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译器 | 《界面文化》——“技术如何形塑社会”

付梅溪 零壹Lab 2022-10-08



Drawing on his own expertise in the humanities and on the Web, Steven Johnson not only demonstrates how interfaces - those buttons, graphics, and words on the computer screen through which we control information - influence our daily lives, but also tracks their roots back to Victorian novels, early cinema, and even medieval urban planning. The result is a lush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tableau in which today's interfaces take their rightful place in the lineage of artistic innovation. With a distinctively accessible style, Interface Culture brings new intellectual depth to the vital discussion of how technology has transformed society, and is sure to provoke wide debate in both literary and technological circles.


凭借着自身在人文学科与网络科技方面的积累,Steven Johnson (在书中)不仅成功地展示了界面(也即电脑屏幕上那些让我们能够掌控信息流的按钮、图片与文字)如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日常,同时还对界面的构成元素追根溯源,挖掘出它们隐藏在维多利亚小说、早期电影乃至中世纪城镇规划中的根脚。于是,我们得以从诸多丰富的文化与历史画面中读到今日的“界面”是如何成功地将自身植入到艺术性创新的谱系中去的。借由明晰易懂的写作风格,《界面文化》一书无疑将“技术如何形塑社会”的重要讨论带入了新的智识深度,也必将激起文学和技术圈的广泛讨论。


编者按


Steven对于维多利亚小说,早期电影乃至中世纪城镇规划的追溯,实则提示了一种对于“界面”的拆分。也即,拆分成界和面。

 

“界”是边界,是中介,也是区隔。所以会有人预测,随着人机之间区隔逐渐消融,界面一词也将被取消。但若着眼当下,界面的区隔性反而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表面上我们经由点击按钮而操控屏幕上的图形和信息,实际上我们却因此只熟悉界面(屏幕)而对其背后的意味毫无认知。关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有多少人会开车而毫不知晓发动机原理,有多少人整天用数码相机拍照而对光圈和快门知之甚少。某种意义上,这种区隔几乎是天然地倾向于将人与真实物理世界进行区隔。或者说,数字文化天然就是一种代理文化(agency)。

 

“面”是拆解后最值得玩味的部分。一方面,千界千面,小说、绘画、摄影,乃至乐谱、建筑平面都可以成为面——极端一点看,但凡是康定斯基所谓“线与面”语境下的面都可以成为界面之面;另一方面,面是面孔。人的面孔,仅仅是面孔上的表情本身就足以传递丰富的信息。面孔所承载的这一层意义,依然只是作为被动的客体。只是,本雅明和罗兰巴特对于面孔的讨论,其实已经提示了我们“统觉”时代的到来——视觉呈现所带来的多维度感受。为什么称“统觉”为一个时代呢?我们可以假想一种极端的情况: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的人和一个长期浸淫于各种风格音乐的人,都站在蒙德里安的《Broadway Boogie Woogie》面前,他们的感受会有怎样的不同?对此,我想尽管我们无法得出非常精确的结论(感觉的不可比),但却有足够理由去做这样一种推论:生活中其他感官经验更丰富的人,感知力会更强,容易感受更多。进而,这也意味着,消费时代所试图为我们提供的每一种商品,都倾向于穷尽我们的感官,都指向所谓“全方位”的“新”感受。

 

数字时代的来临和电子屏幕的出现,使得“面”得以更视觉地趋向于拟人化,建立起虚拟主体的隐喻。数字时代的屏幕成为了有沟通能力的新面孔,也是界面所谓互动性的由来。对此,我个人最警惕的一点却并不在于越来越逼真的互动所导致的沉浸,反而是数字化极度均质化(01)的特质所带来的大整合:从前的小说、电影、绘画、乐谱等等正逐一被整合到屏幕这一唯一的“面孔”上。换句话说,身处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是知觉层面和界面的双重统合,哪怕它们往往被称为多媒体(multimedia)。




END


主编 / 付梅溪

责编 / 陈静 顾佳蕙

美编 / 张家伟


零壹Lab

记录数字媒介之日常

反思科技与人文精神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