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的浪漫,从这本书开始了

吴广平 岳麓书社 2022-04-02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岳麓书社全新推出“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丛书。该套丛书为全本全注全译版本,底本精良,全文精心翻译,注释详尽,生僻字注音、释义,阅读古文轻松无障碍;专家执笔,校勘精审,内容专业严谨可靠;左右双栏,文白对照,查看译文无需翻页;锁线精装,每页完全摊开,阅读更加舒适;布面书脊,更美观牢固,更耐磨,更耐翻。


“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诗经》已上市,欢迎大家购买!


“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诗经》,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这种文体与“诗人”“诗歌”“歌诗”这些诗学范畴都是由中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奠定原型和基础的。从汉代开始,《诗经》就被列入儒家的经典,无论是儒家的“五经”,还是儒家的“六经”(又称“六艺”),抑或是儒家的“十三经”,都收录了《诗经》。《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中唯一一部诗歌总集,由此可见《诗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地位。


1


众所周知,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谣,大都是二言诗。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则是四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些四言诗在春秋时期被编辑成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在先秦通称为《诗》,或称“《诗》三百”,到西汉才出现《诗经》之名。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首。另《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6首笙诗,有目无辞,不算在内。《诗经》最后编订成书,大约是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产生的地域十分辽阔,遍布黄河中下游流域及江汉地区,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诗经》各篇的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绝大部分诗篇的作者已不可考。可见,《诗经》是众多作者在广大地域上进行创作并经漫长时间形成的文化积淀。《诗经》的形成时间是如此之漫长,产生地域是如此之辽阔,创作的作者是如此之复杂,肯定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编订成书的。


汉代的班固在《汉书》的《食货志》和《艺文志》中说,周代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叫作“行人”,他们在每年春季第一个月,摇着木铃,到各地收集民歌。“行人”采集的民歌经过朝廷的乐官(太师)进行音乐整理加工后,就献给天子听,以便天子了解民情风俗、政治得失。又《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六“宣公十五年”东汉的何休注说,周代规定,男子六十岁、女子五十岁,没有子女的,朝廷给他们吃的、穿的,让他们到各地收集民歌。收集的民歌,先由乡村交到城市,再由城市交到国都,然后给天子听。这些说法的具体情形曾有人怀疑过,但我们认为这并非完全出于后人的主观推测。


《诗经》305首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上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产生的地域又很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诗经》中的民歌(包括《国风》中的全部诗歌和《小雅》中的部分诗歌)就是采诗之官从民间采集来的。


据《国语》中的《周语》和《晋语》记载,周朝有献诗的制度,规定“公卿列士”(大臣和有地位的士人)在特定的场合给天子献诗,以便天子了解下情和考查政治得失。《大雅》中的全部诗歌和《小雅》中的部分诗歌以及《颂》中的大部分诗歌,可能就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换言之,《诗经》中的贵族诗歌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诗经》与音乐、舞蹈关系密切,是礼乐文明的光辉结晶。《墨子·公孟》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诗经》305首本来是既有歌词,又有旋律,还有动作的。它既是305首诗,可以吟诵,也是305首歌,可以演唱和演奏,还是305个舞蹈,可以手舞足蹈来表演。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诗经》只流传下了歌词,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都失传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这本是按音乐标准分类的。《诗经》各篇最初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墨子·公孟》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司马迁也说孔子曾弦歌三百五篇。《诗经》原来都是乐歌,《诗经》的诗原来都是配乐的歌词,所以《风》《雅》《颂》三类应是以音乐为标准区分的,它们原来都是音乐曲调的名称。宋代郑樵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总序》)“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音乐曲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即靠近国都所在地的音乐曲调。雅分大、小雅,也可能是音乐上的区别。颂是宗庙祭祀配合舞蹈的音乐曲调,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诗经》的音乐后来都失传了,只剩下歌词,风、雅、颂就由音乐的分类变成了诗歌的分类。


《风》又叫《国风》,亦称《邦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合称“十五国风”(其中的《周南》《召南》,又合称“二南”),共160首。其中《周南》11首、《召南》14首、《邶风》19首、《鄘风》10首、《卫风》10首、《王风》10首、《郑风》21首、《齐风》11首、《魏风》7首、《唐风》12首、《秦风》10首、《陈风》10首、《桧风》4首、《曹风》4首、《豳风》7首。“十五国风”的“国”是地区、方域的意思。“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雅》分作《大雅》《小雅》,合称“二雅”。《大雅》《小雅》亦称《大夏》《小夏》。《雅》105首,其中《大雅》31首,《小雅》74首。《大雅》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中,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分作《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颂》40首,其中《周颂》31首,《鲁颂》4首,《商颂》5首。《周颂》是西周初期的作品。《鲁颂》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的作品。《商颂》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而是每首只有一章。《鲁颂》中的《泮水》《宫》体裁近乎《雅》诗,而《有》《 》则近于《国风》。由此可见《颂》诗演变的轨迹。《商颂》的前三首不分章,后两首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首晚出。《商颂》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明显是祭歌;《长发》《殷武》主要写商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祭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



2


《诗经》的流传时间很早,春秋时代部分诗篇已广为流传,特别是外交场合,往往赋诗言志,《诗经》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工具成为贵族士大夫所必须掌握的“沙龙”语言。


《论语·子路》记孔子的话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认为《诗经》不但要读得熟,而且在外交场合要善于灵活运用。《文心雕龙·明诗》说:“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表明春秋时代许多士大夫为了互相观摩,常常在外交场合朗诵《诗经》的某些章节。这样通过互相酬答,来表示对于客人的荣宠;通过诗句的吞吐,来显示自己的辞采。春秋时代,谁赋《诗》言志娴熟,能够自然贴切地用《诗》,就被认为是温恭知礼的君子。相反,谁不善于用《诗》,或者赋引不当,那不仅丧尽斯文,有辱国体,甚至会招灾引祸,以致危及自身、邦家、社稷。《荀子·大略》中说:“善为《诗》者不说。”这就是说善于用《诗》的人,可以省却语言的表达。《诗》几乎代替了语言,这在春秋时代似乎是一个事实。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又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


春秋末期,《诗经》成了当时贵族子弟必须学习的教科书。孔子很重视《诗经》,他谆谆告诫自己的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号召自己的弟子认真学习、研究《诗经》,认为学习、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而且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如此看来,在孔子眼里,《诗经》简直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到了战国时代,《诗经》已经成为儒家学派尊崇的典籍,如孟子、荀子都惯于引《诗》作为立论的依据。在他们那里《诗》已成为金科玉律,仿佛句句都是真理,是阐述先王思想的最可靠的依据和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私家著述引《诗》以论述哲学、政治、道德命题,成为当时普遍现象。《诗》成了诸子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尤以儒家为甚。


在秦代,《诗经》虽然遭到焚毁,但由于学者口头传授,仍然得以流传保存。


到了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的辕固、鲁国的申培、燕国的韩婴、赵国的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合称“三家诗”)汉武帝时已立为博士,成为官学,《毛诗》晚出,未得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属于古文经学。其余三家则属于今文经学。自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后,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诗亡,仅存《韩诗外传》六卷,独《毛诗》得以流行于世。


秦汉时鲁人毛亨(俗称“大毛公”)所传授、汉初赵人毛苌(俗称“小毛公”)所著的《毛诗诂训传》(亦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三十卷,魏晋后与郑玄笺注(通称《郑笺》)二十卷并行,历来为研究《诗经》的人所重视,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通称《孔疏》)四十卷即依据《毛传》《郑笺》为《诗经》作疏解。《毛传》《郑笺》《孔疏》是古代训释《诗经》经典的三部著作。此外,宋代朱熹《诗集传》二十卷,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十八卷、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一卷、陈奂《诗毛氏传疏》三十卷、方玉润《诗经原始》十八卷等,都是较有价值的著作。同时,由于清代辑佚之风兴起,对“三家诗”的辑佚整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较完备的一种。晚近学者,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排除汉、宋门户之见,进一步从文学、史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阐释《诗经》,将《诗经》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


《诗经》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有《关雎》《蒹葭》《静女》《氓》这样的反映爱情婚姻的爱情诗、婚姻家庭诗、弃妇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样的歌颂祖先功德、叙述部族历史的祭歌和史诗,有《凯风》《蓼莪》这样的歌颂母爱、悼念父母的孝道诗,有《七月》《大田》《噫嘻》《臣工》这样的反映农业生产生活的农事诗,有《兔罝》《驺虞》《车攻》《吉日》这样的反映狩猎生活的狩猎诗,有《鹿鸣》《常棣》《伐木》《宾之初筵》这样的反映君臣、亲朋欢聚宴飨的宴飨诗,有《伐檀》《硕鼠》《新台》《墙有茨》《相鼠》《南山》《株林》这样的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有《君子于役》《无衣》《采薇》这样的反映战争和徭役的战争诗、徭役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集,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时代的社会面貌,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诗经》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经》创立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是直接叙事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近乎不假修饰的白描手法和直白表达。赋在《诗经》中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在《雅》《颂》里用得最多,《国风》中也不少。《诗经》中不仅大量运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在其运用上呈现出一种变化无端、千姿百态的气象,为人们展现了许许多多艺术上的绝妙境界!《诗经》中“赋”法在描绘景物、展现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如《君子于役》对乡村景物的描绘、《芣苢》对劳动场景的再现、《氓》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就都是运用了“赋”的艺术表现手法,都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比就是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就是以更具体形象而又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从而使形象更加鲜明。如《硕鼠》用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的可憎可鄙,《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谢来比喻夫妻感情的变化,《新台》用癞蛤蟆比喻卫宣公。《硕人》用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瓜子、宽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分别比喻卫庄公夫人(庄姜)的手指、皮肤、脖子、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地塑造了庄姜这位美女的形象。


兴就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中起兴情况比较复杂。有的起兴兼有比喻的含义,如《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的起兴具有象征暗示的作用,如《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的起兴似乎与下文意思无关,如《晨风》的“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



《诗经》大体是四言诗,亦有少量杂言诗。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四言一句,其间杂有二言、三言、五言、七言以至八言的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二节拍的四言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诗经》中有大量的四言诗,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诗经》是四言诗的一个高峰。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章法。重章是一首诗中同一诗章重叠,有时只变换少数几个词。叠句是在同一诗章或不同诗章中叠用相同诗句。《诗经》各篇大都分章,除《周颂》31首、《商颂》3首不分章之外,其他诗篇少则二章,多则十六章。分章的诗篇,特别是民歌,各章句数、字数基本相等,因而形成了整齐、匀称的形式美。同时,由于入乐的需要,各章只更换少数几个词,同样的字句反复出现,回环复沓,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能充分发挥抒情表意的作用,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语言形象生动、朴素自然而富有音乐美。《诗经》中的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触物兴感、随口唱出的歌,日常的生活内容,里巷歌谣的自然韵律,因物赋形,因情成咏,不假雕琢,因而其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朴素自然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雅》《颂》中的许多优秀文人诗受民歌的影响,也具有这一特点。


总之,《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整齐而又灵活多变的句法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特点,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都显示了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诗经》奠定了中国的抒情诗传统。《诗经》中,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中国文学重抒情不重叙事、重表现不重再现、重写意不重写实的传统,是由《诗经》奠定和开创的。从此以后,抒情诗就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也奠定了中国诗歌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每当文学创作出现脱离现实的倾向时,进步文人便号召大家继承《诗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这就使我国古代文学总是沿着反映现实的道路前进,从而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还创立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具特色的比兴表现手法。《诗经》开创的比兴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比兴有助于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含蓄性,能使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因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比兴成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的代名词。


《诗经》为后代提供了众多的诗歌样式。如爱情诗、婚姻家庭诗、弃妇诗、祭祀诗、史诗、孝道诗、农事诗、狩猎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徭役诗,等等。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偶句用韵的基本押韵方式。中国诗歌的偶句用韵,既参差又整齐,韵律优美。《诗经》的四言句式,成为汉语最常用的短语形式,汉语成语基本上就是四言短语,辞赋、骈文里四言句式也很多(骈文又叫四六文,就是由四言句和六言句组成)。《诗经》中的许多词语至今还是常用词语,如“优哉游哉”“秋水伊人”“夙兴夜寐”“白头偕老”等,已成为常用的成语。这不仅说明《诗经》语言的丰富凝练,也说明它对我国民族语言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与中华民族的永恒经典。为了让大家继承《诗经》的优良文学传统,走进这部古老的诗歌经典,我们以阮元嘉庆刻本《毛诗正义》为底本,对每首诗进行了精要的导读、详细的注释、通俗的翻译,希望有助于各位读者更为轻松、愉快地学习、研究《诗经》。


吴广平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

2020年12月20日


本文为岳麓书社“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诗经》前言,作者吴广平。





推荐阅读



“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诗经》


作    者:吴广平 彭安湘 何桂芬 导读、注译

定    价:¥49.00


《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中唯一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集,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它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创立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的抒情诗传统,开创了中国诗歌偶句用韵的基本押韵方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与中华民族的永恒经典。该版本以阮元嘉庆刻本《毛诗正义》为底本,每首诗进行了精要的解题、详细的注释、通俗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轻松走进这部古老的诗歌经典。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京东购买戳👇

当当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显望湖湘大地五百余年,
这个家族的兴旺密码是什么?

唐诗vs宋词vs元曲,谁是你的one pick?

咬定青山不放松,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谈岳麓书社古籍出版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诗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