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有一个很悠久的传统,就是研究中国

人文英华 2022-03-19


透过一面镜子,也许我们能更了解自己。——梁文道

日本眼中的中国历史
文:网摘  编:先知书店

▌研究中国是一个传统

很多国人向来都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也深知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之深。1784年,汉倭奴国王印的出土,将中日交流的时间提前至东汉光武帝时期。

用梁文道的话说:“对于日本来讲,中国向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他者,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有太多的东西来自中国,也非常清楚隔了海,这座大陆这边就是这么一个巨大的存在。”

因此,日本常年以来就有一个很悠久的传统,那就是研究中国。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后,日本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日本汉学。

在比中国更早接触到西方的历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后,于是就率先开始应用相关领域的知识来重新认识中国。



▌完全不同的历史视角

那么这样认识出来能够得到什么东西呢?这就是前文提及的新鲜的观感与体验。

“我们常常容易忽略,原来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面,是属于东亚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过往读中国史的时候,很少注意到我们中国跟我们周边地区是什么样的关系。”

比如说自古以来从匈奴到蒙古,我们就觉得那是入侵的蛮夷。但假如你抛开这种中国本位,换一个角度来看,你是否仍然认为匈奴是简单的、不文明的、野蛮的、落后的外敌?

在过去100多年来,日本学者非常关注中国与东亚大陆其他周边地区的关系,从一个他者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跟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与北边草原上的其他的部落国家的关系。

在他们眼中,这些国家跟中国的关系是平等的,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这些历史上所谓的“蛮夷”,其实跟中原王朝是相应的平等地位。这样一碰撞,就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



▌跳出王朝更替的分析模式

中国的史书,自《史记》以后,基本都以王朝更替、帝王将相为主线来叙述。在《史记》中,尚有司马迁作为史家视角独创的“表”和“书”的体例。

例如“表”,是以不同的时间跨度记录历史,呈现更丰富、完整的历史面貌;而“书”,则追索了例如“礼”、“历法”、“经济制度”的变迁。

但这些不限于朝代的历史观却没有被后来者发扬与继承,因此国人的史观也越来越囿于朝代。

日本学者注意到,其实中国的历史分歧,如果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角度来讲,用朝代去分析,不一定能够非常清晰的掌握他们的变化。

因而他们提出,唐朝和宋朝之间有个非常大的变化。两个朝代的中国基本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模式,这就是著名的唐宋转型论。

光从这两个例子你也许就能够了解到,日本学术对于中国的研究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而这样的特色有时候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就像照镜子一样,透过其他人的眼光看到了自己,可能反而会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为此,人文英华&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全十卷)。透过日本这面镜子,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诚意之作:这套书是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建立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自上古到近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通史之作。

◎权威、新颖:十位当今日本学界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教授,将当今东亚格局纳入历史考量的宏阔视野,与现实世界紧密关联。司马迁谓“通古今之变”,正是此道。

◎学术+通俗:本书融合前沿成果,既专业严谨,又语调轻松,活泼幽默,阅读快感颇强。堪称学术与通俗相结合的最佳典范!

作为翻译本,中文版内容几乎未作删改、增添,力求接近原版。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图片采自网络,文章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延伸阅读

丝路大历史:一个僧人踢开的百年大外交

百年激荡:我们仍在民国思潮的延长线上

关于中国的三个经典问题,有答案了吗?

跨出封闭的世界:被忽视的隐秘江湖

赵冬梅:饥饿史与饮食发达史

商鞅的“理想国”: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

被统治的艺术:明法度与潜规则

张宏杰:康熙反腐的两个错误

被三种叙事支配的近代史

“中国式送礼”的四大误区

王朝赫赫,不过表象;文化默默,乃历史本体

陈乐民:历史是否有逻辑

张宏杰:权力支配一切,是古代中国制度性腐败的根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