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丨信息结构 Information Structure

阿拉狼 语言学心得 2021-12-26

“语言学心得”

181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信息结构

Information Structure

  句子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又称为句子的“信息包装”(Information Packaging),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根据交际的场景和信息传递的需要调整的信息分布序列。因为信息结构常常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具体交际情境,因而一般认为信息结构属于语用学的主要研究问题。对于句子信息传递的关注发端于布拉格语言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韩礼德(Halliday,1967)则最早将“信息结构”作为术语引入语言研究。此后,Wallace Chafe(1976)开始使用“包装”的术语,以一种动态的视角看待句子中的信息处理(processing),这也影响了之后Prince(1981)等人的研究。不过,一般认为在信息结构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Lambrecht(1994),他在其博士论文(1986)的基础上历经十年时间撰写的专门研究句子形式结构与交际环境关系的著作——《信息结构与句子形式:话题、焦点及话语所指的心理表达式》(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Topic, Focus, And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Discourse Referents)被认为是信息结构研究的经典著作。


Lambrecht认为,通过信息结构,会话者根据双方的认知状态把作为事件概念表达式的命题与一定的词汇语法结构相配对,并把这些词汇语法结构用作并解读为一定语境下的信息单位。

在Lambrecht的信息结构理论中,最重要的有三对范畴:

(1)预设与断言(presupposition & assertion)

预设和断言本是逻辑学中的概念,在信息结构的研究中,这对概念主要指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预设。预设和断言是句子命题结构的组成部分,它们与说话时说话者对听话者知识和意识状态的假设相关。说话者认为听话者已经知晓的部分是预设,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在说话时仍不知道的部分是断言。比如:

例1:我终于见到了搬到我楼下的那个女人

这句话包含一个限制性定语从句。定语所限定的内容通常被认为已经为听话人知晓,是预设的,就这个例子而言,说话人想用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见到了我的新邻居”而不是“有人搬到我楼下”。

(2)可识别性和活动状态(identifiability & activation)

这两个概念是说话人对话语所指表达式在听话者心目中认知状态的评估,属于记忆和意识的范畴。“所指的可识别性”是说话人对所指的认知表征是否已经存储在听话人头脑中的状态评估,主要有“可识别”和“未识别”两种范畴。“所指的活动状态”指的是可识别的认知表征于说话时在听话人心中的状态:或是“已经激活的”(activated)或是“可及的”(accessible)或是“非活动的/惰性的”(inactive)。

比如,在汉语中,指示词、物主代词、专有名词或主语句法位置一般属于可识别范畴,而“一+单位词”、宾语位置或动词后位置一般属于未识别范畴。

如果说话人认为所指的认知表征已经存在于听话人头脑中就是可识别,但是知道某一事物并不等于在说话时就在考虑这一事物,因此从说话的动态角度看,还要考虑所指的活动状态。比如说,英语中我们可以用非重读的she指称一个特定的女性,这个特定的个体成为我们当前意识的中心,处于“激活”状态,而一旦之后的讨论中双方谈话的话题发生转移,这时再用she来指称这个个体就不合适了,因为这个个体在这次谈话中已经是“非活动的”了。

(3)话题和焦点(topic & focus)

这两个概念是发话人对某一语境下命题和其构成成分之间关系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 vs. unpredctability)的评估。Lambrecht所说的“话题”和语法意义上的主语不同,它表示的是实体和命题的相关关系,如果某一命题是关于某个实体的,则该命题表达的是该实体的相关信息,即增加听者对该实体的认识,这样的实体就是话题。Lambrecht所说的“焦点”指的是使断言不同于预设的部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句子包含的新信息,比如:

例2:-昨晚你去哪儿了?

    -我去图书馆了

答句中的“图书馆”名词并无信息意义,但如果作为“昨天你去哪儿了”的答句,那么它就给预设中的“昨晚你去了x处”提供了信息,这样一来,就给出了“答话人去了图书馆”这样一个有信息的断言,很明显,断言中的“图书馆”比预设中的“x处”更为具体,提供了新信息,成为句中焦点。


 传递信息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在语言层面上,能用来传递信息的只能是句子、句群、篇章等这样一些动态单位。以上介绍的只是Lambrecht主要的关于信息结构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应怎样实际运用到汉语的句子或篇章分析中,则需要更多深入的了解和探索。


——本文主要参考《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周士宏 著)


相关研究

(1)《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 开拓语言研究的新视野》(陆俭明,《当代修辞学》,2017年第4期)
提要:“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发出的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呼吁,学界纷纷响应,走出了种种探索的路子。本文亦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视角——从汉语语言信息结构切入来分析汉语语法。文章提出要重新认识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本体性质。文章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语言本身则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具有层级性的复杂符号系统。而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传递信息”这一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决定的。文章简要说明句子所传递的信息不等于句子的意义本身,并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点解析了句子结构和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研究的实际效应。文章最后指出,本文仅为引玉之砖,竭诚希望众多学者投身到这一研究中来。
关键词: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语言的本质功能、语法研究、修辞研究
                
(2)《信息结构理论与汉语双宾结构的内部差异》(毕罗莎、潘海华,《外国语》,2019年第1期)
提要:本文讨论了汉语“给予类”和“取得类”两类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和语义关系,并尝试运用信息结构理论,重新解释两类双宾结构的关联与差异。本文提出,汉语“给予类”和“取得类”双宾结构在句法构造上虽不尽相同,对直接宾语无定性的实现条件和依据也有所差异,但却都是“双动词结构”,而且都是信息结构驱使下的产物。

关键词:双宾结构、信息结构、新信息、信息重组



往期推荐



●  今日一词 | 格语法  Case Grammar
● 
 今日一词丨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  今日一词 | 浮现主义 Emergentism
●  今日一词丨概念整合理论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  今日一词丨意象图式 Image Schema
●  今日一词丨依存语法  Dependency Grammer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阿拉狼

审       核:心得小芊





在看“语言学心得”+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