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12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从陈霞芬案学到什么?华人职场如何自我保护?

2017-02-19 薛峰 美国亚裔资讯

 

【美国亚裔新闻局(AANB)记者 薛峰独家报道】蒙冤华裔科学家陈霞芬案,两年来在全美各地华人社区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她在忙碌工作半天后,被商务部探员连续盘问7个多小时;她被FBI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戴上手铐被捕,后被指控为“间谍”面临25年监禁100万美元罚款;她背负20万美元巨债打了第一场官司;在政府撤销所有指控、宣告无罪后,她却被原单位以相同理由开除公职;如今她再次借款,坚持打第二场官司讨回公职……

      ——陈霞芬的不幸遭遇让越来越多的华人认识到真相,为她深感痛心。美国各地华人中的能人志士凝聚在陈霞芬周围,支持她坚决打赢第二场官司,为她自己、也为华人争取权益,讨回尊严。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华人也在冷静思考:究竟为什么会走到这样一步?从陈霞芬案里能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华人在职场里究竟应该怎样保护自己、谋求发展?

 2017年2月12日下午,由俄亥俄州华人协会(OCAA)与俄亥俄新东方中文学校和百人会(C-100)联合举办的华人社区公益讲座(见下图),就聚焦在这一主题上。

 

从职场法律角度看陈霞芬案

他们特邀陈霞芬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也邀请了当地律师诺克斯•莱明(Roxi Liming)从涉及商业机密的雇员法律权益角度,为华人职场提出建议和忠告(点击阅读《律师解析:涉及商业机密,华人职场如何自我保护?》)。

据俄亥俄州华人协会主席王文奎先生介绍,莱明律师在雇员诉讼和移民案件方面很有专长。当他打电话邀请莱明律师时,详细给她介绍了陈霞芬案,引起了她很大兴趣,毫不犹豫接受了邀请,为华人社区做公益讲座(见下图)。这一次关于商业机密的雇员守则法律讲座,让包括陈霞芬在内的数十名华人都颇受启发。

    “我们华人很需要这样的教育——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权益,和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益。”俄亥俄州华人协会董事殷余民先生告诉记者,在美国职场,公私分明的职场操守,和保留书面信息的习惯非常重要。

    比如,莱明律师举例说,“你不要把公司信息放在私人设备上,也不要用个人设备(电脑、手机等)回应公司业务;如果你对所访问的信息或文档的授权存有疑问,要确保在访问文档之前获得书面许可。”

       美国联邦劳工部执法工作人员、俄亥俄州华人协会董事刘翔熙先生也给大家做了很好的分享(见上图)。

     他说, 虽然美国宪法和各级法律赋予公民很多权利,但是并没有要求执法机构主动默认尊重这些权利。“任何人自己的权利都需要自己去了解并维护。如果在执法人员或者上司面前不主动捍卫自己的权利, 则会被视为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从而被利用或者忽略。”

 

深陷困境的你有哪些权利?

从陈霞芬案中有几个细节,回过头来看值得引起重视和警惕:

第一,你有权保持沉默。

陈霞芬被商务部探员从办公室请到单位的一间会议室做“询问”(interview),被连续盘问了7个多钟头,没让休息,甚至没让吃饭。

其实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有权选择沉默,拒绝被盘问,甚至掉头就走——因为这种没有法院的正式文书的“询问”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而且你可以要求有自己的律师在场时才接受询问。如果做出任何回答,很可能言多必失,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

第二,你有权拒绝对记录文书签字。

陈霞芬被盘问7个多小时之后,被要求在记录文书上签字。陈霞芬虽然心存疑虑,并提出要找律师商量,但是在商务部探员的再三要求和误导下(他们说她不需要律师),还是签了名。

其实,这个签名是自愿的签字,遇到这个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一是要求有律师在场,律师看过同意后才签字;二是在签字旁边注明:此文书不可用于法律陈词和证据。这样就为自己设立好记录文书的法律权限,规避之后的法律风险。

第三,你有权不回答任何问题。

可以想象,陈霞芬无奈接受盘问这么长时间,几乎是以未设防的心理状态,来接受训练有素的探员反复盘问,这是怎样的强弱对阵!在这样的状态下,很有可能就被引入到陷阱性的提问中。

比如,探员问陈霞芬上次是什么时候回国的,陈霞芬的回答有出入(时间长了记不准是自然,更何况在小屋子里被盘问很长时间,身心消耗),而只要一不小心没有回答准确,就很容易造成“虚假陈述”的嫌疑,对自己的处境造成不利。 

正如刘翔熙在讲座中所言, 配合调查并不等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是要明白并运用宪法第五修正案给予公民“不自证其罪”的权利,“如果觉得情况不对,调查是针对自己的,就要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公务往来要保留书面证据。

陈霞芬当时向自己的上司问询可否为她的中国老同学查询一些公开的信息资料,这一问询是通过邮件发送的,能够作为司法佐证;而上司建议她可询问这方面信息的负责人黛博拉•李后,陈霞芬是用给李打电话的方式求助,缺少留下原始的书面信息和许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被动,无法直接驳斥黛博拉•李的诬告,对后来的诉讼不利。

(2月12日举行的公益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有不少华人一直站在会场后参与全部讲座。俄亥俄新东方中文学校提供了场地和义工,做了大量志愿服务工作。)


第一代移民尤需提升职场短板

 “陈霞芬是我们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典型代表,敬业认真、刻苦勤奋地工作,她所设计的模型多次准确预测洪水,为美国中西部洪灾预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王文奎对记者说。

     这次公益讲座,让王文奎非常感动的是,还得知陈霞芬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作为水文科学家,陈霞芬的工作要求搜集大量数据。长期坐在电脑前作数学建模,导致她的右手变成“鼠标手”,食指疼痛麻木,直到根本动不了,之后她又用中指替代,到最后也疼痛难忍,依然坚持工作。

     每年,陈霞芬都是美国商务部、国家气象局业绩表现优秀的雇员,多次对她做年度考评的几级领导都鼓励她申请升职;而考评期间,正是洪水预测最忙的时候,陈霞芬每次都婉辞说:“没时间填表就不报了。”

“我们第一代移民,在敬业奉献、专业能力上,都有出色的强项;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自身欠缺的弱项。”王文奎分析说,比如,对美国的法律、文化的把握上还有很多先天不足,遇到事情不太会保护自己;此外,中国人“内敛谦逊”的“优秀传统”在美国职场不一定适合,很可能让自己处于弱势。

 王文奎认为,华人还要特别注意提高职场交往、社交能力,善于和上司、和同事交流,推销自己,让别人认识和重视自己,尊重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提高个人影响力;而不做他人眼中默默无闻、可有可无、迟早被人替代的人。“自身强项不能丢,再加上这些情商、社交能力的不断补课提升,华人在美国职场、社会发展上就有更好的前景。”

 殷余民也感慨地告诉记者:“从陈霞芬的不幸遭遇,我觉得,我们华人过去擅长埋头干事,现在更要抬头看路!一是反思自身不足和差距,去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学会用法律自我保护;二是要能站出来发声,当看到别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去呼吁、表达和争取。争取别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协力同心走进春天

 “这次讲座选取了华人如何在职场自我保护这个独特角度,专门请来律师和专业执法人员,给华人朋友们提供了具体实用的信息,很有教育意义!”在采访中,陈霞芬特别发来微信告诉记者:“希望华人朋友们能从我的遭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要再受到这样的侵害,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陈霞芬案是对华人是一次现实的职场教育,也是一次公民参与的行动实践。一年多以来,陈霞芬案引起了普通民众、国会议员、主流媒体等各界高度关注,她与日俱增的坚强和勇气也把很多不同背景、不同政见的华人们凝聚在一起。

就在刚刚过去的圣诞、新春期间,由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荣誉主席薛海培先生发起的“为陈霞芬送去圣诞礼物”华人大联动中,全美数十个华人社团的上千名华人积极参与,很多人慷慨解囊,不到两个月就募集近10万美元的捐助,帮助陈霞芬偿还之前的诉讼欠款,更让她感受到华人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点击阅读文后“独家追踪”链接)。

(2月12日,俄亥俄州中国文化交流中心财务长李敏儒老师(右)代表该社团向陈霞芬资助500美元捐款)


3月14日、15日连续两天上午9点开始,陈霞芬诉美国MSPB的诉讼听证会将在俄亥俄州首府辛辛那提市(地址:U.S. Courthouse, 100 East Fifth Street, Cincinnati, OH 45202),已有包括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俄亥俄州华人协会等华人社团数十名华人表示要前往,现场旁听和声援。

走出寒冬,春天就在眼前。

在这个不一样的春天,我们同心协力,坚强前行!

(2月12日,俄亥俄州华人协会召集多个社团的负责人与陈霞芬聚会,给予她更多支持。此前,俄亥俄州华人协会组织当地华人为陈霞芬募集5000美元捐款)


独家追踪

1. 美国律师详解:涉及商业机密,华人职场如何自我保护?

2. 陈霞芬:永生难忘的三个圣诞节

3. 陈霞芬: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捐款方式

1.网站捐款:登录陈霞芬维权基金网站:

(请点击文尾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进入捐款网站)

2.邮寄支票:

1052 Bryant Street, Palo Alto, CA 94301, Monica Yeung Arima,

 check payable to “Sherry Chen Legal Defense Fu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