6家主要报纸的社论等共6篇相关报道。


4.法语文献。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20日至2月16日法国《世界报》《费加罗报》《解放报》《回声报》《挑战》《十字架报》及法新社等主流媒体的25篇报道。此外,文章还采用了一些来自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材料,以求更全面地展现舆情相关信息。


5.德语文献。选取2020年1月18日至2月中旬德国《焦点》《南德意志报》《时代周报》《日报》《中国网》及《青年世界报》等作为文献研究来源。


6.韩语文献。以2020年1月1日至2月16日6家韩国主流新闻媒体、3家朝鲜主流新闻媒体的官方网站上登载的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193篇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6家韩国主流媒体包括韩联社(韩国联合通讯社)和《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韩民族日报》《京乡新闻》,3家朝鲜主流媒体包括朝中社(朝鲜中央通讯社)、《劳动新闻》和“我的祖国”(Naenara)。


7.阿拉伯语文献。选取2020年1月9日至2月11日阿拉伯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3家主流媒体——埃及《金字塔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相关新闻报道515条。

 

二、各国媒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概述


(一)英美等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在美国媒体方面,2020年1月9日CNN报道了中国出现SARS状病毒①。1月21日,美国确诊第一例病例,围绕疫情起源和防范措施的报道数量开始迅速上升[1],同日宣布研制相关疫苗。1月下旬开始,各报纸先后频繁出现关注武汉封城、武汉医疗物资紧缺、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国抗疫措施、美国撤回外交官和侨民及美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压力、措施和影响的报道。1月31日,媒体开始批评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种族歧视问题[2]。2月4日起,陆续报道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亚太地区的疫情。


作为英国媒体的代表,《伦敦标准晚报》从1月20日开始报道新冠肺炎疫情[3]。从1月27日开始,媒体报道英国政府的撤侨动态[4]。加拿大《环球邮报》的第一篇相关报道出现在1月21日[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时代报》的第一篇相关报道则出现在1月22日[6][7]。对比而言,加媒更关注种族歧视,澳媒更关注撤侨隔离点。其余报道的重大事件点和题材与美媒相似。


总体上,报道集中在疫情实况、撤侨措施、国内防护、病毒影响等话题,四国媒体普遍表示国内疫情可控,公民正在有序撤回,不必过度恐慌。

(二)俄罗斯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俄罗斯塔斯社2020年1月10日报道,“据中国研究人员称,实验室测试的初步结果表明,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8]。1月11日报道了武汉卫健委公布了首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死亡病例[9]。1月13日报道了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海外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并称不排除因新型冠状病毒召开紧急会议[11]。1月14日报道了病毒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但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12]。1月19日多家媒体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目前中国当局公布的确诊病例数远低于实际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13]。


总体而言,相比其他国外媒体,俄罗斯国内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时间早,响应更为及时,且俄罗斯塔斯社、俄新社等权威媒体及时跟进疫情相关情况、动态,持续关注。


(三)日本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日本NHK2020年1月21日报道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性及其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②。2月10日报道了在华多家日企开工和物资供应的情况。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疫情扩大不能复工对日本国内生产总值造成的影响可能会达到1%左右,且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报道引用中国民间智库恒大研究院于1月31日公布的报告,指出可能造成中国GDP增速停留在5.4%,再加上和美国的贸易战,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走向③。同日,NHK还指出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是因为非洲猪瘟和内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④。


(四)法国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2020年2月13日《回声报》称湖北省新任领导上台后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激增,使人们“担心疫情发展的真实程度”[14]。同日,《费加罗报》发表对此次疫情峰值估计的报道,指出中国方面的预测较乐观,世界卫生组织仍持谨慎态度[15]。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补充说,提倡人们“极端谨慎”,因为“这种流行病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16]。2月16日,《世界报》报道了当前北京加强隔离管控的情况。文章指出,中国全国除湖北以外的新增病例持续下降,中国官员对抗疫充满信心;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官方公布向好的疫情数据与实际不断强化的管控措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17]。


(五)德国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2020年1月18日起《时代周报》《明镜》等报道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怀疑来源与中国防疫措施[18]。2月13日《日报》报道了疫情对政治生态和经济的冲击[19]。


(六)朝韩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朝鲜和韩国政府就新冠肺炎疫情一致向中国表示了支持和慰问,肯定中国政府在防疫工作上的努力,表达了对中国早日克服困难的祝愿。这样的官方态度也成为了两国媒体报道的普遍基调。


朝韩两国领导人就新冠肺炎疫情在精神上对中国表现出了支持和关心态度。韩联社2020年1月28日报道指出,韩国总统文在寅肯定了中国及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并表示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韩国愿向中方提供所需支援与协助[20];随后在2月3日的讲话中,文在寅再次表明:“中国的困难也是我们的困难,作为邻国,我们必须给予支持与合作。”[21]同样地,朝鲜《劳动新闻》2月2日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表示朝鲜党和人民把中国的这次疫情事态当作自己的事而感到痛心,真心愿意分担其视为兄弟的中国人民经受的痛苦,愿与中国人民共同承受考验;他也相信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战胜疫情[22]。


在物质上,朝韩两国政府也表示对中国提供资金和物资的支援。据韩联社2020年1月30日报道,韩国外交部决定向中国紧急提供价值达500万美元的医疗防疫物资,助力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3]。《朝鲜日报》2月11日报道,首尔市长朴元淳表示将向中国12个新冠肺炎疫情城市支援价值6亿韩元的物资,并用中国成语“相濡以沫”来表示两国应在困难时期互相帮助[24]。


但韩国社会公众对中国疫情的态度存在不同的声音。一方面,韩国部分高校的学生和专家积极声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例如,据韩联社报道,建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在官网打出“为中国和武汉应援”的中文标语,还在校内悬挂横幅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油打气[25]。但另一方面,韩国社会也出现了由于恐惧新冠肺炎而嫌恶、敌视中国人的情绪。最突出的表现是韩国人呼吁政府全面禁止中国人入境[26]。韩国家庭保姆、大型超市职工等会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工作尤其会避免雇佣中国人[27]。针对这种现象,官方和专家学者积极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和敌对情绪,例如在《中央日报》1月28日的报道中,南宫仁教授表示应警惕对病毒的“过度恐惧”和“陌生人恐惧症(嫌恶外国人)”现象[28]。


(七)阿拉伯国家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在3家媒体中,《金字塔报》和阿拉比亚电视台都更多地关注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疫情的反应,半岛电视台则更多地关注中国社会对疫情的反应,3家媒体对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社会反应、中国政府反应、疫情的发展和疫情的影响等,都给予认真的关注和及时的报道(表1)。《金字塔报》转载美联社的评论指出,武汉封城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努力[29]。关于武汉建成临时医院,半岛电视台2020年2月3日的报道称中国政府在8天内建成医院“令人惊讶”⑤。3家媒体对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透明度表示肯定,认为较非典时期有所提升。《金字塔报》2020年1月23日报道指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政府及时公开信息获得好评;报道同时援引习近平的发言,指出中国政府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30]。

三、各国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的评价


(一)英美等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1.对中国政府国际合作的评价:病毒识别快速,反应高效负责。西方媒体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在疫情初期快速识别病毒并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信息的举措。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ackay教授称,中国人快速识别测序病毒并将该信息发布给WHO的行为“已做对了一切”[31]。《新闻周刊》称中国疫情暴发前共享2019-nCoV的新闻比非典期间更透明,中国科学家研究和共享信息的进步也是举世瞩目的。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为全球下一步的防疫对策奠定基础①。在国际合作上,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是有目共睹的。


2.对中国政府的评价:早期反应延迟,后期快速高效有力。西方媒体对疫情早期的应对颇有微词,部分报道对早期新冠肺炎疫情的规模有质疑之声,但国外媒体针对“武汉封城”的做法普遍认为反应速度和重视程度比非典时期有明显进步[32]。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中国识别病毒,对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与世界共享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关闭中国主要交通枢纽的决定被称赞为“一项非常有力的措施”[33]。《悉尼晨锋报》报道了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有力措施,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开放性、透明度和责任感的赞许[34]。


3.对建立临时医院和动员军队抗疫的评价:中国速度,中国特点。有报道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拥有令人惊讶的反应速度,转引新华社的报道称“这是中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病毒暴发的关键战斗的最新进展”[35],或称“武汉的两个机构可以极大减少死亡率”[36]。负面评价认为,如果缺少医生和有效的医护工作系统,新建医院将无济于事[37]。


(二)俄罗斯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俄罗斯媒体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的防疫措施。在官方报道方面,2020年1月31日起,俄罗斯总统普京三次表示俄方将尽全力帮助中国抗击疫情。2月5日,普京强调了发展俄中关系的重要意义,表示 “我一直密切关注中方的防控疫情工作,中国政府采取的大规模、强有力措施令我深受触动,令人称赞”[38]。2月10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在政治和经济层面对俄中关系发展造成负面影响[39]。2月1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中方在处理疫情中的努力成功且透明,俄罗斯十分感谢中方所做的努力。”[40]2月21日,总统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通过外交途径就不扩散冠状病毒与中国达成协议,俄罗斯不会采取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措施[41]。


此外,俄罗斯媒体对中国对国际社会及时公开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也非常赞赏[42]。多家俄媒报道了十天内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两所集中收治患者的传染病医院,对“中国速度”表示赞叹。


此外,针对中国疫情,俄罗斯社会和民众表现出善意和支持。2020年2月9日,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指出,许多俄罗斯民众都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支持中国抗击疫情的文字或视频[43]。众多高校学子录制视频为中国加油。


(三)日本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日本媒体NHK主要通过转述已有言论评价中国。除关注网络舆情外,对于中国民众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民众大量购买口罩的行为、医疗工作者工作辛苦和防护不足、中国人感谢日本人民援助等事件。日本媒体还分析了中国人吃野味的背后原因,包括养生、炫富和社交媒体需求等。


(四)法国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1.对与国际机构合作的评价:比2003年非典时更公开透明。在疫情暴发的早期,法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都给予了较为积极的评价,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比2003年的非典危机更有准备,与国际机构合作的举措说明中国政府此次的应对更公开、透明。《解放报》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政府的危机处理感到满意,认为中国在疫情监控与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44]。


2.对武汉实施封城隔离的评价:态度坚定的严厉措施,但也有质疑声。2020年1月24日,《费加罗报》报道了武汉实施交通管制的状况。报道评价称,这是本次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在国际社会忧虑目光的密切注视下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报道同时指出:一些专家担心,相关措施可能为时过晚,不足以遏制疫情传播[45]。1月28日,《世界报》发文质疑封城隔离措施是否有效。文章强调,“隔离”的有效性取决于当局落实隔离行动的速度,有时也可能适得其反。文章还指出,不加选择地将没有症状但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和健康人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加快病毒在狭窄区域内的传播。限制人们行动的措施也可能会引起恐慌,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46]。


3.对在武汉建立两所医院、动员军队抗疫的评价:令人震撼的强有力反应。2020年1月27日,《费加罗报》报道了武汉临时医院的建立。该报社评指出:中国动员部队军人前往武汉抗击冠状病毒的场面令人震撼,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似乎令世界卫生组织放心[47]。


4.对于更换诊断标准的评价:措施务实。2020年2月13日,《十字架报》报道了中国在更改了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后当天确诊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文章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地方高层领导的更换有关[48]。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岩田健太郎则认为,面对缺乏筛查测试、医护人员和空间不足的问题,中国当局采取了务实的措施,因此更改诊断标准这一举措可以理解[49]。


(五)德国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青年世界报》肯定了中国政府为遏制新冠病毒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凸显其克服困难的决心[50]。《日报》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对中国政府对此次疫情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所质疑[51]。


(六)朝韩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朝鲜和韩国主要围绕防疫措施、新建医院、疫苗研发等方面展开了报道。第一,媒体报道了中国政府的防疫措施。《朝鲜日报》2020年1月23日报道了武汉市内外交通暂停的决定,高度评价了其春节期间减少民众流动的防疫效果,称其为“超强措施”[52];2月8日报道了湖北等12个省、76个市的封锁措施[53];2月12日报道了武汉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锁式管理的措施[54]。第二,媒体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努力。《朝鲜日报》2月4日报道武汉迅速新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并于2月3日和2月5日投入使用,共可接纳2600名确诊患者[55];2月10日报道,武汉还将国际会议厅、体育馆、党校、大学校园等场地改建为临时医院,可为轻症患者提供共10000个床位[56]。《朝鲜日报》认可了广州和深圳地区颁布允许征用私人财产生产和供应防疫物资或生活必需品的临时政策[57]。韩联社2月14日报道,中国财政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符金陵表示,各级政府将投入805.5亿元财政用于疫情防控工作[58]。第三,媒体客观报道了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公众场所和公众自我的预防、检疫和防护工作。朝中社2月4日报道了中国发行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指南。媒体评价这本出版物能向公众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专业防护知识,从而引导公众理性应对疫情[59]。《朝鲜日报》2月8日报道了北京市要求公共场合戴口罩的指令[60];2月12日报道了中国铁路部门消毒铁路、控制乘客间距和测量体温等措施[61];媒体还报道了中国政府研发的、根据大数据分析疑似病例自我排查安全路径的应用程序[62]。第四,报道了中国政府积极进行药物和疫苗开发和研究的情况。朝中社1月31日报道称,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研究出可供治疗的候选药物[63];2月11日报道称中国疾控中心等科研机构正在研发疫苗,并已经开展动物试验[64]。


(七)阿拉伯国家媒体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评价


阿拉伯国家媒体对中国的抗疫措施表示了赞赏。2020年2月1日半岛电视台借对中国驻多哈大使周健的采访指出,中国政府将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尽一切努力确保外国人在中国的安全,并回应各方的合理关切。报道同时解释了中国为抗击疫情作出的全面、科学的努力,表达出对中国政府战胜疫情的信心②。半岛电视台1月27日报道了华为、小米等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利用新技术手段助力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行动③;2月9日报道了中国政府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跟踪和检测病例的举措,对于中国政府与技术公司的合作给予了积极肯定①。

 

四、各国民众和政府对于此次疫情的反应


(一)英美诸国的反应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的民众总体上对中国的疫情表示担忧,对中国民众表示同情,对中国政府控制疫情的能力表示信任。为了控制疫情,英美诸国政府采取限制入境、停飞航班、撤回侨民等措施,报道还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经济运行、旅游业、体育交流和学术交流的影响,同时评价了本国政府的疫情反应。例如,《华盛顿邮报》报道了特朗普政府因病毒潜在风险而过度反应的合理性,同时指出病毒威胁着中国制造的供应[65]。


英美诸国也加强了对于相关病情的医学研究。例如,2020年1月20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宣布,它正在研究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①。美媒1月30日称美国正努力缩短开发新疫苗的时间,并且提高产量[66]。


由新冠肺炎疫情激起的对华人甚至亚裔的种族歧视现象遭到了部分媒体的批评。CNN报道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引燃了已有的种族主义情绪和仇外情绪,而后者才更具有致命性②。


(二)俄罗斯的反应


针对在中国蔓延的疫情,俄罗斯联邦政府迅速采取行动。2020年1月29日,俄罗斯卫生部发布《俄罗斯联邦卫生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预防、诊断和治疗临时指南》[67]。1月30日,俄罗斯关闭了中俄之间4250公里的边界,中断铁路和民航运输[68]。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俄罗斯空军派飞机前往中国武汉和其他地区,完成撤侨工作[69]。2月3日,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在一次向全国电视转播的政府会议上表示,新冠病毒已被列入特别危险疾病清单,并签署了全国防控疫情计划[70]。俄罗斯交通运输部在国内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交通关口均采取了预防措施,并且延长了中国留学生的假期。自2月14日以来,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包机航班正式关闭[71]。2月19日起,俄方暂停受理、审批和颁发部分签证,并限制持工作、私人访问、学习和旅游签证的中国公民入境[72]。


(三)日本的反应


钻石公主号游轮上发生的集体感染事件成为日本政府忙于应对的事情。2020年2月13日NHK新开设了游轮板块对其进行专门的报道和跟进。日本的应对措施可以大致分成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对外政策包括对中国人的入境限制措施、对在武汉日本人的包机接送、对中国的物资援助等;而国内措施主要包括经济方面、制度方面和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准备等方面。


从2020年1月末到2月14日日本的应对措施来看,日本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措施是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而逐渐升级的,如限制入境的地区从2月1日起的湖北扩展到2月13日的浙江,这与其他国家全面禁止中国人的应对措施相比较为缓和。


(四)法国的反应


作为与中国有长期友谊历史的西方大国,法方并未像美国、澳大利亚一样,拒绝中国公民入境。2020年2月7日,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表示:“法国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示声援与支持,对中方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局面以及展现出的冷静、智慧与能力表示钦佩。法方愿与中方分享经验、开展合作,帮助中方抗击疫情,对中方最终取得抗疫胜利充满信心。”[73]法国政府通过援助医疗防护器材、协助展开病毒研究等手段切实帮助中国。


法国采取了停飞航班、撤离侨民的措施。但法媒对于停航、撤侨的报道显得更带有人道主义色彩。1月30日,《回声报》报道,包括法航在内的多家国际航空集团都大大减少了前往中国的航班的次数。该文的标题则为《新冠病毒:担心中国将越来越孤单》,表达了对中国的人道主义关心[74]。


随着疫情由中国向国外逐渐扩散,一些在法华人成了种族歧视的受害者。法国的社交媒体上出现华人发起的“我不是病毒”行动,呼吁大家认识疫情,进行正确的防御疫情行动,同时停止互相攻击。针对这一局面,2月1日,巴黎市长安娜·伊达尔戈、巴黎华人区第13区区长杰拉姆·顾梅和当地议员一起在13区一家中餐馆吃饭,以表示对华人群体的支持③。


在法国官方对中国表达支持的背景之下,法国民众包括医学界的专家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相较许多西方国家也更为冷静、客观。2月15日,巴黎Bichat医院传染科负责人在与《费加罗报》的访谈中表示,中国政府采取的防疫措施不错。封城措施很像电影情节,但很有效。他也不认为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真实数字。他认为,数字本身难以准确,因为很多人没有症状[75]。1月29日,《费加罗报》报道了一名自愿留在武汉的法国医生菲利普·克莱恩积极参与疫情救治工作的情况。这名医生在采访中乐观地表示:中国领导人已亲自参与本次抗疫战役,他们立场坚定,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76]。


(五)朝韩的反应


1.韩国的应对举措。韩国在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重视疫情防控。韩国疾病管理总部在2020年1月3日就已经启动了中国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应对小组,召开专家会议商讨对策,并启动24小时紧急状况室[77]。韩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于1月20日出现后,疾病管理总部将传染病危机警告级别上调,并决定从1月28日起全面扩大管控范围。韩国主要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第一,对内防疫工作方面。韩国政府首先制订财政方案,为防疫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据《朝鲜日报》报道,健康保险公署、国家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将共同负担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治疗等的全部费用[78]。其次,韩国积极推进和普及社会公众检疫、防护工作。据韩联社2月7日报道,从当天起公众可在全国124所卫生站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政府将继续扩大可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医疗机构数[79]。韩国航空公司大都暂停部分赴华航线以应对此次疫情,并为所有旅客免费退改签机票④。韩国多所大学决定延期开学,甚至取消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80]。多家资格考试组织机构考虑推迟考试日期[81]。再次,韩国紧急进行新冠肺炎药物的开发研究。《朝鲜日报》称,疾病管理总部将先发制人地应对新型、变种病毒的出现和防范工作。“这项紧急研究项目将在之后的新型病毒领域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国家层面为开发新的冠状病毒治疗药物和疫苗打下基础。”[82]最后,政府对于疫情中发生的扰乱舆论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朝鲜日报》2月2日报道,将对囤积居奇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判处最高两年的监禁[83]。第二,对外防疫工作方面。韩国政府对外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表现在限制出入境的规定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散,韩国外交部对湖北省发布旅游预警[84],同时采取撤回武汉侨民[85]和限制访鄂外国人入境的措施[86]。


2.朝鲜的应对举措。据韩联社1月22日报道,朝鲜于22日起决定无限期禁止中国游客入境,直到研发出疫苗为止;该报道还指出,朝鲜保健省国家卫生检阅院处长姜哲晋1月21日接受朝鲜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朝鲜正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加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宣传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防控工作[87]。据《劳动新闻》1月28日报道,朝鲜卫生防疫部门在边境、港口、机场等地严格开展防疫工作;药品生产单位正在加紧生产抗病毒药物[88]。据朝中社1月30日报道,朝鲜于1月30日宣布将卫生防疫体系转为国家紧急防疫体系,直到消除新冠肺炎危险性为止[89]。据韩联社1月31日报道,1月30日、31日两天朝鲜暂停了中朝之间旅客列车车次的运行[90]。

 

五、对外媒报道中若干主观性、片面性、倾向性问题的思考


从我们所掌握的这7种语言、13个国家在特定的时间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材料来看,总体上有不少客观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报道对于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尤其是中国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以及高效的防治措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报道持肯定态度。对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世界卫生健康所作出的牺牲和展现的负责任的态度,报道表示赞赏。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信息了解渠道的有限,更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固有的偏见等因素的存在,外国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也有一些不实和偏执之处,个别甚至恶语中伤、刻意诽谤。


(一)外媒报道中若干主观性、片面性、倾向性问题


1.出于对中国国情的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对于武汉封城等防疫做法的有效性、合适性表示怀疑。西方若干媒体对武汉封城的有效性存在一些怀疑:有报道以埃博拉病毒隔离失效为例,认为疑似患者仍能通过贿赂、偷渡等方式脱离隔离区,仍能导致隔离失效[91];有报道认为,隔离加剧了对政府的不信任,疑似出现症状的人会更不愿意报告疾病,并且逃离隔离区[92];有报道认为“封城”会造成武汉地区的恐慌,使医疗机构不堪重负[93];有报道则称抗疫时期武汉返乡人员个人信息被泄露,强制性惩罚故意传染病毒者等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①;有报道称封城可能会造成对患者的歧视和对被隔离地区的歧视[94]。另外,一些外国专家还质疑中国早期数据的可靠性。其实,面对这种完全未知的病毒,中国的医学工作者在夜以继日地不断地研究它,不断地更新对于它的认识,不断地更新相关数据,不断地更改应对方案,这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表现,但是国外专家可能不了解具体的病毒情况而无端地加以猜疑。可以说,上述疑问和看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国情不太了解,简单地用自己国家的标准和惯用做法来衡量我们的抗疫举措。


2.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借机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加以攻击。英美有媒体认为中国疫情应对延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政治制度运作存在问题”②。一些报道把此次疫情与非典类比,称此次的数据隐瞒和应急措施与非典相似[95]。《澳大利亚人》刊文称:对比澳大利亚,中国拥有更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却更频繁地感染流行病的原因是公众缺少自我管护的能力[96]。德国《日报》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表面问题作为其批判中国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前哨阵地[97]。


西方媒体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来报道中国疫情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医护人员以及对大批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很少关心,却大篇幅地发表以“李文亮医生成为病毒的殉难者”为主题的社评,极力渲染悲情,其矛头直接指向中国政府③。更加不可思议的言论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应对疫情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在一些西方人心目中也是负面的,竟然认为它“恰好说明中国的政治特点:公民的行动自由和医院的规划许可受中国政府的严格限制”[98]。


3.对中国特殊时期采取的一些应对疫情措施无端指责。从人权的角度攻击中国、打压中国,是西方一贯的手段,在此次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们为了控制疫情蔓延,采取的封城、严格检查检验方式方法、封闭社区、鼓励戴口罩、火化去世的疑似病例[99]等措施也成为西方某些人眼中不讲人权的罪证。有报道居然认为中国的人脸识别和社交网络跟踪技术是监控民众的手段[100]。


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政府采取的在疫情期间积极引导舆情的一些做法也加以攻击。如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媒体对中国媒体的可信性、疫情数据的真实性等加以攻击[101][102]。


(二)外媒报道形成的中国形象偏差的若干思考


外媒关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出现的主观性、片面性、倾向性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某些人欲妖魔化中国形象的不良企图,制造出了与中国实际有较大偏差的国家形象。这与其了解的信息有限、对于中国国情不熟悉及其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等都有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话题选择偏好造成了报道偏差。对比中西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国内媒体侧重报道官方救援、社会援助和受害地区的恢复,彰显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同时适当消解疫情本身的悲剧色彩,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相反,一些西方媒体则侧重报道疫情本身产生的各种影响甚至是感染者的“惨状”,并且更倾向于从个体体验的角度报道疫情严重地区人们的生活轨迹和心理感受。这些话题更容易调动起负面情感。而且,对于西方的媒体受众,中国的疫情并不直接关乎自己的利益,报道缺少吸引力,因此,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刻意突出疫情现场。在同一份报纸的报道中,渲染武汉暂时的医疗匮乏和物资紧张的材料层出不穷,并且细节充沛,直接冲击着受众的感官;而叙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援场面的材料仅选择性地引用中国政府官员或世卫组织的官方话语,很容易引起阅读疲劳。整体上看,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故意给读者留下疫情发生地区社会混乱、全员恐慌的印象。


2.基于事实选择偏差造成的报道偏差。疫情期间,整个舆论场中混杂着各种“情报”和驳杂的声音,选择不同的“事实”就能呈现出不同形象。部分西方媒体的报道只相信乃至堆砌负面细节,至少在事实上掩盖了中国抗疫的总体进展和成效。它们选择的个例,可能确实存在,但绝非普遍现象。在情节编排下,疫情扩散原因被指向中国政府的不作为。这样的报道以表面的“中立”一叶障目,以极少的个例以偏概全误导受众,“典型”案例并不典型,“真实案例”并不是真正的新闻真实。此类论调选择性地忽视政府成就,炒作细节,并用个体事件和扭曲评论塑造负面形象。


3.基于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报道偏差。此类歪曲最常见的手段是使用污名化的“话语包”。例如,将“人民战争”指认为自上而下的、忽视基层的控制[103],将政治分工解释为领导人互相推诿责任[104],甚至采用“东亚病夫”等歧视性词汇[105]。较为隐蔽的方式是在叙述中隐含二元对立结构:将自己打扮成正义的传播者,刻意引导读者产生对中国政府不满的情绪。


在上述的一些产生形象偏差的负面报道中,一些内容是蛮不讲理的。武汉封城、全国戒备、人人抗疫,这本来是中国政府出于对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而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结果却被那些当时远离病毒、高枕无忧的外国媒体人视为侵犯人权,这是典型的无原则、无边界的自由人权论,严重漠视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基本权益。而对于西方国家由于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而导致感染病毒人数攀升的恶果,他们很少批评,这样的媒体导向是真的关注人权吗?很显然,中国采取的断然隔离的措施是真正维护人权!再比如,中国的媒体宣传抗疫斗争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竟然被认为是一种政治作秀[106],这也是对人类追求真善美崇高价值观的蔑视和践踏!对于上述不讲道理的报道取向,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给予反驳。

 

六、结语: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需要在国内外讲好、讲深、讲透


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107]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外媒体整体上较为客观地呈现积极抗疫的中国形象。然而,由于传播渠道差异、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偏见等原因,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也被夹杂在部分报道中。这是由西方媒体的文化背景、政治立场、信息渠道等因素决定的。作为一个自信的大国,绝不会因为赞扬声而沾沾自喜,也绝不会因为恶语相加就勃然大怒。我们自然会用开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怀、自信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部分外媒报道中以自身价值观评判中国,忽视中国客观国情,将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上升到中国体制和制度问题等完全脱离事实的报道,却因成熟的报道手法使得报道呈现出迷惑受众的“中立性”和所谓的“说服力”,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不可麻痹大意,更不能被其左右。对待外媒中这种偏差性报道的最有效办法除了我们要把工作做好、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否定那些偏见之外,还需要我们讲好、讲深、讲透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亲近中国。


这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有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事迹值得我们向世人展示。这场战“疫”中中国人民四海一家、团结一致、高度自律、勇于献身、互助互爱,中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对于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白衣天使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一心治病,基建工人们夜以继日高效率、高强度地抢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这些故事哪一个不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协作精神在现时代实践中活生生的体现?这些故事如果我们不讲、讲不好,就对不起这些新时代的英雄,也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外国人也无法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在国内讲好、讲深、讲透这些故事的同时,更需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传播在国外将这些故事讲好、讲深、讲透,在国际上充分展现中国真正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抱负。这是所有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这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丹教授、林丰民教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第二部分注释:

①“A new virus related to SARS is the culprit in China's mysterious pneumonia outbreak, scientists say.” CNN Wire, January 9,2020.

②NHK.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特設サイト.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coronavirus/,2020-01-21.

③《受新型肺炎影响东京股市下跌》,NHK,2020年2月10日。

④《新型肺炎影响中国经济》,NHK,2020年2月10日。

⑤《中国在八天内建成医院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半岛电视台,2020年2月3日。

第三部分注释:

①Smolinski, Mark.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Is A Wake-up Call Showing How Unprepared We Are To Deal With Biological Threats; A disease in a remote part of the world can be in your backyard tomorrow. But though each outbreak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and the politicians, as fears subsided, complacency set it.” Newsweek, February 14, 2020.

②《中国驻多哈大使:对于新冠病毒的恐慌带来的影响大于病毒本身》,半岛电视台,2002年2月1日。

③《华为引入5G网络技术来对抗新冠病毒》,半岛电视台,2020年1月27日。

④《机器人是抗击新冠病毒的中国士兵》,半岛电视台,2020年2月9日。

第四部分注释:

①“Wuhan Coronavirus Timeline Fast Facts.” CNN Wire,February 6,2020.

②“A new virus stirs up ancient hatred.” CNN Wire, January 30, 2020.

③https://twitter.com/Anne_Hidalgo,2020-02-01.

④韩联社:《首尔航空暂时停飞赴华航线防控新型肺炎疫情》,https://cn.yna.co.kr/view/ACK20200128002500881?section=search,2020年1月28日;韩联社:《韩亚航空暂停部分赴华航线》,https://cn.yna.co.kr/view/ACK20200129001900881?section=search,2020年1月29日;韩联社:《大韩航空暂停部分赴华航线,延长武汉航线停飞期限》,https://cn.yna.co.kr/view/ACK20200130005600881?section=search,2020年1月30日。

第五部分注释:

①《新冠病毒:当医生无法治愈新冠病毒感染而放声哭泣时》,半岛电视台,2020年2月9日;Chinese woman detained for hiding virus contact,Al Arabiya English,February 4, 2020.

②“Angry Chinese Ask Why Their Government Waited So Long To Act On Coronavirus.” All Things Considered, January 29, 2020.

③Denyer, Simon, Karin Brulliard, and Adam Taylor. Ten more people test positive on quarantined cruise ship; Chinese doctor who tried to sound alarm has died from diseas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6,2020.

作者简介: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1期



排版 | 陈艺文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

学者新论

陈培永:违背科学谈自由,只能是反智的自由 ——从全球战疫看中西方“自由、人权、民主”观差异

宋朝龙:制度主义视角下中美COVID-19疫情治理模式差异的深层根源  ——兼论抗疫实践对完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

刘 军:防疫视野中的生态主义思潮及其维度

陈培永:全球抗疫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

宇文利:疫情阴影下的中国精神(土耳其语)

王久高:抗击疫情视角下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要求

郇庆治:重思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愿景”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官方微信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