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ind H | 要看懂展览,先搞清定义


要看懂展览,先搞清定义


本文包含部分展览剧透。

首先声明,虽然人们对艺术具有许多共识,但依然没有任何一种对于艺术的定义是100%具体或“严丝合缝”的。


“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这是中国首个呈现在线“屏幕艺术”起源的展览。从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吉尔伯特&乔治(Gilbert & George)到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23位西方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在山中天艺术中心一一展出。艺术家们在50年前电视刚普及的时候,便尝试了“屏幕艺术”的创作,这些艺术创作被简称为“电视艺术”


他们分属不同艺术类别:行为艺术、过程艺术、贫穷艺术、观念艺术、摄影艺术等。

如何定义或区分这艺术门类呢?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


这可能是最易引起“话题”和“博眼球”的艺术门类,有时甚至带着戏谑意味,它常让大家联想到敏感且争议的字眼:身体、暴力、血腥、神经、裸体等(好吧,的确实有些行为艺术作品带有这样的特点)。但我实在告诉大家:


行为艺术仅仅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

行为是创作的形式

行为是形式


对于艺术家来说“行为”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举个不成熟的栗子,如果将传统艺术形式(如油画)中所要表达的点点滴滴,通过“行为”来表达,那么“点点滴滴”自然有可能会显得“稀里哗啦”,甚至是令人震惊和荒诞的


但并非所有的行为艺术作品都是“激烈的”,很多行为艺术作品都在平和中透露出深沉且令人动容的力量。


Joseph Beuys 约瑟夫·博伊斯


此次山中天艺术中心展出了博伊斯为“电视画廊”专门创作的《Filz 电视》。博伊斯与电视对坐,屏幕覆盖着毛毡,戴上拳击手套不停击打电视,随后将血肠切开紧贴在毡表面上。


约瑟夫·博伊斯

 《Filz 电视》《Filz tv》1969


作为二战后最有远见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博伊斯从行为艺术到纸上绘画、油画、雕塑、装置,到平面设计,其内容都深深根植于人文主义、社会哲学以及人类学的概念。


“社会雕塑”是其全部艺术实践的中心理念,他把社会这个整体视为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并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用创意贡献其力量。


约瑟夫·博伊斯


Gilbert & George 吉尔伯特&乔治


此次山中天艺术中心展出了吉尔伯特&乔治1970年创作的《我们外表的本质》,这对好基友(讲真)永远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他俩坐在湖边,安静地坐在湖边……在作品中,他们确立了自己为“活着的雕塑”的概念。


吉尔伯特&乔治《我们外表的本质》

《The Nature of Our Looking》1970


艺术使爱情常青。

自那以后,他们从来只以组合的方式在公共场合露面,经常穿着与众不同的西装,并坚持他们的生活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热衷于流行艺术、观念主义和行为艺术,他们的作品也持续地影响了英国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包括达明·赫斯特和翠西·艾敏。


吉尔伯特&乔治作品



过程艺术 (Process Art)


过程艺术成为艺术家的普遍关注点是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可以追溯到杰克逊·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画面形成有两部分原因:艺术家的滴撒颜料,颜料滴下后的自然变化。


从某种程度来说,过程艺术强调后者对艺术的“参与性”,“过程”被作为艺术观念和手段被呈现出来了。时间、变化、人的体验,这些不可衡量的“意趣”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形式和存在

越说越绕,但我再次实在告诉大家:


艺术定义≠数学定义


当代艺术早已走进“波粒二象性”的领域。尝试将定义套用在某一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之上,年轻人,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尝试定义既是解读的开始也是理解的结束。


听着是不是有点“名生死始”的意思?很多时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精神不属于艺术现象的一种。

Richard Serra 理查德·塞拉


此次山中天艺术中心展出了摘录自理查德·塞拉成名作《以手捕铅》(Hand Catching Lead,1968)的影像片段,这是是塞拉的第一部电影,艺术家单手拍摄并反复尝试捕捉从画框顶部掉落的铅块。


理查德·塞拉《无题》《untitled》1970


他常以纪念碑性的、在地性的雕塑作品通过以观者的运动作为主体,来强调或改变观者对空间和比例的感知


 “我的作品都是关于以不同方式来突出空间,以及探索和表现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方式。”他的《倾斜的弧》,是件曾引起“社会大讨论”的“钢板雕塑”(通常塞拉的雕塑被归为极简主义)。


理查德·塞拉及其作品


Gary Kuehn 加里 ·奎恩


此次山中天艺术中心展出了加里 ·奎恩的《无题》系列之一。他用黑色毡尖笔在不透明玻璃表面随意绘画书写的过程艺术作品。

在绘画的过程中,自发运动受到屏幕边缘的限制,同时观众会听到笔触和撞击过程中在屏幕边缘产生的噪音。


加里 ·奎恩《无题》《untitled》1970


加里 ·奎恩以内容驱动的隐喻概念颠覆了纯几何形式。这些作品似乎是对过程、序列或事件链的摘录。他的美学方法是基于某种关于理性的、人类经验和人际态度式的探索,而不是只限于形式或结构性。


加里 ·奎恩部分作品



贫穷艺术(Arte povera)


事实证明,贫穷并不能限制艺术的想象力。贫穷艺术大体上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了,用廉价的材料来创作(大概就是“破洞牛仔也能时尚”这个意思吧)。


艺术家们摒弃了具象化、精致的作品描绘,转向探讨抽象化的形象与主题。贫穷艺术起始并流行于意大利,由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Germano Celant)于1967年提出。这个概念指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介,用最廉价、最朴素的废弃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进行艺术创作。

Alighieri Boetti 阿里杰罗·波堤


此次山中天艺术中心展示了贫穷艺术的领军人物阿里杰罗·波堤的《身体总是无声的说话》。艺术家将左右手在画面中央并拢,各握一支笔,他用双手在白墙上用字写出这一天的日期:.Giovedi ventiquattro settembre(9月20日,星期四,17,70) ...


阿里杰罗·波堤 《身体总是无声的说话》

《The Body Always Speak In Silence》


1968 年 阿里杰罗·波提开始探索两重性与多重性、秩序与混乱、旅行与地理的概念

他把自己臆想成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并改名为 Alighiero e Boetti 。他最著名的照片就是上面这那一张,很多不了解的人都会以为是一对双胞胎艺术家,实际上这是一张合成照片。


阿里杰罗·波提还练就成了双手同时写字与画画的本领(左右互搏?全真·周波通堤?!),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应用。在他的作品中也大量运用了阿富汗刺绣艺术,都能看出对称的偏执。


阿里杰罗·波堤作品(局部)


Giovanni Anselmo 乔凡尼·安塞尔莫 


在山中天艺术中心还展示另一位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乔凡尼·安塞尔莫的知名《扭转》(Torsion)系列:一块皮革布被淹没在一块大水泥块中,并缠绕于一根固定的木棒上。


雕塑无缝地融合了以扭绞布为中心的扭矩,木条的重力以及石头的巨大重量,形成了相交且相互冲突的力的漩涡。

乔凡尼·安塞尔莫《无题》《untitled》1970


不过贫穷艺术也不穷,2015年5月13日《Torsion》(1968)成交价超出估价的八倍,以640万美元成交。乔凡尼·安塞尔莫仅有不到50幅作品在艺拍市场流通,市场潜力和需求巨大,各位看官请加油。


乔凡尼·安塞尔莫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经常用自己的作品来强调事物并不总是像看起来那样,他将前工业材料与现代的加工材料并排放置,这些作品并非总是容易理解或解释的,并且经常指向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受到自然界中诸如重力、磁力、重量和分解之类原理的启发。


乔凡尼·安塞尔莫及其作品

乔凡尼·安塞尔莫的作品是Max Mara(笔者并不了解的某意大利时装品牌)2019年早春系列的重要灵感。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以至于差点没有出现在本文之中。但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卫艺术中最据主导地位的一种艺术流派,我们不妨浅尝一下。艺术家跳过形式的呈现,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才是艺术的本身。而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的“艺”一直是将技法和形象作为基础。


有时它也被成为“概念艺术”,拒绝传统绘画、雕塑这类传统的艺术形式,反对将艺术作为商品。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艺术作品,因为概念是无形的,而无形的东西有可能采用任何一种形式作为形式的承载,所谓“无所恃而游于无穷”。


简言之,在我们讨论的上世纪六七十纷繁的艺术流派,其内在都有相互关联性,它也反映了当代艺术的总体趋势:“越来越多地涉及社会政治。艺术家们更多地关注与社会阶级、性别、种族有关的权力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够唤醒观众的艺术想象力,对抗资本和权力体系对人类自由精神的舒服(邵亦杨)”。


但我们也不妨在此将“资本和权力体系”理解为“现代景观社会”,毕竟从有限的生命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权力永恒,资本永恒。

Daniel Buren 丹尼尔·布伦


此次山中天艺术中心展示了观念主义先驱丹尼尔·布伦的《无题》。艺术家将西南广播电台的标志故意做成故障的样式,并在故障发生前播放持续约五秒钟的白色图像。


尼尔·布伦《无题》《Untitled》


丹尼尔·布伦不仅放弃了以绘画为对象的想法,也放弃了作者身份的重要性,宣称“通过系统性地重复图案来将绘画减少到最基本的物理和视觉元素”


在他的创作中,简化的条纹图案被用在与建筑和空间相关的颜色和图形上,它呈现交错的垂直条纹图案,并成为了他的艺术标志在世界各处以各种比例和形式出现,重新构想了建筑的社会和物理含义。


丹尼尔·布伦及其作品


莅临现场,

亲身体验纷繁的艺术潮流和魅力。


即日起

山中天艺术中心调整开放时间为:


每周三至每周日

(10:30-18:30,最后入场18:00)

每周一和周二闭馆。


请扫描下方小程序“Untitled Source”

或直接至前台购票。

您也可致电010-53328920

或直接至前台进行预约。

现在加入会员还可享购物九折特惠。




展览信息

“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由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 & 肖戈联合策划,通过23位西方前卫艺术家的影像作品探讨“屏幕艺术”的起源,展示了利用在线屏幕为载体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早期历史。在线屏幕艺术对于影像艺术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

2020.5.20-7.19

山中天艺术中心(798艺术区南门)


参展艺术家

乔凡尼.安塞尔莫(Giovanni Anselmo),意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

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意

斯坦利·布朗(Stanley Brouwn),荷兰

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法国

詹姆斯·李·贝耶斯(James Lee Byars),美国

皮耶·保罗·卡佐拉里(Pier Paolo Calzolari),意

吉诺·德·多明尼西斯(Gino De Dominicis),意

简·戴比斯(Jan Dibbets),荷兰

吉尔·凡·艾尔克(Ger van Elk),荷兰

汉密斯·富尔顿(Hamish Fulton),英国

吉尔伯特&乔治(Gilbert & George),英国

K 基金(K Foundation),英国

加里·奎恩(Gary Kuehn),美国

马里奥·梅尔茨(Mario Merz),意

克劳斯·林克(Klaus Rinke),德国

瑞内·卢森贝克(Reiner Ruthenbeck),德国

乌尔里希·吕克里姆(Ulrich Rückriem),德国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美国

基斯·索尼耶(Keith Sonnier),美国

弗朗茨·瓦尔特(Franz Erhard Walther),德国

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美国

吉尔伯托·佐里欧(Gilberto Zorio),意


“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展览独立于格里·舒马和厄休拉·韦弗的文献档案。




关于策展人


乔纳斯·斯坦普&肖戈(Jonas Stampe & Xiao Ge) 或者肖戈&乔纳斯·斯坦普(Xiao Ge & Jonas Stampe),是由二人所组成的策展组合。他们于2019年秋季在北京CHAO艺术中心开始合作,联合策划年度艺术大展“观看之道”,该展获《罗博报告》年度策展人奖,入围2019年 ART POWER 100 年度策展人榜。


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和肖戈都具有以人为本的艺术态度,着重关注人类的处境——这源于二人成长于艺术世家,同时他们也注重对于艺术和社会关系的讨论


作为策展组合,他们将东西方、中国和欧洲相融合,展示了对当代艺术及其历史直观而批判的理解。由于背景、研究方向、性别和国籍均不相同,他们也呈现了一种非二元论的开放式观看方式


肖戈先后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巴黎八大等国内外重要院校学习。她既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也是一位媒体人,任“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主编。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曾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瑞典兰德大学当代艺术史学院,长年专注于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及策展实践。2017年至今,他担任北京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二人都曾旅居法国近20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山中天艺术中心 

山中天艺术中心位于北京艺术地标798艺术区南门,由著名建筑师董豫赣设计,艺术中心建筑面积约900平米,展厅面积约500平米。其使命是通过举办国内外知名和新锐当代艺术家具有学术性、启发性的展览,向公众普及和推广当代艺术。山中天致力于打造艺术交流的国际平台,旨在培养优质的艺术共同体,聚集新思想、深化共情力与创造性思维。


Wind H Art Center

Located at the South Gate of Beijing's 798 Art District, Wind H Art Center is designed by the renowned architect Dong Yugan. The floor area of the building is around 900 square meters, and the exhibition area is around 500 square meters. The mission is to popularize and promote contemporary art to the public through academic and inspiring exhibitions by well-known and emerging contemporary artist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It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artistic communication with the aim of incubating a high-quality art community in which new ideas, resonance and creative thinking are shar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