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渊为何下定决心造反?都赖李世民“坑爹”呀!

张秀玉 岳麓书社 2022-04-02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导  读


《李世民传》,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文摘自岳麓书社《李世民传》,作者张秀玉。

本书以李世民多样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八个主题,结合具体案例,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李世民。语言生动流畅、故事性、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不隐恶不虚美,透视光环背后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多样人生,挖掘历史深处隐藏的种种谜团。



劝说老爸“造反”



世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建功立业,名扬天下,有的人却庸碌无为,黯然向隅呢?无他,只在于能否抓住机会,勇于行动而已!


李渊当时为隋朝重臣,天下虽乱,但隋朝待他不薄,是效忠君主,还是加入逐鹿天下的队伍呢?对李氏父子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抉择。李渊是一个城府极深的政治家,在起兵之前,他就已经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大业十三年(617),李渊任太原留守。因为李世民军事才能显著,李渊将其带在身边。由于太原是隋朝北方门户,与突厥相邻,时常有战事,将李渊置于太原,是隋炀帝对李渊的重用。但是,隋炀帝又不那么放心李渊。反隋的大臣太多了,何况当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刚被镇压下去。于是隋炀帝给李渊派了两个副手,一个叫王威,一个叫高君雅。这两个人的任务其实就是监视李渊。


往日天下太平的时候,李渊也是一心想在事业上好好奋斗,努力光大家业。夫人窦氏生前就劝他讨隋炀帝欢心,将自家豢养的鹰犬进贡上去,以此博得皇帝的信任。可是隋朝的江山眼看已是风中残烛,李渊也不能没有想法。更何况他还有一个雄才盖世的儿子李世民,不走自夺天下的路恐怕是不可能的。


李渊把李世民带到太原后,李世民表面上似乎天天走马斗狗,悠游市井,实际上,他广结豪杰,积极招才纳贤。这一时期,长孙顺德正在太原避事。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的本家叔父,在隋朝时任右勋卫,为逃避辽东战役,他从军中偷跑出来,躲到太原。既有亲缘,又有军事才能,于是他成为李世民重点拉拢的对象。还有刘弘基,其父刘升是隋河州刺史,他好侠仗义,与长孙顺德类似,大业末年,为了躲避延误军期的处罚,故意私宰耕牛,被关进监狱。刘弘基出狱后,亡命江湖,后投奔李渊。他见李世民气度不凡,便主动与之结交。李世民与刘弘基关系密切,两人每天睡在一起,出门还并排骑马。后来,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成为李渊晋阳起兵的主要将领。


李世民结交的豪杰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刘文静。刘文静曾任晋阳令,其人身材魁梧,相貌不凡,才干突出,颇有远见卓识。他对李世民在晋阳的活动观察入微,揣摩细致。刘文静是李密的亲家,因当时李密反隋,刘文静连坐入狱。


一日,李世民来到狱中,刘文静对此并不意外,只是微微一笑。李世民低头便拜:“求与贤者论天下!”刘文静早就等着这一天,于是相与谈论天下大势,谋起兵制胜之道。这时,李世民仍不能自主起兵,因为李渊一直对此保持沉默。李世民多次或暗示或明言,要父亲反昏君、行王道,均被李渊厉声制止。怎么才能使父亲举起反隋大旗呢?刘文静建议道:“晋阳宫监裴寂与你父亲关系非同一般,不如先说服裴寂,再让他劝说你父亲。令尊极少对人信服,唯独对裴寂信赖异常,可以一试。”李世民沉吟片刻,微微颔首。


裴寂爱好赌博,李世民便拿出几百万钱,交予龙山县令高斌廉,让他跟裴寂赌钱博戏,又故意输给他。裴寂大为高兴,不久李世民也成了裴寂的座上宾。一天,李世民抓住机会,对裴寂说:“当今天下,主上无道,年年征伐,税重役繁,以致百姓流离,人民倒悬,士当无为乎?”裴寂点头称是,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社稷已在风雨飘摇之中,不另有所图,只怕最后想求自保也不可得。”李世民道:“我父子居太原,虽然手握虎符,然而皇帝多有猜疑,如何是好?”裴寂答道:“自然不可不早做打算。”李世民于是说:“只是父亲迟迟不能下决心。现在情势益加危急,大业十二年以来,突厥屡次南犯,父亲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力抗敌。可是胜败无常,皇上曾下令将父亲押解江都受审,幸又撤旨。而今坊间又谣传李姓夺天下,皇帝下令诛杀右骁卫大将军李金才全家三十多口。我父子安危也是悬于一线!”裴寂点头道:“确实再延误不得,我当尽力劝说李公。”


由于起兵之事关系到李氏全族的存亡,李渊非常慎重。裴寂对李渊分析了天下形势以及自身进退,认为如今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李渊长叹道:“我儿世民确有此意,既然你们主意已定,可以听从。”


李氏父子终于迈开了夺取天下的第一步,李世民也有了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成功者必能积极行事,于此可见一斑。


当时隋朝尚在边境作战,不断从全国各地征兵。李世民趁机发出假诏,称国家为抵御外敌,需征募兵勇,在太原、西河、马邑征发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壮丁,于年末在河北涿郡集合,准备攻打辽东。隋炀帝执政时期,兵役、徭役一直未断,百姓不堪其扰,这一诏令果然造成民间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不久,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了太守王仁恭,又举兵进犯太原。于是,李渊父子趁机借镇压刘武周之名大量招兵买马。当时,李渊身边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觉不妥,但也只得同意李渊扩军靖边。这次,李世民通过在太原结交的豪杰征募到上万兵勇,这支军队成为李氏父子起兵的重要力量。


李渊父子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太原城内一派热闹景象。招兵意在平乱,但这时王威、高君雅已经觉察出问题:若是李渊趁机举兵兴乱,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二人觉得此时密报皇帝未必能挽救局面,而李渊手握兵权,如何才能制乱于未发呢?此二人也是智谋之士,他们商议:趁这一年太原大旱,策划一场祈雨活动,地址设在太原城外的晋祠,让李渊离开自己的府邸赴会,然后,当众宣布其谋反事实,将他就地正法。这个计策不可谓不高明!王威、高君雅一番密谋之后,开始布置起来。


然而,百密一疏,王、高二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身边就有李世民安插的卧底。当他们安排人手准备埋伏时,一人未经通报就走了进来。此人就是当时的晋阳乡长刘世龙,他与王威、高君雅一向往来甚密,王威、高君雅也没有把他当外人。刘世龙见府中人来人往,个个神情紧张,仔细打听,得知原来是在安排祈雨事宜。他见情况不妙,未等与王、高见面就赶紧退出,径直向李渊府中奔去。其实,刘世龙早就是李世民结交的对象,他对李家父子的志向清清楚楚,并且热心支持,与王、高二人的结交,当然是有意为之。李世民听了刘世龙的汇报后大吃一惊,赶紧向李渊报告。李世民对父亲说:“如今之计,要么束手就擒,要么趁机杀掉王威、高君雅,另找名目举兵起义。”


李渊问:“那又以何名目杀王威、高君雅呢?”李世民微微一笑:“我已有安排。”李渊说:“务必令将士信服,民心齐聚啊。”李世民说:“我正有极好的理由。刘武周造反,引突厥大军犯境,我们何不诬称王威、高君雅二人暗通突厥,先将他们擒住,然后在城内悬首示众,并历数其通敌之罪,布告民众,既安民心,又可清除枕畔之刺。”李渊点头:“果然稳妥!务要挑选精悍可靠之人。”


李世民平时在太原结交的豪杰之士,此时恰好派上用场。于是,这边王威、高君雅安排人手打算埋伏在祈雨坛边;而另一边李世民已经提前动手,安排了大批士兵将晋阳宫团团围住。五月甲子清晨,李渊与王、高二人在处理政务时,刘文静叫出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对他说:“有密状,告谋反。”不一会儿,刘政会拿着密状交给李渊,李渊一看,原来是告王威、高君雅谋反,于是立即下令将二人逮捕,二人还想辩白,埋伏在后边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一跃而上,将他们控制住。


一切皆按照李世民的计划顺利进行。不久,太原城内便贴满了清除内奸的布告,戍守边疆、杀敌卫国的宣传也布满街巷。太原民众见杀了通敌官员,同仇敌忾之心高涨,报名应募之人源源而来。


自晋阳宫之变,李氏父子正式举起反隋的大旗。李氏父子看似被动,起兵是为保命而不得已的行为,事实上,他们正是借助了这一机会起兵。英雄善乘势,须得如此,才能成就大事。看似迫在眉睫的危机,只要有充分的准备,有坚强的决心,便会转化为成就自己的可用之势。




推荐阅读



《李世民传》


作    者:张秀玉 著

定    价:¥48.00


被夸大的“贞观之治”:李世民勤俭爱民,为何百姓仍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掺水”的仁义:李世民一方面鼓励臣下谏言,为何又刚愎自用,冤杀大臣?这本书以李世民多样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八个主题,结合具体案例,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李世民,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揭示了一代“明君”背后的诸多灰暗面。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当当购买戳👇

京东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被夸大的“贞观之治”?“掺水”的仁义?
透视光环背后李世民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宦官干政玩弄权力?
这次把太监的故事一次性给你讲清楚

一个优秀的图书封面是怎么诞生的?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李世民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