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狡猾、贪婪、淫荡……狐狸精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岳麓书社 2022-04-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悦读一线 Author 非牛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还未下架的电影《姜子牙》中,狐族全灭,就连被动与九尾锁上宿命锁的小九,也未能幸免。


这是 1988 年出生的导演程腾对狐的命运的安排,在对待狐的态度上,程腾比 400 年前编辑《封神演义》的许仲琳和更早些的《武王伐纣平话》不知名的作者,并未友善多少。


“至于杀狐之事,任何时代都在所难免。” 呼延苏在其书中写道。由岳麓书社出版的《狐说:狐狸精的前世今生》,是呼延苏梳理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狐或者说狐狸精故事后的总结。他对狐的命运似有抱不平,在书中感叹 “蒲松龄那般爱狐,《聊斋志异》中仍有杀狐故事 ”。


《狐说》:一部雅俗共赏的狐文化通史

双十一活动期间好价入好书

👇

《狐说》,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和狗一样同属犬科的狐,体型比大多数狗以及同一科的狼、豺等都要小。凶暴强悍远不如狼,勇猛善斗也不如豺,是一种祸害程度较低的食肉兽,在大自然的食物链中,处于中端地位。它的食物多是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鸟兽和野果,基本伤害不到人,对人养殖的牲畜也很少有危害,它居住的地方也多是森林、草原、半沙漠地的树洞或土穴中。


即便这样,这么个可怜的小家伙,不知道怎样就得罪了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它不但经常被黑化、污名化,而且经常被打杀,且,“无论咎由自取或无故被杀,都只会保持沉默 ”。


△书籍采用折叠式护封,展开后为一幅精美的海报


 中国古代神仙信仰思潮催生了狐狸精


《诗经》是最早有狐的身影出没的文学作品。“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豳风 · 七月》),“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秦风 · 终南》)等。这也是有据可查的狐的悲剧命运的开始。《诗经》收录的是公元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的歌谣。从《诗经》中写到的用狐皮做裘来看,狐被猎杀的命运很可能从公元前 11 世纪就已经开始。


那时还只是在肉体上消灭狐,并未对其黑化或污名化。稍后些出现的《山海经》中,虽然狐是诸多怪物中的一种,也还未黑化,只是让狐长出了九尾,“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在让狐长出九尾后,我们的老祖宗慢慢让狐有了变化的本领。东汉时成书的非虚构作品《吴越春秋》写到了著名的涂山氏:“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历史上,对 “禹因娶涂山”,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大禹在涂山遇见九尾白狐,觉得是天降吉兆要他成婚,便娶了涂山部落的一个叫女娇的女子。还一种说法,认为涂山氏是九尾白狐变的,也即大禹娶的是狐狸精。


后一种说法在此后的一些笔记小说中屡屡出现,常有狐狸精自称是 “涂山氏之苗裔”,或者 “余系出涂山”。蒲松龄的名篇《青凤》,写某狂生晚上在一个废弃的庭院和一老人家高谈阔论,狂生问老人家身份,老人家告诉他说:“你家先祖编撰过一本《涂山外传》,知道吗?我乃涂山氏之苗裔。”这个答案,老人家把自己是狐狸精这一身份亮明了。


《狐说》中,呼延苏梳理有关狐的著作,发现纪晓岚对狐狸精的最早出现有考证。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 · 如是我闻四》中写道:“(狐精)三代以上无可考,《史记 · 陈涉世家》称篝火作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必当时已有是怪,是以托之。”纪晓岚是相信世间真有狐精的,且认为狐狸精至少在秦末就已经出现。呼延苏进一步推测,认为狐狸精最早在传说中的出现,大约肇始于战国后期,发展于秦汉,完成于魏晋,“这段时间正好与中国古代神仙信仰思潮的产生、发展的轨迹相吻合。神仙思想不仅是狐狸精产生的土壤,还一直是它成长壮大的营养素”。



 从东晋开始

狐狸精不是被打杀就是被渣男抛弃


对狐狸精的打杀,最早出现在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干宝的正式工作,是负责国史《晋纪》的撰写。后来的史学家对《晋纪》评价颇高,认为其 “工于叙事,内容审证有序 ”。《搜神记》是干宝工作之余写的,写成后,他被称作 “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


《搜神记》里有两则故事写到狐狸精被杀。一则故事写的是某个在田间耕种的村民,看到一陌生妇人带着小丫鬟从垄上经过,村民问妇人从何处来,妇人不答,村民疑心其是狐狸精,挥刀便砍,妇人见丫鬟被砍后便化为狐狸逃走了。另一则故事写的是一个老狐变成书生,和某名士谈学论道,老狐才情绝世,辩锋无碍,名士将其扣押后千方百计整死了老狐。


呼延苏认为这两则故事中的狐狸精被平白无故地杀害,理由只有一条,“他们是妖精”。


狐狸精的悲剧是其成为狐狸精时就决定了的。在 “万恶淫为首”的年代里,高颜值、对异性颇有诱惑力的狐狸精被认为是有原罪的。即使没被打杀,化作人形与人恋爱的他们,在身份暴露后,任其如何重情,也会被理所当然地始乱终弃。



《狐说》辑录了南宋时的一则叫《西池春游》的人狐恋故事。人狐恋故事中,狐大多为女狐狸精。这导致后世专称某些特质的女人为狐狸精。《西池春游》中,和狐狸精恋爱上了的,是长沙人侯成叔。这个侯成叔在知晓狐狸精的身份后,信誓旦旦说要和她做长久夫妻。把狐狸精独孤氏感动得不得了。不料,侯成叔在走访了一个在南阳做生意的舅舅后,发生了改变,舅舅怒斥:“汝,人也,其必于异类乎!” 侯成叔在舅舅的安排下娶了南阳的一个大家闺秀。随后,他给在家里等他的独孤氏写了封信,说明了原委。独孤氏虽然回信诅咒了他,但此后见侯成叔落魄,已另嫁他人的独孤氏不忍,给了他几串铜钱。


情痴而又运气差的狐狸精,经常遇到负心的渣男。独孤氏的命运还不算太差,还有不少狐狸精在身份曝光后死在了无情的渣男手里。“人心之险,即便狐狸精也防不胜防。”呼延苏在《狐说》中感慨。


狐狸是弱势群体历经了艰难的维权


对狐狸精格杀勿论的态度延续到唐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呼延苏在《太平广记》收录的唐代狐狸精故事里看到了当时人们对狐狸精态度的转变,“总体上已表现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性态度”。认为最常见的人狐关系变成了狐狸精首先骚扰、侵犯人类,人类才想办法去制服他们,“即便狐狸精作祟为害在前,对他们的处置也经常会网开一面”。


呼延苏写到这一转变时,援引了《广异记 · 杨伯成》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杨伯成在拒绝男狐吴南鹤的上门求亲后,男狐在杨家闹事。法师的三字符让吴南鹤现了原形。杨家要打杀老狐,被法师拦住,法师说狐狸精是天神的仆役,不能随便打杀,但他犯了事,也不能不惩罚。最后,法师拿出一根棍子,把老狐打了一顿后赶走了。


狐狸精虽然经常作祟媚人、调皮捣蛋,但呼延苏认为它们都有 “贱类”的自我认知,心理上属于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在法律上开始为自己争取 “狐权”,也起始于唐。


《广异记 · 谢之》记载了有两个狐狸精变成人跑到著名诗人、中书令张九龄处告状,说东光县令谢混之杀了其父兄。张九龄让人查,结果发现告状的这两个人是狐狸精,谢混之在开春打猎时,猎杀了不少狐狸。庭审时,狐狸精虽然有理,但他们被谢混之部下放出的猎犬吓坏了,跳上屋顶变身狐狸逃走了。呼延苏认为这个故事中,人是不讲理的一方,放猎犬搅局的行为是盘外招。



南宋也有狐狸精诉人的故事写入笔记小说,且狐狸也未胜诉。“以狐狸精的地位争狐权,关键是不能暴露身份。”这是呼延苏的总结,“身份一旦败露,整个诉讼就成了骗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人类也还不具备这样的心理宽容”。


创造历史性的人狐权利的平等,出现在乾隆时代的一个传说中。这个传说被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记录了。袁枚记载,江苏盐城一乡村,狐狸精纠缠良家妇女,圣帝让邹将军去处理。邹将军击杀了犯事的狐狸精后,把别的狐狸也除掉了一伙。狐祖师一纸诉状把邹将军告到了圣帝那里。最后,圣帝判决邹将军“疾恶太严,杀戮太重”,念在其“事属因公,为民除害”,情有可原,在罚去一年口粮后,降级任用。


这个判决看似还是不公,但已经是有人狐恩怨的传说以来,突破性的进步了。《狐说》前言中,呼延苏道破了古往今来狐狸精话题的核心意象,认为与性有关。按此说法,让狐狸精能够有个地方为自己辩护和申冤,或反映了古人对性的态度的转变,尤其是对性有主动追求的女性的态度改变。


对话作者 | 对“狐狸精”为何又爱又恨?


潇湘晨报:历史上,编入传说和写入文学作品的,像人一样具有多面性的,恐怕只有狐这一种动物,也只有我们的汉文化才给了狐这样的多面性,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会给狐而不是别的动物这样的殊荣?


呼延苏: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能成精变人,动物中除狐之外,虎、蛇、猴、鼠、鸟的故事也比较多,最多最丰富的当然是狐。为何如此?我觉得是古人认为狐是最聪明的动物,有接近人的灵性,这个观点中西方比较一致,西方《伊索寓言》以及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把狐描述为很聪明的动物。中西方以狐为主角的故事都比较多,但其间有个重大差别:西方的狐狸故事是拟人化的,中国的狐狸故事是人形化的,就是说西方的狐狸直接就能像人一样说话行事,中国的狐狸必须先变成人才能说话行事。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中国古代物老成精的观念和神仙思想。


潇湘晨报:历史上多面性的狐,到现在基本只剩下两副面孔,一副是狡猾的,一副是魅惑的,也即我们经常会听说到的狐狸精,这个做减法的发生,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


呼延苏:中国古代的主流观念,是重视现实世界,所以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也不语怪力乱神,庄子也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因此,中国古代的各种虚构叙事,如鬼神精怪、天界地狱,都表现出人间化的趋势,写狐写鬼,其实都是写人。就狐狸精而言,核心意象是“媚”与“慧”,这些特点放在狐狸精身上写,可以表现得更夸张,因此也更有吸引力。我没觉得这跟我们的文化发生变化有什么关系,而是跟古人对狐狸的认识水平有关,他们认为狐狸是媚兽,是灵兽。


潇湘晨报:早期的传说和文学作品,狐的性别雌雄都有。另,从“禹娶涂山女”的神话来看,作为涂山女的狐,应该是不淫的。后来狐专指女性,且专指所谓的淫妇,狐其实挺无辜的,把具有较强的性吸引和对性有主动追求的女性称为狐狸精,是否和程朱理学开始的性保守有关?


呼延苏:狐在六朝时期,就被认为是淫兽。但唐宋之前的狐狸精,这个特点并不是特别突出,到明清之后才成为狐狸精的性格招牌。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我觉得跟妓女文化的昌盛、色情文学的流行,以及某些狐女文学形象的符号效应有关。


潇湘晨报:你在《狐说》的第七章“恩与仇”中,写到了古人对待狐狸精的态度的变化,即从东晋《搜神记》时代简单粗暴地喊打喊杀,到宋代《太平广记》时代大多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性态度,再到《聊斋志异》中的相对友善,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根源?


呼延苏:我认为跟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有关。佛教讲六道轮回,反对杀生,这个生不仅是人类,也包括动物畜生。不杀生为佛教五戒之首,犯戒不仅在现实中不容于佛门,还要承受来世报应的心理压力。唐宋之后,这种观念越来越普及,反映到狐狸精故事里,就是人类对它们的越来越宽容。


潇湘晨报:现在我们都知道狐仙和狐狸精并不存在,古时因为认知有限,产生了很多狐仙、狐狸精的传说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像纪晓岚这样的大咖写起狐事来,也言之凿凿,好像真有那么回事?


呼延苏:首先表明我个人的态度,我非常明确地认为狐狸精是虚构物,是观念性存在,这在书的序言里就说了。至于为何有人信有人不信,可能是个深刻的心理学问题。我们总认为科学昌明的时代,具备常识的人是很容易分清虚构与非虚构的,其实不然!现在中国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治病消灾请狐仙的事也时有发生。如果现在做个民调,问相不相信鬼神存在,我估计不论西方人东方人的回答,都会分为三类:相信有;相信无;自己说不清。具体到纪晓岚,我确定他是相信狐狸精存在的,而且狐狸精还经常住进他家院子里。


潇湘晨报:看完《狐说》觉得人挺坏的,把自己的狡猾推给了狐狸,把自己对性的贪婪推给了狐狸。你一本正经地讲述完狐狸精的前世今生后,有没有觉得狐狸特别委屈?


呼延苏:我在前面说了,古人写狐就是写人,就是写人间人生。蒲松龄、纪晓岚等人笔下经常出现人不如狐、人比狐坏的描述,可能就是流露了他们对人间人性的某些失望吧。


撰文 / 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推荐阅读



《狐说》


作    者:呼延苏 著

定    价:¥78.00


本书为研究狐狸精文化集大成之作,辑录并研究《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等数十种经典古籍中的数百则“狐狸精”故事,从历史、心理、宗教等多个角度认真细致地探讨了狐狸精如何变人、如何修炼、如何渡劫、如何魅惑人类等“专业”问题。

书中探讨了诸多新奇领域,如:狐狸精如何变化成人?狐狸精如何修仙?狐狸精如何避雷劫?狐狸精如何魅惑人?……揭秘狐狸精从兽到妖,从妖到仙的全部历程,讲述狐狸精与人类千百年的爱恨情仇。相信读者读后能充分领略中国妖怪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奇幻诡谲,堪称一部出色的妖怪文化通史!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当当购买戳👇

京东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口气狂刷三遍还不够,
这本讲“狐狸精”的书魅惑到我了!

妲己本不是狐狸精,是谁让她变成了狐狸精?

千百年来,“狐狸精”的面容是如何被装扮的?

《春秋左传》怎么读?这一套权威、精审、好读!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狐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