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院学览丨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考”顺利举行

文院学览 浙大文学院 2023-12-16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3年5月17日下午,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做“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考”的讲座,浙江大学文学院陈力君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翟业军教授、河北大学陈黎明教授等多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朱栋霖老师就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文学的知识性、经典性和作家独立性上的独特的学科个性,而中国现代文学之呈现出随时代变化的样貌,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文学论争的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是一次次思想观念的论争、批判与运动的历史。

随后,朱栋霖教授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论争的思想性就是政治性。朱栋霖教授指出现代文学的思想与政治观念和政治运动息息相关,譬如十七年文学发展是通过一次次批判推进形成的。到了八十年代,又因为中国文学拨乱反正、走向现代化的热情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步调一致,新的文学思潮迭起,最终以人学思想和现代性思想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第二,论争具有颠覆性。朱老师以“两个口号”论争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观点,并向同学们展示了珍贵的史料照片,生动地还原了文学史现场的细节。此间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曹禺、徐志摩、冰心等现代文学大家在23岁时表现出惊人的文学才华,创作出他们的成名作品,以此说明文学是心灵勃发的产物,是属于青年人的,以此勉励年轻的同学们。第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当代性。当代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现代文学是鲜活的当代史,这体现在我们与时代一起思考,文学作品与评论都充满着思辨性和独创性,要求读者和研究者具有独到的分析鉴赏力。

朱栋霖教授在讲座末尾总结到,文学史是历代读者和研究者解读、阐释所沉淀下来的思想、文化与审美的历史,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在对经典作家作品和重要文学现象的不断解读与各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中,层层积淀而形成的。作为研究者应该认识到现代文学研究没有唯一的正解,要在文学的动态变化中坚持独立见解,形成我们对时代的独特思考。

在交流环节,陈力君老师对朱栋霖老师的思路进行总结,认为朱老师的发言提升了当下学术语境下研究者的信心,对我们进行创造性阅读与研究极具启发意义。与会同学也积极发言,针对同学提出的如何把握文学经典性的问题,朱栋霖老师认为我们要回到历史维度考察经典,比如可以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寻找共通性,用世界文学的标准观照中国文学,开阔视野。朱栋霖老师以广博的学识引领大家深入思考,对文学的激情深深感染了与会师生,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编辑:房美妙

审核:严晓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