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开历史的底牌:刘勃的书到底有多“神”?

蒯乐昊 少数派文库 2023-11-30



翻开历史的底牌
刘勃的书到底有多“神”

文:蒯乐昊  编:先知书店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魏文侯、魏武侯也给魏国留下了厚实家底。

然而,王位传到魏惠王,情况就变了。魏惠王不仅在位时间长,还好大喜功,又眼高手低。两大狠人孙膑、商鞅要给他打工,他硬是瞧不上。结果被成为他国重臣的二人几顿暴打,败掉了魏国两代积累的家底。

当然,商鞅是狠起来连自己都坑的人,他还定制了坑害国人几千年的帝制“潜规则”,比如:

——壹民:统一思想。让人民停止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服从君主的指挥。

——愚民:人民是笨蛋。如果有谁不是笨蛋,那就有必要将他变成笨蛋。

以上历史叙述,都出自青年作家刘勃的热门史书。

与其他写史作者最大的不同,刘勃讲述历史是诙谐的——如同相声一般。但他面对历史也是严肃的。阅读刘勃作品的过程,“像侦探小说一样过瘾”。

他的一系列作品如《战国歧途》、《失败者的春秋》...等,基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刘勃作品


历史“写手”刘勃

刘勃称自己是“写手”,他说:“专家的书要是很难读,写手可以拿来用通俗的话改写,美其名曰做普及工作,如果专家的书本身很好看,写手就没饭吃了。”他在《失败者的春秋》后记里这样自谦。

曾经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从三江学院毕业之后,他进了南大中文系作家班,后来回到三江学院任教,教的专业课也是写作,这个过程让他纠结无比,因为本质上,他不相信写作是可教的。

“我自己最大的兴趣应该是写小说,在写小说的圈子里头,我属于爱看旧书的。但是教人写作特别痛苦,只能说有些东西,我认为这样写比较好,我无法说服自己去对学生说:你就这么写。所以上课我总是面对一个不知道该讲什么的困境。”

他勉为其难地教了一年多,然后找到他们的老院长,说:“要不,调我去图书馆得了,我宁可当个图书管理员。”

埋首书堆是他喜欢的生活,他是书痴,从小学就开始戴眼镜,现在鼻梁上的那副眼镜一千多度,厚瓶底一样的镜片泛起圈圈涟漪,镜片后的眼睛也被多重折射,仿佛一对复眼。

他很宅,不爱出门也不爱旅行:“我所有的快乐都来自幻觉。”而破解历史,也许是幻觉的一种。

图书馆没去成,他转而去教中国文化史,相比于“非标”的文学写作,历史可是具体多了。

教学就是一个“逐步向教材投降”的过程,他从学生时代起就特别烦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是当了老师之后,他才意识到对大多数学校和学生来说,可能还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流程。

“像我这种脾气怪异的人,我要讲任何题目,肯定首先想要跟教材对着干。我看书挺杂的,当老师之前自我感觉很好,做一些讲座、演讲,觉得自己很受欢迎,当了老师之后,我才发现不对。教学还是阵地战,得一步步来,不是一个强煽动性的演讲可以比拟的。”

当了几年教师之后,他才觉得自己反而回到了一个最基本的、学术路径的训练之中。于是逐渐收起少年意气,起了对史学的敬畏之心。

“回家随便抽本正经书看一下,就觉得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没啥意义,无非是说在人家的成果上抖两个机灵,添一个注脚。”


▲刘勃在给自己的新书签名


▌历史与我们今日的生活何干?

刘勃想象中的读者,有点好奇心,有点求知欲,还得有点闲暇时间。

“当然不能太专业,专业的也不用来看我了。我的读者不能太追求学以致用,读了这本书,立刻就要说你对我有什么用?你不能太有需求,因为确实我也提供不了。”

历史与我们今日的生活何干?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传统里面,史学一直是一门显学,读史是士人精神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甚至也是世袭皇帝们的必修课。中国人始终相信,鉴古方能知今,帝王之术不在别处,所有的未来都包含在过去之中。

这种学以致用的历史观在刘勃这里并不起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早已超出了古人的经验,即使就近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里去寻找规律,这些规律应对基于信息化的全新时代都未必还能适用。

全球都在面临旧有体制的考验,新的秩序还远未到来,这几年风云诡谲的全球政治印证了这一点。这时候我们读史,究竟想读到什么?
我们现在的焦虑,跟春秋战国人的焦虑,还有任何的相似度吗?

“我想我在写《失败者的春秋》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讲困境。不管是谁,你总是要面对特定的困境,在这个困境面前,你能走到哪一步?这可能是我当年写小说的时候留下来的一个命题。周天子有周天子的困境,诸侯有诸侯的困境,乱世小民有乱世小民的困境。不同的人面对的困境不一样,而每个人面对困境的那种挣扎和努力,也许是历史能够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原因。”

他特别留意过读者的评论,在修改《战国歧途》那本书时,他发现书中最受欢迎的和最不受欢迎的,都是写商鞅的那篇。

商鞅是有很多粉丝的,事实上,作为改革的同龄人,刘勃自己在写商鞅的时候也有很强的代入感,但这依然不妨碍他写出了商鞅本人的悲剧命运,以及附着在他身上的强烈的吞噬性力量。有时候,这种吞噬被视为历史进步所必须的代价。

“现在再让我重写的话,可能我会给商鞅更多的同情,至少我会把他所面临的困境写得更充分一点。”

“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回看已知的历史,会先有一个判断:谁代表了历史先进性的方向,好像历史已经有一个既定的目的地,但其实在历史发生的过程中间,是无法用这个向度去衡量的。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有的,但这个趋势跟历史中人的具体体验是两回事。”

刘勃说,从1840年以来,中国整个处在一个大的历史转折期之中,但是如果对比他的父辈、他,和他女儿,一家三代人对时代的感受,绝对截然不同。

“我们处在同一个大的历史转折期中,但我们各自感受到的是三个不同的小转变,而每一个小转变对个体来说,可能就是一生的体量。如果我跟其他历史写作者有区别的话,可能就是在写作上,我对小人物倾注的同情要多一点。

你读越多的历史,你越会发现,历史大趋势当中,哪怕一个很小的波折,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能是灭顶之灾。即便你掌握了大趋势,你也不一定能左右。历史也许有必然,但是个人命运,受制的偶然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警惕代入历史人物

刘勃总是警惕自己对历史人物投射过多的感情,躲避他们身上所携带的某种感染力,因为有时候,这种感染力似乎会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比如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再比如说,孔子。

他对孔子的喜欢之情,让他常常觉得对此人难以下笔。他甚至认为,如果每个民族都需要一部核心经典作为精神图腾的话,那在中国,可能还就是孔子的《论语》最为合适。

“拿《论语》跟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相比,论深刻肯定不如,论广博肯定不如,但是要论奇葩言论,《论语》里的奇葩言论肯定最少。今人去看《论语》,看完觉得忍无可忍的话,也就那么几句,这就是孔子的优点,他的论述有弹性,不走极端,对现代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提醒。”

孔子有孔子的困境,他也在经历着一个旧制度的崩坏,而新的制度尚未到来——在下坡路上当一个消极的、解构的道家是容易的,而当一个有建设性的儒者,则需要内心恒定的价值与秩序。

“我不敢妄谈文明的命题。但如果仅把社会组织看成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指标的话,那么这个文明显然还是上升期,组织越来越发达。但是会不会人类文明还处在上升期,而人类本身进入下降期呢?” 

面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能为力感,并不必然导向虚无。“有时候你去读一读西方崛起的那段历史,反而对中国的现状容易抱有一种体谅。”

在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人的心态不可能那么从容,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抱有淡定的心理,然后不得不有一点全力以赴的好奇心。他可能狭隘、短视、功利。

但事实上,人类历史上大多数至关重要的改变,也不是由那些远见卓识的人缔造的,它就是一个个短视行为的叠加。比如贾雷德·戴蒙德,他用非常广博的知识、非常宏大的视野提示我们:

“做一个不妨短视一点的人,因为人类历史上大多数远见都没什么用。你们媒体看到的所谓前瞻信号可能最多,但我觉得可能就是一般小老百姓的短视、乐观,至少反映了这个社会结实耐造的一个程度。也许就靠着这种局部乐观,他们就撑过了人类历史上的大转折期,这都不好说,我们统统没有资格对此作出预判。


刘勃是出版大神张立宪老师(人称读库老六)最喜欢的作者之一。

他的《战国歧途》是读库最受读者欢迎的书之一,其中“商鞅黑洞”一章更让无数读者称道。
这本书断货后,在二手市场甚至一度被炒到了上千元。


许多人追着看他的书;他的《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豆瓣评分还高,高达8.9分。匏瓜 : 读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亦然。

这与刘勃的写作风格有关,他写历史,诙谐且过瘾,比如:

◎为什么爱讲道德的鲁国是唐僧式思维——唐僧被抓了:“悟空,快来救为师”;唐僧被救了:“泼猴,怎能杀人呐”?

◎为什么春秋最成功霸主,最成功国家,都是在用成功实践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推向深渊?

◎为什么战国时期“士”少有爱国的?为什么诸侯不仅容忍他们“朝秦暮楚”,还重用他们?为什么秦国屡战屡胜,六国百姓过得再差也不愿意迁移秦国?

知乎一个点击五千多万的荐书热帖说:新见频出,还能直击当下……很多评点深意也靠重读得以品出味儿来……入手了所有刘勃书。虽然不是本本惊艳,但本本都不亏。

的确,刘勃后继推出的两本书依旧保持着惊艳、辛辣的观点: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汉朝,盛世光芒多么耀眼,角落就有多么灰暗。

《匏瓜》——圣贤孔子成了好大一只瓜,中看不中吃,被后人捧得高高,却没有时人愿意用。


俞敏洪:少见的能给我带来极大启发的历史作家。

鹦鹉史航:读库各路写家里最让我高山仰止的一位。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刘勃作品集”共4册:守望古老中国青春时代,重现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

本套书,完整收录刘勃老师最高水准的四部作品,《战国歧途》、《失败者的春秋》、《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匏瓜 : 读史记·孔子世家》。

看清春秋到西汉,这个中华文明发展的“轴心期”,解开史料中充满偏见、误解、扭曲的种种纠缠。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本套书+《秦制两千年》,看清封建帝国的权力规则,谌旭斌老师亲笔签名版。


本文来源:蒯乐昊<翻开历史的底牌>,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编辑需要有节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刘勃:他们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黑暗的一部分

历史,是从何时开始走入死胡同的?

此书未作删改,请读者注意分析和鉴别

富种起源:人类由贫至富的历史法则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太敢言了)

大学的核心价值——不断地说出真话

王小波: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

再多的知识,也说服不了认知封闭的人

哈耶克为何不愿承认自己是保守主义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