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10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郑也夫:素质教育的两难

郑也夫 人文英华 2021-08-31

在一个严酷竞争、激烈博弈的态势下,不是提倡就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的。如果副科不列入高考,就必然遭到轻视。而一旦列入,将立刻沦为“应试”的项目之一,顿失立项时的初衷。——郑也夫


素质教育的两难

文|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家)


应试教育是什么谁都明白,而素质教育是模糊的,其本身的模糊导致其目标和手段都不够清晰。笔者看到多数素质教育的说法中都包括两个“全”,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二是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因未见其细则,仍觉恍惚。


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很好。但怎样面对,却未说及。素质教育的设计者说:“存在这种(即应试)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升学考试竞争过于激烈。”(李岚清,2003,6.4节)师资优劣是相对的。如果师资分为“优良中”三档的话,优等师资永远是不足的。过去就短缺,为什么那时的应试倾向没有今日严重呢?在竞争优质师资的势态下,怎么“面向全体学生”呢?


笔者以为,就是坚决地消除重点小学和初中。方法是各所初中和小学硬件上摆平,教师定期抽签流转。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为进入重点小学、初中的竞争。但高中毕竟要考取,所以小学生、初中生能减负到什么程度需拭目以待。师资流转制度能够保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在享有师资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有助于筛选人才,因为它避免了“伙食差别”掩盖身体潜力。因为在效果上平等比减负更为确定,准确地说,取消重点小学和初中,更属于教育平等的追求,而非素质教育的范畴。这其实是素质教育遇到的两难,也是它之所以无效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宏大耀眼的口号下面没有具体的手段,必然无效。而能够找到的一些具体手段、政策又未必符合素质教育的标签,比如上述的取消重点小学、初中的政策,就无需打出素质教育的招牌。以为有了解答,实际上没有解答,还不如自知无解,好去寻找解答。


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令人生疑的空间更大。强迫一些人片面发展显然不好,工业文明曾经是这样的。那么强迫所有人全面发展好吗?也有问题。因为全面发展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天性。陈景润和钱钟书都是全面发展吗?有些人兴趣单一、狭窄,愿意偏执于一个方向发展,没什么不好。

当然“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提法,若执行恰当是不错的。如何是恰当?就是学校提供全面的科目、信息,给学生宽阔的选择空间,但每个科目上学生花费多大精力悉听尊便。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每每被解释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但有些是目的热方法盲。比如思想道德方面,不该夸大学校的力量,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不在学校之下。我很钦佩在内蒙古帮助治沙的那位日本圣人远山正瑛的话:“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这话有两重含义。其一,身教胜于言教;其二,父辈的影响恐不是学校所能替代。学校的作为其实有限,它只能做它该做的,强化多半是无效的。劳动技能的培养恐怕在小学、初中还不能更大地展开。如是,文化、身体就成了学校的主打。


发展音乐、体育、美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说辞。此说比两个“全面”要具体,但在能否提升素质上颇存疑问。



我们首先要问的恰恰是,主科的教学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吗?甚至无妨做个差强人意的、硬性的比较,主科与副科在提升学生素质上谁更重要?语文和数学在智力构成中不是更重要的素质吗?为什么音乐、体育、美术更属于素质,而语文、数学似乎不在其列?我们现行教育的主要问题为什么是音体美的不足,而不是语文和数学上的不足?对音体美重视不足会导致学生音体美兴趣和能力上的不足,对语文数学用力过猛难道不会导致语文数学真实能力上的不足,乃至厌学吗?如果承认主科教育当下的严重不足,副科的加入可以改善主科的不足吗?


现行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与素质教育的批判无大矛盾。现行的全部课程覆盖得很宽阔,音乐、体育、美术并未或缺。问题不是出在教育的设计,即“意识”的层面,而是发生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课程的比例当然有调整和改进的余地,但是设计出主科和副科没有大的罪过。问题是在实践中,县级中学的高二、高三年级,几乎是师生们共谋将音乐、体育、美术的课程淘汰掉,都市中学里这些课程虽然存在也被极度轻视。

素质教育提倡者以为,抓了德育、体育、美育,有助于克服应试的倾向。但是究竟是应试倾向导致了对德育、体育、美育的忽视,还是对后者的忽视导致了应试倾向?毫无疑问,不是对德育、体育、美育的忽视导致了应试倾向,因此也不是补足后者就能克服应试倾向。


在一个严酷竞争、激烈博弈的态势下,不是提倡就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的。如果副科不列入高考,就必然遭到轻视。而一旦列入,将立刻沦为“应试”的项目之一,顿失立项时的初衷。你告诉他们你要考什么:考撑单杠,同学们就不会去练拉单杠;考田径,就不会去练游泳;考短跑,就不会去练中长跑。更严重的是,练习其实只是为了敲门。那个科目,那项游戏的内涵,是不入心的,不会成为兴趣的。考完即终结,过后便放弃。如此态势可以将一切学习异化,如此异化的学习可以颠覆一切考试。甚至于,从幼年就开始被如此造就的中国人,可以颠覆一切制度。天下哪有一个制度是没有漏洞的呢?


本文节选自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2013)一书《空洞素质论》一文第二部分《走入实践的无效》。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微信来源:学人读书。

▍延伸阅读

郑也夫:伺候好自己的兴趣,要比考上名校更重要

郑也夫:最使我悲哀的事情是,你们再也不热爱读书了

陈丹青:我向来对中国的艺术教育感到不舒服

真正的教育不是学会一堆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思维方式

日本的中学教育:无需内卷,学霸与后进生各有出路

苏格拉底:教育是唤醒,而不是货物转让

清华教授钱颖一: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

周孝正: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

龙应台:制度性教育该教而没有教的两件事

网坛女皇李娜:我不希望孩子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