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3年刊文(语言学)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9-0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3年刊文(语言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AMI核心)2023年共刊发语言学相关论文6篇。其中,第2期和第6期包含语言学专题,文章涉及古白话词汇、汉语显性非宾格性、认知转喻机制、城市语言景观等内容。欢迎转发扩散!(2023年已更完)


    往期推荐:

   刊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刊文(语言学)



目  录  

2023年第2期

语言学研究

106-113 古白话词汇特点考探 / 徐时仪 吴亦琦

114-123 也论汉语的显性非宾格现象 / 李劲荣

124-130 现代汉语数量词修饰形容词结构认知转喻机制研究 / 刘玮


2023年第6期

语言学研究_城市语言景观

70-77 论城市语言景观的空间符号互动观 / 沈骑 孙雨

78-86 “后现代”城市空间语言——语言景观透视 / 卢德平 陈纪宁

87-93 国际化都市外国人聚集区的多语景观构建与语言空间治理 / 俞玮奇



提  要  

古白话词汇特点考探

徐时仪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亦琦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古白话是秦汉至五四运动期间社会各阶层日常交际用语的书面加工形式,纵横开阖,随事随情挥洒铺叙,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容纳新事物、新思想与新词语。古白话词汇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不断产生的新词新义,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承上启下、古今贯通的时代性;南北有别、各地存异的地域性;增替并行,与时俱进的时变性;铺陈描绘、通俗晓畅的鲜活性;旧质与新质共存、趋雅与从俗相融、本土与外来碰撞的多元性。关键词: 古白话;古白话词汇;多元

也论汉语的显性非宾格现象

李劲荣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摘  要:非宾格动词的唯一论元出现在主语位置是一条语言共性,但在汉语中却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即:唯一论元可以做宾语,且主语为其领有者,句式表达意外义。这是由于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其实就是动补结构中表状态变化的补语成分,因而汉语的非宾格句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借鉴及物性理论并立足于构式视角探讨这一句式的生成机制,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句是一种事态句,是通过逆及物化操作而产生的句法后果。其句式义可概括为:某物(宾语)自发性的变化对其领有者(主语)产生出乎意料的影响。

关键词:显性非宾格句式;事态;逆及物化

现代汉语数量词修饰形容词结构认知转喻机制研究

刘玮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针对学术界对于现代汉语数量词修饰形容词结构中有关形容词的词性定位和语法功能的争议,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突破传统语法的限制,运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认知转喻机制理论,分别从凸显原则、“特征代替实体”转喻运作机制、无界范畴的有界化概括和语法转喻等角度对数量形结构进行多维度论证。结论如下:该结构因高频使用,具有从特殊文体的语言偏离现象向日常语言渗透,并逐渐取得与名量结构和动量结构同等的、具有规约性的语法地位这一倾向;同时,形容词所表达的状态性质意义和程度,通过其前数量词的修饰而不断得到加强、深化。

关键词:数量词修饰形容词结构;认知转喻机制;多维研究

论城市语言景观的空间符号互动观

沈骑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孙雨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近15年(2008—2022年),语言景观逐步成为城市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城市是由实践—社会活动构成的空间,城市语言景观通过对社会空间、多模态符号的组合,并经由社会性活动,构建出新的城市空间话语。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方式,是城市空间社会话语的一部分。城市语言景观作为充满符号意义的城市社会话语交汇点,或探讨空间与符号互动关系,或将多元城市空间视为一种“生态场域”来重新解释权力,是一种社会行为和创造性的表达空间。基于Scopus数据库,对2008—2022年1209篇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研究性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语言景观研究的空间符号互动为主要线索,从学科交叉视角爬梳语言景观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探究语言景观研究的社会意义及其构建的空间社会性特征。基于空间与符号的研究路径是城市语言景观治理的突破口。研究的结论可为城市语言治理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语言景观;空间生产;多模态符号;城市语言;空间社会意义

“后现代”城市空间语言——语言景观透视

卢德平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陈纪宁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摘 要:城市空间语言是以空间为语境、以语言景观为载体、以人作为交流主体的语言形态,区别于作为自然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是透视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棱镜。语言景观不仅表征了空间的功能,还表征了城市空间中共存的“现代”和“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现代”语言景观通过分类范畴安排空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依托于空间的实体性功能服务。“后现代”语言景观通过修辞和多模态符号手段建构空间,其中内蕴的生活方式强调主体的观念和兴趣。两种类型的语言景观并置于城市,表明“现代”和“后现代”生活方式尚未形成明确界限。其中,选择“后现代”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总是能够在“现代”语境和“后现代”语境之间反复穿越。

关键词:后现代;城市空间;语言景观;空间语言;生活方式

国际化都市外国人聚集区的多语景观构建与语言空间治理

俞玮奇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委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基于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从空间实践、构想空间和生活空间三个维度全面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多个外国人聚集区的语言景观,分析都市外国人聚集区语言景观的特征、功能与形成机制,发现聚集区的国际性多语空间是受制度、资本乃至个体态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探索制定适合外国人聚集区的语言空间治理方案,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加快建设全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国人聚集区;语言景观;语言空间



期刊简介   

   

      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学学报之一。编辑委员会主任朱自强,主编洪庆明,副主编孙逊、王正平。双月刊,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58年,1961年因故停刊,1979年11月正式复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所发表的论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特别是在伦理学、中国古代小说、历史学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能够反映出这些学科在当前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热点,对相关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大,还创设了“特约栏目主持人”制度,重视向专家、名家和有学术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者约有原创价值和学术争鸣的好稿。《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诸多重要学术评价体系选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被连续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于2010年入选首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本文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共话前沿|国际中文教育系列讲座(第1-2期)回放资源

2024-02-05

重  磅|人大复印报刊转载2023年第10期(语言学)

2024-02-04

刊讯|SSCI 期刊《语言测试》2023年第3-4期

2024-02-06

刊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2024年第1期(附稿约)

2024-02-04

刊讯|《浙江大学学报(人社版)》2023年刊文(语言学)

2024-02-03

刊讯|SSCI 期刊《计量语言学》2023年第3-4期

2024-02-02

刊讯|《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3年第4期(留言赠刊)

2024-02-01

前沿专著|Martin Ball《临床语音学手册》

2024-01-31

刊讯|SSCI 期刊《语音学杂志》2023年第96-101卷

2024-01-31

刊讯|SSCI 期刊《语言类型学》2023年第1-3期

2024-01-29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三  金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