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一 | 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重要意义

刘一 知道点传统文化 2021-03-1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到八项基本内容,其中一项便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有何特殊的意义呢?
第一,为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内在的逻辑支撑。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序列,将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为青少年认清个人荣辱、家庭兴衰与社会福祉、国家前途的密切关系,培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建立了内在的逻辑支撑。
第二,为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绵延了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识,更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今人智慧的源泉。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是爱国的深层次表现;对传统文化的亲近、理解和认同,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条件。
第三,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实施途径。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包括经典、常识、技艺等多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宝贵财富。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觉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经世济民、精忠报国等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通过开发传统音乐、棋艺、书法、美术、工艺等课程资源,使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灿烂的物质文明成就,感受祖先优雅的审美趣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刘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北师大版地方课程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副主编。

【拓展阅读】
着力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家解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之二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传统文化划重点版)

本号主编:刘贯之
责任编辑:梓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